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可戰而戰,可戰而不戰,中國政府歷史上兩次錯誤決定差點亡國!

不可戰而戰以至亡國、可戰而不戰以至亡國, 無論是哪種情況政府都要負主要的責任。 在中國近代史上就有兩次這樣的情況, 均因當時的中國政府做了錯誤的決定而差點導致亡國, 一次是庚子年間的晚清慈禧向十一國宣戰, 另一次則是蔣介石政府對日本入侵的不抵抗政策。 兩次都導致了極其嚴重的後果。

1900年6月21日, 當時中國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作了一件空前絕後的大事——向十一國宣戰。 然而, 以當時中國的軍力來說, 和洋人是萬萬打不得的。 自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 大清在與洋人的作戰中基本都是以失敗告終, 最後割地賠款。 洋人船堅炮利, 清廷的統治者不可能不知道。 而後以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為首的洋務派搞科技現代化, 引入了近代武器, 並組建了北洋水師, 大清軍力似乎得到了提升。 無奈1894年甲午一戰, 號稱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大清海軍毀於一旦, 從此再也沒起來。 所以1900年的大清軍力是無論如何不能與洋人抗衡的。

一些有見識通洋務的官員如李鴻章、袁世凱、張之洞等人是深知這一點的, 也因此他們是反對宣戰的, 並拒絕對洋人開戰, 也就是“東南互保”。

無奈當時清朝以慈禧為首的最高統治者, 於是釀成了八國聯軍侵華的慘劇, 又是割地賠款了事!這個鍋毫無疑問是慈禧的。 此為“不可戰而戰”。

1931年9月18日, 日本炮轟瀋陽北大營, 是為“九一八事變”。 次日, 日軍侵佔瀋陽, 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 1932年2月, 東北全境淪陷。

不到半年, 諾大的東北就被日本佔領, 當時的中國政府可謂是拱手相讓。 面對日本的步步進犯, 東北軍絲毫不做抵抗, 而是一退再退, 最終幾十萬軍隊撤入關內, 不僅讓日寇迅速佔領了東北, 而且日寇的侵略野心更加膨脹。

當時, 日軍侵略中國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

不是可戰不可戰的問題, 而是必須開戰, 否則就要亡國。 可是當時中央政府卻是做出了不抵抗的決定。 關於當時中央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一般認為是蔣介石下令, 張學良執行。 當然也有研究表明是張學良間接下令, 蔣介石默認。 日軍佔領東北後, 以此為基地, 又在1937年發動七七事變全面侵華, 後侵佔大半個中國, 中國人民為此進行了14年艱苦的鬥爭, 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此為“可戰而不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