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賈躍亭的新“紀錄”!樂視高管人均年薪4.4億,全國最高

薪酬最高的高管, 常常與業績最好的公司相掛鉤。 不過, 這一法則因樂視而失效了。

近日, 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在京發佈了《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數報告(2017)》。

該報告顯示:儘管我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準總體不高, 但呈現出極端分化的現象, 在2829家上市公司中, 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薪酬均值在億元以上的, 有13家公司;同時, 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薪酬均值在10萬元以下的, 則有25家公司。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數報告(2017)》的研究, 樂視網的年度薪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管, 其平均薪酬達到了驚人的44949.18萬元人民幣, 為該報告所列榜單中的第一名。 3位高管分享約13.5億元人民幣的年薪, 這在全球也屬於罕見的薪酬水準。

與此同時, 該報告中年度薪酬最低的前三位高管的平均薪酬, 僅有4萬元人民幣, 其公司為*ST新億。 換言之, 在這一薪酬資料上,

樂視網是全國最低水準企業的11237.3倍。

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也將樂視網的薪酬激勵水準, 歸納入“激勵過度”的區間。

在2017年, 賈躍亭一改往年“樂視至今日之巨大挑戰, 我會承擔全部的責任”之承諾, 於2017年11月首次表示, “目前(我)已無力繼續履行無息借款予上市公司的承諾, 亦無力履行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承諾”。

賈躍亭也於近期宣稱, 妻子甘薇的信用卡只能刷2000元人民幣。 不過, 據搜狐科技的報導, 甘薇至少在2017年年底時, 仍在以近萬元的月薪, 招聘生活助理方面的崗位。 該職位全名為“董事長生活助理”, 招聘方為北京樂漾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而持有樂漾影視 72% 股份的甘薇, 正是該公司的董事長。

《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數報告(2017)》還顯示, 薪酬最高前三位高管的平均薪酬低於100萬元的公司, 超過了2000家, 其中, 年度薪酬為50萬元至100萬元的公司, 有993家, 年度薪酬10萬元至50萬元的公司, 有1159家, 年度薪酬10萬元以下的公司, 則有25家。

這些薪酬資料, 都與樂視網3位高管的人均年薪約4.4億元,

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該把本金還掉, 應該只還利息”

賈躍亭對企業債務的態度出現180度的大轉彎, 發生在2017年11月。

在2017年11月初接受媒體採訪時, 賈躍亭還曾信誓旦旦地表示, “國內的債務我肯定要還完, 該我承擔的要還, 不該我承擔的也要還。 比如, 我在考慮用我在Faraday Future的未來個人收益, 優先償還我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的債務。 現在來看, 100%夠還的了。 ”

然而, 在幾天後賈躍亭給樂視網的一封回復函件中, 賈躍亭則稱, 自己“深表歉意”地正式承認無力履行承諾。 不過, 在這封回復函件中, 賈躍亭並未直接給出其在幾天後還款態度發生根本性改變的原因。

“老孫(指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投資了樂視的100多億元, 如果我真的懂資本的話,

絕對不會讓公司走到今天。 當時我簡單地想維護公司在金融機構的信譽。 維護金融信譽是對的, 可方法不對, 不應該把本金還掉, 應該只還利息, 把大部分融資用到業務上。 這樣的話, 經營性現金流自然就上來了。 ”

以賈躍亭之見, 對孫宏斌投來的100多億元的更好運用方式, 應該是只還利息而暫不還本金, 並將大部分融資運用到業務上。 賈躍亭同時也認為, 自己處理壓力的方法已經形成, 而且自己也一直在非議中, 不管別人在說什麼, 自己就按照自己的思維, 繼續做應該做的事情, 這就夠了。

而除了還債導致的資金短缺問題, 部分業務的經營不善, 也是樂視出現資金鏈危機的一個原因。 賈躍亭曾透露, 在投資酷派和TCL之後, 樂視方面在手機業務上又虧損了七、八十億元。

樂視員工的怒斥與供應商的哭訴

儘管賈躍亭對公司未來的走向已做了前瞻性思考,但其思考成果並未得到每一位樂視員工的認同。

一位樂視原員工曾向《證券時報》透露,“老賈自己高位減持,但是不准我們高管減持,還要我們增持來填他挖的坑,這不就是掏空上市公司嗎”?

佐證這一言論的,則是部分樂視員工們在股權質押後的真實境況。

樂視網副董事長劉弘,曾先後質押了850萬樂視網股票,並以此融資1億元,訴訟涉案金額約1.085億元。樂視網原財務總監楊麗傑,則先後質押了616.2萬樂視網股票,並以此融資8000萬元,訴訟涉案金額約8370萬元。

樂視網在2017年4月14日停牌前的收盤價,為30.68元。根據浙商基金對其股價的3.89元的估值,以此計算,劉弘與楊麗傑兩人質押出的股票,現在的價值僅為6613萬元與4794萬元,尚不及其融資的金額。

更令人感慨的是,劉弘還曾是樂視模式的堅定支持者與叫好者。

在博鼇亞洲論壇年會上,劉弘曾表示,樂視與穀歌有著驚人一致的垂直產業佈局,其戰略佈局也完全是基於實踐經驗總結的“互聯網生態經濟理論”,並堅信“樂視是一個善於吹牛皮的公司,但更牛的是把吹過的牛皮都變成了現實”。而在亞布力企業家論壇年會上,劉弘也曾宣稱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時代已成為過去,相信樂視生態將引領新時代。

與此同時,陷入困境的不僅有劉弘這類樂視員工,還有部分樂視的供應商。

2018年1月9日晚間,樂視移動的27家供應商曾聯名致信賈躍民與甘薇。根據這封聯名信,這些供應商從2016年11月份開始討債,到2017年時,他們已經在樂視大廳守候了近200天。

除了漫長的等候外,這些供應商的公司與家庭,也因此面臨多項困難:幾乎每家供應商都抵押了自身房產,用高息貸款維持日常經營;多家公司目前的狀況都堪稱艱難,且已倒閉數家;大部分供應商都被人追賬堵門,其在行業內的口碑更是跌至穀底。

因此,這些供應商想討回的並不僅是“過年錢”,還是實打實的“救命錢”。

而當員工與供應商們都在不斷怒斥與哭訴時,公司自身也必將難以挽回每況愈下的員工士氣與經營業績。據樂視網統計的資料,僅以從2016年8月25日開始的12個月計算,公司(包括樂視移動和樂視致新)被起訴案件就達33起,涉及金額則超過16億元。

“為什麼老賈(賈躍亭)做的事,要我們用未來背鍋呢?”如同一位樂視員工對《證券時報》所說,“現在自己沒有了以前的夢想,股權被清零了,老領導也走了,我已經在和別的公司談跳槽,但是現在只要履歷裡有樂視經歷的已經成‘黑歷史’了”。

一個事實是,樂視資金問題爆發至今,已有不少人因此陷入了困境。為了挽回業界對自己的原有信任,賈躍亭要做的顯然還有很多。

--------------------------------------

本文為財視media原創,轉載需附上出處及原文連結

樂視方面在手機業務上又虧損了七、八十億元。

樂視員工的怒斥與供應商的哭訴

儘管賈躍亭對公司未來的走向已做了前瞻性思考,但其思考成果並未得到每一位樂視員工的認同。

一位樂視原員工曾向《證券時報》透露,“老賈自己高位減持,但是不准我們高管減持,還要我們增持來填他挖的坑,這不就是掏空上市公司嗎”?

佐證這一言論的,則是部分樂視員工們在股權質押後的真實境況。

樂視網副董事長劉弘,曾先後質押了850萬樂視網股票,並以此融資1億元,訴訟涉案金額約1.085億元。樂視網原財務總監楊麗傑,則先後質押了616.2萬樂視網股票,並以此融資8000萬元,訴訟涉案金額約8370萬元。

樂視網在2017年4月14日停牌前的收盤價,為30.68元。根據浙商基金對其股價的3.89元的估值,以此計算,劉弘與楊麗傑兩人質押出的股票,現在的價值僅為6613萬元與4794萬元,尚不及其融資的金額。

更令人感慨的是,劉弘還曾是樂視模式的堅定支持者與叫好者。

在博鼇亞洲論壇年會上,劉弘曾表示,樂視與穀歌有著驚人一致的垂直產業佈局,其戰略佈局也完全是基於實踐經驗總結的“互聯網生態經濟理論”,並堅信“樂視是一個善於吹牛皮的公司,但更牛的是把吹過的牛皮都變成了現實”。而在亞布力企業家論壇年會上,劉弘也曾宣稱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時代已成為過去,相信樂視生態將引領新時代。

與此同時,陷入困境的不僅有劉弘這類樂視員工,還有部分樂視的供應商。

2018年1月9日晚間,樂視移動的27家供應商曾聯名致信賈躍民與甘薇。根據這封聯名信,這些供應商從2016年11月份開始討債,到2017年時,他們已經在樂視大廳守候了近200天。

除了漫長的等候外,這些供應商的公司與家庭,也因此面臨多項困難:幾乎每家供應商都抵押了自身房產,用高息貸款維持日常經營;多家公司目前的狀況都堪稱艱難,且已倒閉數家;大部分供應商都被人追賬堵門,其在行業內的口碑更是跌至穀底。

因此,這些供應商想討回的並不僅是“過年錢”,還是實打實的“救命錢”。

而當員工與供應商們都在不斷怒斥與哭訴時,公司自身也必將難以挽回每況愈下的員工士氣與經營業績。據樂視網統計的資料,僅以從2016年8月25日開始的12個月計算,公司(包括樂視移動和樂視致新)被起訴案件就達33起,涉及金額則超過16億元。

“為什麼老賈(賈躍亭)做的事,要我們用未來背鍋呢?”如同一位樂視員工對《證券時報》所說,“現在自己沒有了以前的夢想,股權被清零了,老領導也走了,我已經在和別的公司談跳槽,但是現在只要履歷裡有樂視經歷的已經成‘黑歷史’了”。

一個事實是,樂視資金問題爆發至今,已有不少人因此陷入了困境。為了挽回業界對自己的原有信任,賈躍亭要做的顯然還有很多。

--------------------------------------

本文為財視media原創,轉載需附上出處及原文連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