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殿試後有36人入圍,需擇一狀元,皇帝為難:抓鬮!抓到誰誰狀元

在明清時期, 只要通過會試, 成為貢士以後, 就有資格參加殿試了。 參加殿試後, 會由8位閱卷大臣選取優秀的試卷出來, 交給皇上, 再由皇上欽點狀元、榜眼和探花。 大多數皇帝在選狀元的時候, 都是有些根據的, 可是明朝有一個皇帝, 在選擇誰來當狀元這個問題上, 卻為難了起來, 最後索性出了一個昏招, 就是抓鬮。

在1628年, 有一個叫劉若宰的考生, 參加了殿試, 並且順利的成為了狀元的候選人之一。 他和其他考生一樣, 都非常希望幸運之神能眷顧自己, 讓皇帝欽點自己為狀元。 可是, 他卻沒有想到, 自己是當狀元了, 但是由於皇帝的一個昏招, 自己卻被稱為了“抓鬮狀元”。

這件事情的主角我們也不陌生, 就是明朝的崇禎帝,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 這一年殿試過後, 閱卷大臣竟然選出了36份優秀的試卷, 這讓崇禎非常的不爽, 因為往年閱卷大臣會根據試卷的品質, 選出10份試卷, 而這一年翻了3倍還多, 看著厚厚的試卷, 搞得崇禎帝頭都大了。

最後, 崇禎帝索性不在挨張的看試卷了, 他讓這些考生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紙上, 為了顯示沒有貓膩, 又讓太監將考生們寫好名字的紙外形做的一樣, 裝在金瓶裡, 抓鬮。 結果, 崇禎一連抓了三次, 都是劉若宰。 崇禎一看, 以為天意如此, 就欽點了劉若宰為狀元。

(文中配圖均來自網路,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關注妙緣!瞭解更多有趣的歷史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