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道家劍仙的修真法,韓國國劍的起源

韓國製作“三精劍”

韓國製作“三精劍”授予晉升為準將的軍人, 其實是師承古代中國。 據考證, 這一做法承襲了李氏朝鮮時期國王授予將帥“四寅劍”的傳統,

而“四寅劍”正是源自中國道教。 所謂“四寅”, 是指寅年、寅月、寅日、寅時。 天干地支中, 寅時代表老虎, 象徵軍權, “四寅劍”在四寅時重合的一刻淬火打造, 古人相信它有某種神秘的力量可以驅魔克敵。 除了“四寅劍”, 還有意義稍遜的“三寅劍”和“二寅劍”。

景震劍

另外, 劍身背面有韓文書寫的“乾降精 坤援靈 日月象 岡澶形 撝雷電 運玄座 堆山惡 玄斬貞”等文字(天降下精氣, 地生出靈氣, 精氣與靈氣變成日月、山川河流和雷電, 運功除去天地間的惡, 用玄妙的道法匡扶正義), 這幾句咒語也是出自唐朝司馬承禎的《景震劍文》。

道藏景震劍圖

司馬承禎(639年-727年), 字子微, 法號道隱, 自號白雲子, 人稱白雲先生, 河內溫縣人, 今屬河南溫縣。 晉宣帝司馬懿之弟司馬馗的後人。 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 少時篤學好道, 無心做官。 拜師嵩山道士潘師正, 得受上清經法、符籙、導引、服餌等道術, 隱居天臺山玉霄峰。 因個人文學修養極深, 司馬承禎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唐玄宗即位後, 先後兩次召見司馬承禎, 第二次在開元十五年(西元727年), 司馬承禎進獻了自己設計製作的銅鏡及寶劍, 同時進獻《上清含象劍鑒圖》, 圖文並茂, 闡明所鑄鏡劍的道教哲學意義, 及與皇權的象徵關係。 唐玄宗十分高興,

專門進行了批示《答司馬承禎進鑄含象鏡劍圖批》:“得所進明照寶劍等, 含兩曜之暉, 稟八卦之象, 足使光延仁壽, 影滅酆城。 佩服多情, 慚式四韻。 ”並禦制《答司馬承禎上劍鏡詩》曰:“寶照含天地, 神劍合陰陽。 日月麗光景, 星斗裁文章。 寫鑒表容質, 佩服為身防。 從茲一賞玩, 永德保齡長。 ”

司馬承禎進獻的銅鏡和寶劍, 是特意為皇帝設計的, 含有明確的弘道含義, 銅鏡的各種紋飾及銘文完全表現出道教義理, 與一般日常銅鏡的紋飾有很大不同。 司馬承禎自定名為“含象鑒”和“景震劍”, 他解說“含象鑒”曰:“此鑒所以外圓內方, 取象天地也。 中列爻卦, 備著陰陽也。 太陽之精, 離為日也;太陰之精, 坎為月也;星緯五行, 通七曜也;雷電在卯,

震為雷也;天淵在酉, 兌為澤也;雲分八卦, 節運四時也, 此表天之文矣。 其方周流為水, 以瀉四瞑, 內置連山, 以旌五嶽, 山澤通氣, 品物存焉, 此立地之文也。 詞銘四句, 理應三才, 類而長之, 可以意得, 此寄言以明人之文也。 故曰含象鑒, 蓋其總義焉。 勒書於匣, 詳觀制器之象矣。 ”司馬承禎對其景震劍解說曰:“夫陽之精者, 著名于景;陰之氣者, 發揮於震, 故以景震為名式, 奮精氣之義。 是知貞質相契, 氣運攸通;運用之機, 威靈有應……此所以劍面含陰陽, 刻象法天地, 乾以魁罡為杪, 坤以雷電為鋒, 而天罡所加, 何物不伏;雷電所怒, 何物不摧。 佩之於身, 則有內外之衛, 施之於物, 則隨人鬼之用矣。 ”據資料記載, 含象鑒銘文曰:“天地含象, 日月貞明, 寫規萬物, 洞鑒百靈。”景震劍銘文曰:“搗雷電,運玄星。摧兇惡,亨利貞。乾降精,坤應靈。日月象,嶽瀆形。”

司馬承禎認為人的天賦中就有神仙的素質,只要“遂我自然”、“修我虛氣”,就能修道成仙。

司馬承禎的修仙的過程分為“五漸門”,即齋戒(浴身潔心)、安處(深居靜室)、存想(收心複性)、坐忘(遺形忘我)、神解(萬法通神),稱“神仙之道,五歸一門”。修道分為“七階次”,即敬信、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得道。

敬信

相信人人有道性,人人可成仙。

斷緣

減少人際交往,減少手頭做的事情。

收心

心念專一,看淡世間得失。

簡事

古人也提倡簡單生活,一件事情做好就可。

真觀

這是功夫階段了,常觀自己之真性,有點佛家“觀自音”之意,返觀聞自性。

泰定

心無雜念,安靜入定的狀態。

得道

後天意識雜念沒了,進入先天虛無道的狀態,此時就是仙境了。

可以概括為“簡緣”、“無欲”、“靜心”三戒。只需勤修“三戒”,就能達到“與道冥一,萬慮皆遺”的仙真境界。

司馬承禎具體練功為“坐忘”,來自于道家祖師莊子。

選一安靜通風之地,雙腿正坐或盤坐,身體中正,手自然放在雙膝上。雙目微閉之,兩耳返聽。口需微閉,舌抵上齶。自然呼吸。隨著靜功層次的不斷深入,鼻息應當逐漸做到深、長、勻、細、微。達到以上要求之後,即可逐步鍛煉“聽息”的功夫。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初步用功,只用耳聽,不加意念。聽到後來,心息逐漸相戀相依,雜念不知不覺泯滅,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了入靜的境界,“外不知有物,內不知有身”。

司馬承禎於坐忘功後,還常練按摩和服氣法,這也是他青春長在的妙法。

一,內氣乾洗臉

練功後手上的磁場會增加,手心會微微發熱,不要浪費了,雙手從上到下按摩臉部,道家謂之乾洗臉。

二,服氣法

意念吸氣時間氣從臉部毛孔入,呼氣時觀想氣入丹田,內氣溫潤全身,此法久練皮膚如嬰兒。

作者簡介

洞鑒百靈。”景震劍銘文曰:“搗雷電,運玄星。摧兇惡,亨利貞。乾降精,坤應靈。日月象,嶽瀆形。”

司馬承禎認為人的天賦中就有神仙的素質,只要“遂我自然”、“修我虛氣”,就能修道成仙。

司馬承禎的修仙的過程分為“五漸門”,即齋戒(浴身潔心)、安處(深居靜室)、存想(收心複性)、坐忘(遺形忘我)、神解(萬法通神),稱“神仙之道,五歸一門”。修道分為“七階次”,即敬信、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得道。

敬信

相信人人有道性,人人可成仙。

斷緣

減少人際交往,減少手頭做的事情。

收心

心念專一,看淡世間得失。

簡事

古人也提倡簡單生活,一件事情做好就可。

真觀

這是功夫階段了,常觀自己之真性,有點佛家“觀自音”之意,返觀聞自性。

泰定

心無雜念,安靜入定的狀態。

得道

後天意識雜念沒了,進入先天虛無道的狀態,此時就是仙境了。

可以概括為“簡緣”、“無欲”、“靜心”三戒。只需勤修“三戒”,就能達到“與道冥一,萬慮皆遺”的仙真境界。

司馬承禎具體練功為“坐忘”,來自于道家祖師莊子。

選一安靜通風之地,雙腿正坐或盤坐,身體中正,手自然放在雙膝上。雙目微閉之,兩耳返聽。口需微閉,舌抵上齶。自然呼吸。隨著靜功層次的不斷深入,鼻息應當逐漸做到深、長、勻、細、微。達到以上要求之後,即可逐步鍛煉“聽息”的功夫。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初步用功,只用耳聽,不加意念。聽到後來,心息逐漸相戀相依,雜念不知不覺泯滅,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了入靜的境界,“外不知有物,內不知有身”。

司馬承禎於坐忘功後,還常練按摩和服氣法,這也是他青春長在的妙法。

一,內氣乾洗臉

練功後手上的磁場會增加,手心會微微發熱,不要浪費了,雙手從上到下按摩臉部,道家謂之乾洗臉。

二,服氣法

意念吸氣時間氣從臉部毛孔入,呼氣時觀想氣入丹田,內氣溫潤全身,此法久練皮膚如嬰兒。

作者簡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