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何說史達林堪稱偉大?若不是他,蘇聯在二戰前恐怕就解體了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偉大與否, 最基本的標準便是看他給自己的祖國或是所代表的立場帶來了什麼。 如果從這個角度評價蘇聯歷史上最富爭議的領導人史達林, 其定論究竟如何呢?回看歷史就會發現, 歷史上像史達林這樣厲害的人物, 還真不太多。

蘇聯人描述蘇維埃政權建立的那段歷史, 總會塑造出一種轟轟烈烈的感覺。 “國內外反對勢力淹沒在浩浩蕩蕩的人民戰爭中”, 然而, 即便是蘇俄內戰結束後, 蘇維埃政權的處境仍然相當危險。 我們從1924年1月來看, 1月21日, 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逝世, 剛剛步入正軌的蘇聯再次一臉迷茫。 英、法等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對這個無產階級政權非常防備, 恨不得找個機會將其搞垮;美國更不用說, 直接不承認蘇聯存在的合法性;就連日本都想趁機撈一筆, 蘇聯硬是在一團火熱的一戰後世界這個“網路遊戲”中玩出了單機的感覺。

當時領導層也是相當熱鬧, 紅軍創建者托洛茨基和“新反對派”領袖加米涅夫爭奇鬥豔, 高層中猶太人、高級知識份子、海歸、工農代表、軍隊將領等魚龍混雜, 思想差異巨大, 根本就不能形成統一的意識。 可以說當時蘇聯的局勢就是內憂外患, 怪不得連波蘭這樣的二流國家都曾暗中策劃過將蘇聯解體呢。

雖然蘇聯紅軍一直在推行正規化, 但戰鬥力依然低得可憐。 具體有多差?蘇波戰爭中, 看似將星如雲、規模龐大、武器裝備門類齊全的蘇軍, 面對畢蘇斯基指揮的70萬武器裝備、作戰理念陳舊的波軍, 竟然最終以慘敗收場, 還被恥辱性地屠殺了一批戰俘。 一系列軍事戰爭的失利加重了經濟負擔, 1921年, 蘇俄又遭遇嚴重饑荒, 經濟體系已經徘徊在崩潰的邊緣。

此時, 史達林也面臨巨大挑戰:人們都看不起這個“鞋匠的兒子”, 而是比較尊重托洛茨基。 據說當時開會時, 托洛茨基的肖像會跟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並排懸掛, 由此可見地位多高。 然而在處處不利的情況下,

憑藉布瓊尼、伏羅希洛夫等一批軍隊老帥的幫助, 僅2年後, 史達林就扭轉了局勢, 托洛茨基被免去職務。 由此可見, 政治家史達林能力也堪稱出類拔萃。

那麼, 作為一名領導者, 史達林是否合格呢?筆者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俄國社會民主工党曾經歷過一段異常艱難的時期,

因為經費不足, 基本的日常生活都無法維持。 當時是個小領導的史達林非常耿直, 直接帶人劫了沙俄的運鈔車, 搶了25萬盧布。 這筆錢説明組織渡過難關, 然而, 以孟什維克主導的外高加索黨組織卻職責史達林搶劫是犯罪行為, 不由分說就把他開除了。 史達林不貪污, 沒從這筆錢中偷拿任何一點中飽私囊, 清貧的他拿不出錢給生病的妻子治病, 後者不久便不幸離世。 由此可見, 史達林為人正直、無私、果敢, 非常有領導者的魄力。

史達林上臺後做了兩件事, 可以說直接使蘇聯避免在後來的戰爭中免於失敗。 第一, 他以一系列強硬手段結束了高層內部的派系紛爭, 使得蘇聯上下凝聚力大大增強。 雖然這一點多為如今的人們所詬病,客觀地講,這種管理方式其實最適合當時一盤散沙的蘇聯。第二,史達林力主新型武器裝備研發,大力推進蘇軍正規化、現代化建設。

這一點實際上非常難,在當時的蘇軍高層中,老帥老將的影響力非常大,尤其是圖哈切夫斯基、布柳赫爾等人,他們的聲望比領導人還大,被士兵視為是“神話傳說中的英雄”。史達林依仗的將帥中更是奇葩層出不窮,在飛機坦克稱霸的時代,布瓊尼居然非常抵觸部隊的機械化,仍然迷信騎兵的決定作用;堂堂元帥庫利克更是堅信“大炮一定要用馬來牽引”,因此反對喀秋莎火箭炮的研發。若非史達林力排眾議,恐怕這種傳奇武器就要夭折了。

截至1939年9月二戰爆發時,蘇聯早已煥然一新。當時的蘇聯有多強大呢?連美國都瞧不起的歐洲陸霸法國稱蘇軍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英國人更是認為蘇聯很有可能是當時歐洲甚至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而這一切距離史達林上臺,僅僅用了十餘年。縱觀人類歷史,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到如此成就的,似乎僅有史達林一人。

史達林的光輝事蹟遠不止這些。當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政府職能部門紛紛轉移,史達林毅然決定留守莫斯科;當朱可夫申請將自己的指揮部後撤若干距離時,史達林只說了一句話:“如果朱可夫同志轉移到白俄羅斯車站附近,那麼我就去填補朱可夫原來的位置。”1953年3月5日逝世時,蘇聯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第一、世界第二。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波蘭、芬蘭等國分裂時劃走的土地全部奪回,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掠奪的領土也全部收復。蘇聯被世界孤立的局面完全被打破,甚至有一半的國家選擇追隨。在隨後的若干個十年內,世界都活在強大的蘇聯的陰影下。

由此看來,史達林之于蘇聯的功績可謂是顯赫,避免國家在戰爭中被侵佔,帶領國家走向強盛,其偉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強硬的手段往往會招致非議,這位蘇聯最高領袖如今毀譽參半,其實也不難理解。不過不得不說,無論如何評價他,他也對配得上一句任何程度的讚美。正如他本人所說:“我知道,在我死後會有人向我的墳墓上拋垃圾的。但歷史之風會殘酷無情地將它吹掉。”

雖然這一點多為如今的人們所詬病,客觀地講,這種管理方式其實最適合當時一盤散沙的蘇聯。第二,史達林力主新型武器裝備研發,大力推進蘇軍正規化、現代化建設。

這一點實際上非常難,在當時的蘇軍高層中,老帥老將的影響力非常大,尤其是圖哈切夫斯基、布柳赫爾等人,他們的聲望比領導人還大,被士兵視為是“神話傳說中的英雄”。史達林依仗的將帥中更是奇葩層出不窮,在飛機坦克稱霸的時代,布瓊尼居然非常抵觸部隊的機械化,仍然迷信騎兵的決定作用;堂堂元帥庫利克更是堅信“大炮一定要用馬來牽引”,因此反對喀秋莎火箭炮的研發。若非史達林力排眾議,恐怕這種傳奇武器就要夭折了。

截至1939年9月二戰爆發時,蘇聯早已煥然一新。當時的蘇聯有多強大呢?連美國都瞧不起的歐洲陸霸法國稱蘇軍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英國人更是認為蘇聯很有可能是當時歐洲甚至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而這一切距離史達林上臺,僅僅用了十餘年。縱觀人類歷史,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到如此成就的,似乎僅有史達林一人。

史達林的光輝事蹟遠不止這些。當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政府職能部門紛紛轉移,史達林毅然決定留守莫斯科;當朱可夫申請將自己的指揮部後撤若干距離時,史達林只說了一句話:“如果朱可夫同志轉移到白俄羅斯車站附近,那麼我就去填補朱可夫原來的位置。”1953年3月5日逝世時,蘇聯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第一、世界第二。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波蘭、芬蘭等國分裂時劃走的土地全部奪回,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掠奪的領土也全部收復。蘇聯被世界孤立的局面完全被打破,甚至有一半的國家選擇追隨。在隨後的若干個十年內,世界都活在強大的蘇聯的陰影下。

由此看來,史達林之于蘇聯的功績可謂是顯赫,避免國家在戰爭中被侵佔,帶領國家走向強盛,其偉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強硬的手段往往會招致非議,這位蘇聯最高領袖如今毀譽參半,其實也不難理解。不過不得不說,無論如何評價他,他也對配得上一句任何程度的讚美。正如他本人所說:“我知道,在我死後會有人向我的墳墓上拋垃圾的。但歷史之風會殘酷無情地將它吹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