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乾隆提倡弓馬騎射 導致中國落後?聽乾隆的鴉☆禁☆片戰爭早就全殲英軍

很多人認為乾隆強調弓馬騎射是落後的表現, 其實這正是乾隆最正確的決定。 在乾隆時期, 清軍經歷了十次大型戰爭, 包括在新疆、緬甸、臺灣、西康、越南和西藏等地的各種類型的戰鬥。

在所有的戰鬥當中, 乾隆就發現清軍綠營和內地駐防八旗戰鬥力下降嚴重, 雖然50-60%士兵都是火器手, 但是一遇到戰鬥就是“槍炮出擊, 萬事大吉”, 缺乏白刃戰能力還有勇敢精神, 不敢進攻, 只要能擊退對手就行了。

不求有功, 但求無過, 反正敵人來了就是一頓槍炮齊射, 保護住自己就行。 乾隆也發現只有來自東北的黑龍江、吉林駐防八旗, 大興安嶺索倫勁旅和西康番兵才是真正敢於白刃戰, 敢於進攻。

在18世紀, 一支軍隊不敢白刃戰, 是根本無法在任何戰鬥當中取勝的。 清軍也不能一直依靠黑龍江, 吉林駐防八旗, 大興安嶺索倫勁旅和西康番兵打仗, 因為這些人數量非常少。

因此, 乾隆不斷提倡弓馬騎射, 要求全軍強化白刃戰訓練, 多多進行冷兵器訓練。 一方面訓練精氣神, 一方面通過白刃戰訓練, 獲得勇敢耐苦勞的精神。 因為, 當時清軍已經淪陷到訓練的時候, 就是到訓練場放幾槍就回家, 根本不進行體能和格鬥訓練。

因此, 乾隆要求弓馬騎射是符合當時情況的。 乾隆也沒有不讓發展火器, 而且在乾隆時期, 清軍火器裝備比例是在不斷增長的, 至於什麼乾隆拒絕了英國代表團馬爾格尼的新型武器, 那不過是打鳥的氣槍, 怎麼裝備軍隊打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