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鎮西:把教育當飯碗不可恥

“不要把教育當職業, 要當成事業。 ”這是我們經常聽到一句教誨。

對把教育當事業的人, 我懷有真誠的敬意。 所謂“把教育當事業”, 我理解至少有兩個含義:第一, 研究;第二, 創新。 有事業心的教師, 面對教育的所有現象, 都能夠以一種研究的眼光去打量與審視, 並自覺地(而非外在的強迫)進行研究。 這種研究不是抽象的理論推導, 而是結合自己每一天的每一個教育行為(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進行分析、比較、質疑、琢磨、提煉等等。

有事業心的老師總是具有一種超越自己的欲望, 不願意簡單地重複自己, 哪怕是同一篇“教熟了”的課文,

針對不同的學生, 或者在不同的時期, 也希望能夠講出新意;哪怕是富有經驗的班主任, 面對新的班集體, 也努力追求帶出新的個性與特色。

如果說, 把教育當飯碗, 能夠滿足教師物質生活的需要;那麼, 把教育當事業, 則還能給我們帶來自我價值實現的精神收穫。 我們不能苛求每一個教育者都把教育當事業, 但是毫無疑問, 一個把教育當事業的老師能夠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但是, 由於種種原因, 並不是每一個教師都能把教育當事業, 相當多的教師僅僅把教育當作職業。 對此, 我們同樣應該予以寬容。 在尊重個性、宣導多元的今天, 我們要尊重一些老師不把教育當事業的自由。

既然做了教師, 就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課, 這本來就是我們安身立命的飯碗。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忠告:“不要把教育當作飯碗, 而應該……”其實, 把教育當飯碗無可厚非——作為教師不把教育當飯碗, 吃什麼?所以通過本職工作謀取生活的物質基礎, 一點都不恥辱。

有人會說:“當成飯碗可以理解,

但不應該僅僅把教育當作飯碗。 ”我說, 應該允許有教師僅僅把教育當作飯碗。 而且, 如果一個老師真正把教育當飯碗, 因而珍視這個飯碗, 懷著敬畏之心(怕失去飯碗)對待自己的職業——認真備課, 認真上課, 認真批改作業, 認真輔導學生……比起教育家們的追求, 這個境界也許談不上有多麼高尚, 但絕對不低下。 現在教師隊伍中依然有少數教師, 敷衍塞責, 誤人子弟, 相比之下, 忠於自己飯碗的老師同樣令人尊敬。

類似“不把教育當職業”的說法還有“不做教書匠, 要做教育家”之類, 我是很不以為然的。 “教書匠”怎麼了?一個教師能夠在每一堂課上都匠心獨運, 那也是一種境界呢!也不容易呢!李克強總理不是提倡要有“工匠精神”嗎?如果人人都想著做“教育家”而鄙視做教書匠,

其實很可怕。

我所居住的社區下樓有一個修鞋的老師傅, 每天早晨天剛亮, 他就坐在他那個小鋪面裡了, 直到天黑才收拾攤子回家。 我曾請他幫我補過鞋, 有時也去擦鞋。 每次他都一絲不苟, 極為認真。 我想, 是誰讓他這麼愛崗敬業, 這麼起早摸黑, 這麼一絲不苟?並沒有什麼領導監督著他, 也沒有什麼制度約束著他, 一切都因為他敬畏自己的飯碗——他怕失去飯碗啊!所以, 補鞋也做得那麼精心, 那麼自覺。

如果我們每一個老師, 都像老師傅對待自己手中的每一隻鞋一樣對待我們每一堂課, 多好!怕只怕有些教師的工作態度連自己的飯碗也對不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