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經歷過那麼多的第一次之後,汽車終於讓人們舒爽起來……(有大量乾貨!)

文| 車突突

● ● ●

在2018年CES上

日產汽車展示了一種新的駕車方式

在開車前帶上一頂帽子

這貌似其實是一組感測器群

它可以收集駕駛者的腦電波

並以此分析駕駛者的意圖

完成車輛前進、倒退、轉向等操作

據瞭解

相比沒有使用此技術的車子來說

它可以提前0.2-0.5秒完成車輛控制

這意味著車子以100km/h行駛時

最快可以將制動距離縮短14米!

看起來diǎo炸天的樣子

日產將它稱之為

“腦控車(B2V)”技術

除了前面提到的

它還可以實現“意念”控制空調、燈光、音樂等功能

想想就很科幻

值得一提的是

中國的長城汽車在2015年也展示過類似的技術

不過, 目前這一技術還不能

廣泛應用

一是還不夠成熟

二是造價還很高

但這還是充分體現了

新技術的力量

一直以來

新技術都在伴隨著汽車成長

它簡化了操作流程

提升了安全係數

讓駕駛逐步變成一種享受

你應該也知道

卡爾·本茨

於1886年製造出來的最早的汽車

其方向系統來自輪船的舵

後來,戴姆勒大叔

第一次給汽車安裝了四條輪胎

還給方向系統增加了一個把手

就像如今的自行車把一樣

1894年法國汽車大獎賽上

Panhard賽車首次使用了圓形方向盤

隨後在Panhard品牌的車上

這種圓形方向盤正式成為標配

這也從側面說明

貌似新技術總是首先服務有錢淫

隨著經濟的發展

20世紀20年代,圓形方向盤得以普及

但那時候

汽車喇叭、燈光等功能按鈕

都分佈在不同的位置

所以開車還是一種相當複雜的技術活

並且那時候也沒有方向助力系統

試想一下

一輛一兩噸重的汽車

重量全部壓在四隻輪胎上

而每條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有那麼大

想要汽車拐彎就得通過生拉硬拽

所以

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開車

首先你得練就一身肌肉

而要想開走裝滿貨物的卡車

毫無疑問

司機至少要像他一樣

這意味著汽車雖然實現了代步功能

但開車卻讓人很崩潰

所以工程師想了個法子

讓機器輔助人們轉動方向盤

這樣就不必花費那麼大的力氣了

只不過

天降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很不幸

1939年二戰爆發

並且經濟危機隨之而來

富豪們只好緊衣縮食

搭載了轉向助力系統的凱迪拉克車因此流產

這就導致轉向助力系統量產落空

好在雪佛蘭裝甲車上應用了轉向助力系統

並促使轉向助力在戰後得到迅速普及

隨後,1951年克萊斯勒推出Imperial

第一次在民用車上使用了轉向助力系統

轉向助力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

到1953年,有100萬輛車安裝了轉向助力

1973年,超過1/4的車安裝了轉向助力

這就讓駕車變得更加輕鬆

如今

很多車子只要一隻手指就能完成轉向

實在是太方便了

當然這樣並不安全

車圖騰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這樣幹

而要說到讓駕車變得更加方便

自動變速器絕對是最重要的一環

話說汽車剛問世的時候

並沒有變速器的概念

汽車想要加速跑全憑發動機提轉速

這樣,發動機的轉速便無疑限制了車速

也限制了汽車的發展

所以工程師們展開了頭腦風暴

腦洞最大的是法國人安德列·雪鐵龍

早在1899年的時候

他就發現人形齒輪更輕、更省力、更安靜

於是果斷買下它的專利並開了一家齒輪廠

這使得手動變速箱普及開來

漸漸增多的檔位提高了車速

也降低了油耗

一舉兩得

不過它的缺點也很明顯

開車時不僅要動手

還要動腳

汽車底盤上除了油門和刹車

還多出了一個離合器

一般人操作起來很容易手忙腳亂

不僅如此

最早的手動變速器

在換擋時還要掌握好發動機轉速

不然發動機和變速箱齒輪轉速不一致時

容易產生“打齒”

就像軍訓列隊跑步時

跑快了容易踩到前面人的腳

跑慢了卻會被後面的人踩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同步器應運而生

換擋時再也不用“兩腳離合”了

不過,富人們的追求永不止步

1908年福特T型車應用了2擋自動變速器

而在雪佛蘭裝甲車上

首次使用了4擋自動變速器

讓士兵們的作戰效率大大提升

隨後自動變速器逐漸進入富人視野

高檔車幾乎標配自動變速器

越來越多的低價車也逐漸普及了自動變速器

此後CVT、DCT、AMT等類型的自動變速器應運而生

開車變得更加方便、平順

與此同時

有些車子配備了電子檔杆

只需要輕輕撥動就可換擋

甚至有些還配備旋鈕換擋

只要擰一下就可以

至此,汽車變得越來越

方便、有逼格

而真正讓車子變得更有逼格的

卻是那些真正的“黑科技”

如今

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

雖然自動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很多車子上都配備了

LDW車道保持、

BSD盲區監測、

PLA自動泊車入位、

ACC自我調整巡航、

AWS碰撞預警、

語音辨識控制等

等功能

讓駕車變得更簡單、方便、安全

想想

車企也真是夠拼的

車圖騰

資深汽車媒體人暮四先生(劉小悶)領銜打造 NDIMedia旗下新媒體

暮四(劉小悶)個人微信:musixians

後來,戴姆勒大叔

第一次給汽車安裝了四條輪胎

還給方向系統增加了一個把手

就像如今的自行車把一樣

1894年法國汽車大獎賽上

Panhard賽車首次使用了圓形方向盤

隨後在Panhard品牌的車上

這種圓形方向盤正式成為標配

這也從側面說明

貌似新技術總是首先服務有錢淫

隨著經濟的發展

20世紀20年代,圓形方向盤得以普及

但那時候

汽車喇叭、燈光等功能按鈕

都分佈在不同的位置

所以開車還是一種相當複雜的技術活

並且那時候也沒有方向助力系統

試想一下

一輛一兩噸重的汽車

重量全部壓在四隻輪胎上

而每條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有那麼大

想要汽車拐彎就得通過生拉硬拽

所以

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開車

首先你得練就一身肌肉

而要想開走裝滿貨物的卡車

毫無疑問

司機至少要像他一樣

這意味著汽車雖然實現了代步功能

但開車卻讓人很崩潰

所以工程師想了個法子

讓機器輔助人們轉動方向盤

這樣就不必花費那麼大的力氣了

只不過

天降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很不幸

1939年二戰爆發

並且經濟危機隨之而來

富豪們只好緊衣縮食

搭載了轉向助力系統的凱迪拉克車因此流產

這就導致轉向助力系統量產落空

好在雪佛蘭裝甲車上應用了轉向助力系統

並促使轉向助力在戰後得到迅速普及

隨後,1951年克萊斯勒推出Imperial

第一次在民用車上使用了轉向助力系統

轉向助力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

到1953年,有100萬輛車安裝了轉向助力

1973年,超過1/4的車安裝了轉向助力

這就讓駕車變得更加輕鬆

如今

很多車子只要一隻手指就能完成轉向

實在是太方便了

當然這樣並不安全

車圖騰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這樣幹

而要說到讓駕車變得更加方便

自動變速器絕對是最重要的一環

話說汽車剛問世的時候

並沒有變速器的概念

汽車想要加速跑全憑發動機提轉速

這樣,發動機的轉速便無疑限制了車速

也限制了汽車的發展

所以工程師們展開了頭腦風暴

腦洞最大的是法國人安德列·雪鐵龍

早在1899年的時候

他就發現人形齒輪更輕、更省力、更安靜

於是果斷買下它的專利並開了一家齒輪廠

這使得手動變速箱普及開來

漸漸增多的檔位提高了車速

也降低了油耗

一舉兩得

不過它的缺點也很明顯

開車時不僅要動手

還要動腳

汽車底盤上除了油門和刹車

還多出了一個離合器

一般人操作起來很容易手忙腳亂

不僅如此

最早的手動變速器

在換擋時還要掌握好發動機轉速

不然發動機和變速箱齒輪轉速不一致時

容易產生“打齒”

就像軍訓列隊跑步時

跑快了容易踩到前面人的腳

跑慢了卻會被後面的人踩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同步器應運而生

換擋時再也不用“兩腳離合”了

不過,富人們的追求永不止步

1908年福特T型車應用了2擋自動變速器

而在雪佛蘭裝甲車上

首次使用了4擋自動變速器

讓士兵們的作戰效率大大提升

隨後自動變速器逐漸進入富人視野

高檔車幾乎標配自動變速器

越來越多的低價車也逐漸普及了自動變速器

此後CVT、DCT、AMT等類型的自動變速器應運而生

開車變得更加方便、平順

與此同時

有些車子配備了電子檔杆

只需要輕輕撥動就可換擋

甚至有些還配備旋鈕換擋

只要擰一下就可以

至此,汽車變得越來越

方便、有逼格

而真正讓車子變得更有逼格的

卻是那些真正的“黑科技”

如今

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

雖然自動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很多車子上都配備了

LDW車道保持、

BSD盲區監測、

PLA自動泊車入位、

ACC自我調整巡航、

AWS碰撞預警、

語音辨識控制等

等功能

讓駕車變得更簡單、方便、安全

想想

車企也真是夠拼的

車圖騰

資深汽車媒體人暮四先生(劉小悶)領銜打造 NDIMedia旗下新媒體

暮四(劉小悶)個人微信:musixians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