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腎臟病最忌諱的一件事,一旦做錯,尿毒癥降臨到頭上!

腸子都悔青了的尿毒癥患者

前一段時間接診了一例慢性腎臟病病人, 準確地說是尿毒癥病人。 他的情況非常令人惋惜, 同時也是大量類似腎友的縮影。

有些話不得不說說, 免得有更多的腎友再走這樣的彎路。

得了慢性病最忌諱的是什麼?

我認為, 比起病情嚴重程度本身而言, 有一點忌諱更重要, 那就是——放棄治療。

這位腎友是10年前查體時發現蛋白尿的, 當時還做了腎活檢病理, 之後開始了漫漫求醫路, 到處求醫問藥。

可是, 治了兩年蛋白尿還是一兩個加號, 自認為治也治不好了, 就放棄了治療。

直到最近感到乏力, 出現了腳踝部水腫, 才經熟人介紹找到我看病。 化驗結果出來後讓人感覺很失落:血肌酐已經700多, 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只有12(正常同齡人的十分之一), 腎臟B超顯示雙腎已經明顯縮小。 也就是說他的腎病已經進展到了慢性腎臟病的第5期——尿毒癥。

當我把他的腎病病情坦誠地如實相告後, 他歎了口氣說: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這下噩夢成真了。 ”

談到下一步怎麼辦, 我告訴他透析或者腎移植。

但是當時他家裡經濟條件尚不允許他做腎移植, 我建議他先瞭解一下透析治療的模式, 考慮好選擇哪種方式的透析, 儘快建立相應的透析通路。 如果選擇做腹膜透析就先置腹膜透析導管, 如果選擇做血液透析就儘早做個動靜脈內瘺手術。

今天咱們不重點說透析, 不說尿毒癥的腎臟替代治療, 主要是說說這位腎友的就醫經歷中的種種問題, 供朋友們總結經驗教訓。

為什麼放棄治療?

經過仔細詢問病史, 他在診斷腎病後的前兩年裡, 南京、北京和省城的大醫院幾乎都去了。 接受治療的兩年裡也曾經嘗試過多種不同的方案, 從激素到雷公藤多甙再到他克莫司和來氟米特都試過。 只是每個方案都堅持的不夠:一兩個月不見所謂好轉, 就換醫院換大夫換方案, 到頭來錢沒少花, 病情卻未見好轉。

後來他來複診,

終於按照我的要求把以前就診的部分病歷資料帶來了。 我翻了一遍, 發現曾經有一段時間, 他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已經控制到1克以內了:

這是比較令人滿意的狀態變化, 繼續這樣正確治療, 完全有可能遠離尿毒癥。

“當時為什麼沒有繼續那個正確的方案?”我問他。

“當時尿蛋白有倆加號, 我只會看加號。 ”

我仔細一看, 果然同期的尿常規顯示, 尿蛋白還是兩個加號。

我說應該是以定量為准, 其實當年你的病情在好轉。 他說:

“專家們都很忙, 沒人給我解釋這些, 我覺得既然尿蛋白還是兩個加號, 那激素沒有效果, 出醫院就停了藥。

“後來又找別的醫生看了,結果還是一樣。我心想:這個病又不疼不癢,不耽誤吃喝,索性停了治療吧。然後裝作沒病的人兒一樣,稀裡糊塗的過了這些年。”

然而正是諱疾忌醫和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這幾年,他本來好好的腎功能卻悄然喪失殆盡,最後不得不提前進入透析治療的階段。豈不讓人感到惋惜……

他自己也感到非常後悔:

“當時如果我遇到一位有耐心的醫生,把長期治療講講清楚,我也不會如此輕易地放棄治療……”

世界上沒有賣後悔藥的。其實尿常規的尿蛋白加號只是個定性檢查,受影響因素較多,比如晨尿一般尿蛋白濃度偏高一些。不代表其他時間點的尿蛋白也是這麼多。

另外,即使真的治療效果不好,也不應該放棄所有的治療。長期堅持做好飲食控制,在醫師指導下合理選擇必要的藥物,比如血管緊張素抑制劑類藥物,積極控制血壓和尿蛋白量,盡可能防治可以糾正的可逆因素,保護腎功能,完全可以延緩腎臟病的進展,避免尿毒癥發生。

這位腎友去過那麼多大城市,進過那麼多大醫院,見過那麼多大專家,卻沒搞明白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道理:腎病是需要長期治療的!

後悔於事無補,我們還沒到尿毒癥的人要引以為戒

像這樣的病例,在中國,是再普遍不過的現象。並不是慢性腎病病情本身預後多麼差,而是很多患者從發病到腎病進展,期間根本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而導致預後變差!只是,大眾還接受不了疾病需要長期關注的觀念。

只有正確的認識疾病,把慢性腎臟病的帶病生存當作另外一種生活方式。長期堅持自我管理,才能把慢性腎臟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其實得了慢性腎臟病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只是需要換一種活法兒而已,最忌諱的是輕言放棄!

各位腎友有任何腎臟問題,都可以點擊下面“瞭解更多”

出醫院就停了藥。

“後來又找別的醫生看了,結果還是一樣。我心想:這個病又不疼不癢,不耽誤吃喝,索性停了治療吧。然後裝作沒病的人兒一樣,稀裡糊塗的過了這些年。”

然而正是諱疾忌醫和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這幾年,他本來好好的腎功能卻悄然喪失殆盡,最後不得不提前進入透析治療的階段。豈不讓人感到惋惜……

他自己也感到非常後悔:

“當時如果我遇到一位有耐心的醫生,把長期治療講講清楚,我也不會如此輕易地放棄治療……”

世界上沒有賣後悔藥的。其實尿常規的尿蛋白加號只是個定性檢查,受影響因素較多,比如晨尿一般尿蛋白濃度偏高一些。不代表其他時間點的尿蛋白也是這麼多。

另外,即使真的治療效果不好,也不應該放棄所有的治療。長期堅持做好飲食控制,在醫師指導下合理選擇必要的藥物,比如血管緊張素抑制劑類藥物,積極控制血壓和尿蛋白量,盡可能防治可以糾正的可逆因素,保護腎功能,完全可以延緩腎臟病的進展,避免尿毒癥發生。

這位腎友去過那麼多大城市,進過那麼多大醫院,見過那麼多大專家,卻沒搞明白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道理:腎病是需要長期治療的!

後悔於事無補,我們還沒到尿毒癥的人要引以為戒

像這樣的病例,在中國,是再普遍不過的現象。並不是慢性腎病病情本身預後多麼差,而是很多患者從發病到腎病進展,期間根本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而導致預後變差!只是,大眾還接受不了疾病需要長期關注的觀念。

只有正確的認識疾病,把慢性腎臟病的帶病生存當作另外一種生活方式。長期堅持自我管理,才能把慢性腎臟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其實得了慢性腎臟病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只是需要換一種活法兒而已,最忌諱的是輕言放棄!

各位腎友有任何腎臟問題,都可以點擊下面“瞭解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