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蛟龍”深潛 運

河南商報記者楊桂芳

通訊員楊翌

2018年1月11日,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大型主題採訪活動, 鄭洛新國家自主示範區採訪走進新鄉。

通過走訪中國農科院新鄉綜合試驗基地、河南電池研究院、河南科隆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批重點專案, 河南商報記者瞭解到, 我國許多新能源車輛用的是河南新鄉研發生產的電池, 由河南科技學院小麥研究團隊培育的百農矮抗58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全球第一支上市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誕生在新鄉……

【市場應用】

多個新能源車企電池都是“新鄉造”

“我們日常乘坐的宇通新能源公車所用的電池, 就來自我們這兒。 ”河南科隆集團一位負責人說, 其新能源動力電池產品已經配套于少林、東風、上海申沃、廣汽、浙江青年客車、雲南航太、新鄉新能等多個品牌。

據介紹, 在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領域, 其和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長期合作,

比如LG化學、松下、索尼等;在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 其先後承擔了太平洋運載火箭、神舟號、國慶閱兵、奧運場館建設及地對空導彈攔截系統等國家重點工程和專案的配套任務, 並為2012年“蛟龍”深潛、2013年“運-20”首飛、2015年南車集團世界最大功率的混合動力機車試運行配套動力電源系統。

在動力電池領域, 該集團正在推動年產5萬套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系統專案、年6000噸廢舊鋰電池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建設等。

除此之外, 河南商報記者瞭解到, 有60多年關於電池產業的發展歷史, 鏈條完整, 人才基礎好, 集群效應明顯。 據悉, 為了提升新型電池產業自主創新實力, 引導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

2012年, 河南電池研究院成立。

河南電池研究院院長楊書廷介紹, 該院目前已建成電池材料基礎實驗室、先進電池材料設計研發與中試基地、先進電池工藝研發與中試基地和電池材料及電池檢車檢驗中心, 已建成鋰離子電池正極、負極、電解液中試線以及電池單體和電池模組中試線。

在研發領域, 河南電池研究突破了多項技術難題, 為成果向規模化生產轉化、提升創新成果轉化率、為行業技術水準提高提供服務, 其目標是成為我國電池及材料行業重要的科研基地、創新服務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和國際合作基地。

【科研推動】

農業、醫藥、科技多項成果喜人

據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專案負責人馬超介紹, “華蘭生物是全球第一支上市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誕生地,

國內首家通過血液製品GMP認證的企業, 國內首家通過流感疫苗WHO預認證的企業。 ”

據悉, 備受關注的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也是在該公司進行臨床試驗, 另外, 國家“863計畫”華蘭生物就承擔了6項, 承擔國家科技公關類項目一項。

成果來自於研發團隊, 河南商報記者瞭解到, 華蘭生物研發團隊超過250人, 研發中心設立10餘個實驗室, 並擁有國際一流的品質檢測設施。

在細胞治療技術研發和臨床轉化研究方面, 位於新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河南省華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圍繞國家生物醫藥戰略需求及幹細胞與生物治療產業發展的需求, 建立起產、學、研一體化技術平臺, 並具有完善的技術轉化能力,

其所建立的幹細胞儲存庫於2016年6月獲得科技部批准並設立為“河南省華隆人類幹細胞資源庫”。

在農業科技方面, 河南科技學院小麥研究團隊培育的“百農”小麥系列品種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 其中, 百農3217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百農矮抗58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奠定了新鄉小麥在我國小麥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另外, 中國農業科學院新鄉綜合試驗基地目前基地累計投入5億多元, 已入駐80多個課題組和創新研究組, 為黃淮海地區農業和農村發展以及農業科研成果轉化提供支持。

在走出去方面, 河南省高遠公路養護技術有限公司通過與白俄羅斯科技合作, 雙方在道路養護技術、道路檢測技術等多方面完成多項科研項目。 據瞭解,雙方合作申報的“河南省外籍科學家工作室”,準備就瀝青路面活化再生展開專題合作。

【成績探因】

政府機制改革打破人事身份界限

快速發展的成績,與利好的政策密不可分。

以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新鄉高新區)為例,僅2017年一年簽約23個億元以上項目,是2016年的兩倍還多。僅2017年9月份改制以來就實現簽約項目43個,占全年的75%。2017年新建省級創新平臺由2016年的6家增加到14家;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由2016年的1個增加到13個;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上,2016年認定5家,2017年22家,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據管委會人力資源部部長張賀星介紹,該區按照《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新鄉片區建設實施方案》的總體要求,走出了一條體制改革的創新之路,改革的成效明顯。

張賀星舉例說,在人事改革探索方面,新鄉高新區以“機構重組、全員聘用、崗位薪酬、績效考核”為重點,圍繞“開發區+自創區+自貿區”三區合一的戰略定位,聚焦“項目建設”“科技創新”“投資服務”“行政管理”“社會服務”五大職能,構建精簡高效的組織體系,將原有35個機構縮減至15個,改革後科室從122個縮減為59個,中層正職縮減60%,中層副職縮減48.6%。

另外,在人員上,全面推行“全員聘用”,打破所有人員的身份界限,一律平等競聘、按勞取酬。

“所有人員遵循‘雙軌制管理’原則,即幹部編制與崗位聘職相分離,檔案工資與實際薪酬相分離。幹部人事檔案管理與合同聘用管理相分離。”張賀星說,通過搬掉職務上的“鐵交椅”、端走崗位上的“鐵飯碗”,真正激發幹部幹事創業熱情,真正實現了競爭上崗、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

據悉,改制後,2017年新鄉高新區區生產總值增速達到8.5%,工業增加值增速10.1%,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1%,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11.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0.4%,各項指標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另外,河南商報記者瞭解到,新鄉高新區管委會還實行了高薪招聘、重金獎勵等政策“引進人才”,為鄭洛新國家自主示範區新鄉區域建設進一步發展“攬才”。

據瞭解,雙方合作申報的“河南省外籍科學家工作室”,準備就瀝青路面活化再生展開專題合作。

【成績探因】

政府機制改革打破人事身份界限

快速發展的成績,與利好的政策密不可分。

以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新鄉高新區)為例,僅2017年一年簽約23個億元以上項目,是2016年的兩倍還多。僅2017年9月份改制以來就實現簽約項目43個,占全年的75%。2017年新建省級創新平臺由2016年的6家增加到14家;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由2016年的1個增加到13個;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上,2016年認定5家,2017年22家,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據管委會人力資源部部長張賀星介紹,該區按照《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新鄉片區建設實施方案》的總體要求,走出了一條體制改革的創新之路,改革的成效明顯。

張賀星舉例說,在人事改革探索方面,新鄉高新區以“機構重組、全員聘用、崗位薪酬、績效考核”為重點,圍繞“開發區+自創區+自貿區”三區合一的戰略定位,聚焦“項目建設”“科技創新”“投資服務”“行政管理”“社會服務”五大職能,構建精簡高效的組織體系,將原有35個機構縮減至15個,改革後科室從122個縮減為59個,中層正職縮減60%,中層副職縮減48.6%。

另外,在人員上,全面推行“全員聘用”,打破所有人員的身份界限,一律平等競聘、按勞取酬。

“所有人員遵循‘雙軌制管理’原則,即幹部編制與崗位聘職相分離,檔案工資與實際薪酬相分離。幹部人事檔案管理與合同聘用管理相分離。”張賀星說,通過搬掉職務上的“鐵交椅”、端走崗位上的“鐵飯碗”,真正激發幹部幹事創業熱情,真正實現了競爭上崗、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

據悉,改制後,2017年新鄉高新區區生產總值增速達到8.5%,工業增加值增速10.1%,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1%,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11.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0.4%,各項指標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另外,河南商報記者瞭解到,新鄉高新區管委會還實行了高薪招聘、重金獎勵等政策“引進人才”,為鄭洛新國家自主示範區新鄉區域建設進一步發展“攬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