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照片:蘇州博習醫院

蘇州博習醫院, 1883年由美監理會創辦, 由柏樂文、藍華德兩位美籍醫生主持, 是蘇州最早的一家教會醫院。

隨著醫療活動的開展, 原先醫院僅有的8間房舍日顯局促。 從1901年開始商討擴充醫院, 到1919年籌得款項20余萬銀元(其中有洛克菲勒基金會捐助5萬元), 從1920年醫院舊房舍全部拆除、整體重建, 到1922年重建落成, 整個過程醞釀長久、籌款不易, 規劃周密。 1920年代的蘇州博習醫院無論在建築、設備、人才、管理、運營上, 堪稱是一家現代化醫院。 1926年得到美國外科醫師協會評估審定:“視(建築、人才、儀器)三項之設備完全”、“如此醫院全中國僅三四處而已”。

以下影像攝於1920年代, 蘇州博習醫院重建後。

蘇州博習醫院門診樓, 1922年重建落成。

蘇州博習醫院門診樓座北朝南, 是一座二層樓的殿宇式建築, 外牆全部用數萬塊“陸慕金磚”砌就, 這是專為皇宮燒制的細料方磚。

蘇州博習醫院門診樓, 1922年重建落成。

金磚砌就是蘇州博習醫院門診樓引以為豪的建築特色, 在《蘇州博習醫院五十周年紀念冊, 1883-1933年》有記載:“本院門診室悉用北平建築皇宮之金磚造成, 常時製造是磚之窯適在蘇城之外, 本院于廢清時將其所餘舊磚悉數購得。 ”金磚是皇家的專用建築材料,

送京前經嚴格篩選, 留下廢次品即不能隨意棄之, 民間也不敢造次挪用, 歷經明清兩朝累積成了數量可觀的舊磚。

三層西式病房樓的營造由無錫實業建築事務所承擔, 三樓專辟屋頂花園為肺病療養所。

病房大樓和門診樓之間, 由覆蓋著琉璃瓦的走廊相連接, 以便病家雨天行走、暑天遮陽。

病床上的肺結核病人在進食。

三層病房大樓內景, 每層樓有病房若干, 分不同等級,其中普通病房擁有60張病床。

住院病人按病房等級收費,醫院的主要收入來自頭等病房和捐助。對於付不起醫療費用的貧苦病人,醫院免費治療。

1917年醫院完成裝備的成套的X光設備。

分不同等級,其中普通病房擁有60張病床。

住院病人按病房等級收費,醫院的主要收入來自頭等病房和捐助。對於付不起醫療費用的貧苦病人,醫院免費治療。

1917年醫院完成裝備的成套的X光設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