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海口|在土著看來,海南雞飯都是忽悠外地人的!

提起海口的美食, 大多數人會想到名聲在外的海南雞飯和東山羊。 的確, 它們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地道風物, 比別處更有一番風味。

但在老海口人看來, 能讓他們舌頭熨帖的美食大多藏在犄角巷弄, 那些在時間裡長出來的老店裡才有美味的終極奧義。

正巧團隊中有編輯就是海口人, 我們跟著他去了太多的地道小店。 去完之後, 大家一致覺得海南雞飯都是“忽悠”我們外地人的!

你也想成為地道海口老饕?那就跟隨我們的腳步, 用一天時間吃掉老海口。

辣湯飯:跟朋克養生的鼻祖約個早飯

早晨九點, 騎著電摩的小夥子和趿拉著拖鞋的阿伯聞“辣”而至, 將水巷口深處的姚記辣湯圍得水泄不通。 臨街的座位早已告罄, 熟客會繞到操作間後面的祠堂落座, 有種去主人家做客的奇妙感。

斑駁的牆壁上張貼著辣湯的幾種簡單組合——大、中、小, 加雞蛋、臘腸。 如今是姚記的第三代傳人打理著店面, 族人幫工, 上菜神速。

早晨就吃米飯, 不少人會覺得奇怪。 這辣湯的“辣”源自湯中的胡椒,

它的配比是每家辣湯店的獨門絕技。 湯中浸潤的豬雜不欺不沒, 各自出著風頭。 粉腸軟糯、豬肚爽脆, 配合粒粒分明的海南米飯囫圇下肚, 感覺打通了任督二脈。 臘腸和煎蛋很家常, 油滋滋地下肚, 特別有幸福感。

老海口人說感冒了來吃一碗辣湯飯,

第二天就能好。 原來朋克養生也漂洋過海了。

聽起來不太會有年輕人喜歡?那你錯了。 這家淩晨4點多就開檔的店, 是許多年輕人的“散夥”聖地。 通宵嗨完, 他們在漆黑之中摸到此地, 頭頂昏黃的燈泡一晃一晃, 就著辣湯聊著一夜的收穫, 然後各自回家睡覺。

姚記辣湯:水巷口20號

騎樓:吹一陣南洋的風

姚記辣湯所在的水巷口是海口騎樓老街的精華段,帶著一肚子扎實的早飯,從水巷口逛起,散步到毗鄰的中山路,與歷史合照,和街坊攀談,用兩個小時領略騎樓的精緻和煙火。

不知道看什麼?可以嘗試找找歷史的標語。

亞妹海南粉:嗦的不是粉,是煙火

海南粉對外地遊客來說是旅途上的尋味,對當地人來說卻是不厭其煩的日常,每家不起眼的小店都有它的擁躉。

中午時分的新民西路行人稀稀落落,道路中段的亞妹海南粉卻食客滿堂。“亞妹”年事已高,如今是她的兒媳潘阿姨看店。叫上一碗海南粉,潘阿姨就會抓一把潔白柔軟的米粉,依次從面前的盒子裡舀上碎花生、酸筍、豆芽、牛肉幹,最後澆上一勺濃郁粘稠的鹵汁,這碗幾十年的老味道就熱騰騰地出現在了食客的面前。

幹撈海南粉的精髓在於拌。一筷子下去,鹵汁均勻地裹上每根米粉,米粉就有了靈魂。粘稠的鹵汁將各種配料粘在米粉上,一口就能嚼到軟的米粉和脆的牛肉幹、花生的複合味道。

吃粉就得嗦,放下身段和講究,吃到見底,再端起清甜的冬瓜海白湯喝一口,這頓粉才算圓滿了。

亞妹海南粉:新民西路中段

東門市場:市集就是鄉土博物館

想要尋找一個城市最具生活氣息的地方,那一定是菜市場。吃過正宗的海南粉,不妨去博愛路的東門市場逛逛。這裡大概是海口種類最全的菜市場,乾貨、海鮮、瓜果蔬菜......無論是高檔餐廳還是市井小民餐桌,食材都從這裡來。路過路口的肉脯店,往裡一看,覺得眼熟:這不是剛才海南粉裡的牛肉幹嗎?

東門市場:博愛南路33號

皓兆園茶店:三塊錢吃一下午

下午三點一刻,香港人出現在茶餐廳,成都人出沒在茶館,而海口人卻已經在老爸茶店呆了大半天。花幾塊錢,在騎樓下的茶店裡點上一壺咖啡或奶茶,入口的是南洋風味,入耳的是市井江湖。

在很多海口年輕人眼中,皓兆園茶店“比自己年紀都大”。光顧的食客也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各種放鬆的喝茶姿勢,手腳並用,像是十八羅漢落入凡間。

在門口端著選好的糕點入座,跟服務員要一壺奶茶,後廚就忙活開了。在塑膠杯底滿滿地舀上三勺煉奶,紅茶滾燙,在覆蓋了一層厚厚茶漬的濾網上反復沖拉,再穩穩地撞進杯子裡,服務員一手端杯一手揣壺“摔”到食客跟前,但濺出來的茶水誰也不在意。就著杯底的煉奶,給自己無限續杯,開啟一段賢者時間。

皓兆園茶店:博愛南路10號

府城:活著的古城

南洋騎樓是近現代海口的模樣,要想觸摸更古老的歷史,那府城是必去之地。這裡不是圍起來保護的古城區,而是經過數百年自然生長的老城,老城人世代居住在此,是“活著的古城”。

看慣了大面積的真假古城,在這兒能找到探索的樂趣:游走在2米寬的小巷中,在拐角總能發現些傳統瓦房或古城牆,又期待著一個轉角,說不定會遇上寧靜的古廟,或一口滿載歷史的水井。

黎記食店:混進海口老炮兒聚集地

豬腳、牛腩,非常內陸的食材,漂洋過海來到海口,成了獨具特色的“海口速食”。

下午五點,從府城忠介路穿出,在西邊入口處會發現一家沒招牌的小店。周圍人頭攢動,擠在櫥窗前挑選下飯菜。兩口大鍋一個煮豬腳,一個煮牛腩,一旁碼著煮好的豬雜、酸筍,每一樣泛著誘人的光澤,肉香直勾勾地鑽進鼻子,挑逗著味蕾最原始的欲望。

一碗豬腳 、一碗牛腩、一個茄子煲,都是下飯神器。豬腳入味柔韌,牛腩軟糯多汁,茄子煲熱辣咸香,平時不怎麼吃飯的人到這裡都准保控制不住飯量。

店外老街的光影婆娑,對面桌的大叔剔著牙談上百萬的生意,穿著白汗衫的老闆油光滿面地過來和你侃天道地......此情此景入目,手中的這碗飯平添了滋味萬分,真能稱得上是海口版的黯然銷魂飯了。

黎記食店:忠介路170-172號

老彭記清補涼:海口的甜就像春風潛入夜

海口熱的時間長,椰子又多,於是當地人就創造出了清補涼這種解暑甜品。海口的大街小巷,奶茶店不見幾家,反而到處都有清補涼的身影,兩者的江湖地位立見高下。

吃過肥甘厚味的晚飯,散步到新華南吃一碗老字型大小清補涼,這一天才算圓滿。在門口付錢,老闆會甩一個三角形或梯形的小鐵片,給操作間後的阿姨,就能換回你的夜宵。

原來三角形代表的是椰子水清補涼,梯形代表的是椰奶清補涼。老顧客看到這個小鐵片,就知道這還是原來的味道。

最經典的是椰子水清補涼,鐵碗裡碼上椰肉、紅腰豆、綠豆、蓮子,劈開一個新鮮椰子,把椰水澆在底料上,就是一碗原汁原味口感豐富的清補涼了。

在海口人看來,吃到清補涼就像回到了家;而對遊人來說,清補涼是一劑消夏的良藥,讓旅途中的每一個夜晚泛著甜。

老彭記清補涼:新華南路國美電器旁

推薦行程

9:00—10:00 姚記辣湯

10:00—12:00 逛騎樓

12:00—13:00 亞妹海南粉

13:00—14:00 東門市場

14:00—15:00 皓兆園茶店

15:00—15:30 皓兆園茶店——府城

15:30—18:00 逛府城

18:00—19:00 黎記食店

19:00—19:30 府城——新華南路

19:30—20:00 老彭記清補涼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版權歸“海口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雜誌及“那一座城”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與“那一座城”聯繫。

姚記辣湯:水巷口20號

騎樓:吹一陣南洋的風

姚記辣湯所在的水巷口是海口騎樓老街的精華段,帶著一肚子扎實的早飯,從水巷口逛起,散步到毗鄰的中山路,與歷史合照,和街坊攀談,用兩個小時領略騎樓的精緻和煙火。

不知道看什麼?可以嘗試找找歷史的標語。

亞妹海南粉:嗦的不是粉,是煙火

海南粉對外地遊客來說是旅途上的尋味,對當地人來說卻是不厭其煩的日常,每家不起眼的小店都有它的擁躉。

中午時分的新民西路行人稀稀落落,道路中段的亞妹海南粉卻食客滿堂。“亞妹”年事已高,如今是她的兒媳潘阿姨看店。叫上一碗海南粉,潘阿姨就會抓一把潔白柔軟的米粉,依次從面前的盒子裡舀上碎花生、酸筍、豆芽、牛肉幹,最後澆上一勺濃郁粘稠的鹵汁,這碗幾十年的老味道就熱騰騰地出現在了食客的面前。

幹撈海南粉的精髓在於拌。一筷子下去,鹵汁均勻地裹上每根米粉,米粉就有了靈魂。粘稠的鹵汁將各種配料粘在米粉上,一口就能嚼到軟的米粉和脆的牛肉幹、花生的複合味道。

吃粉就得嗦,放下身段和講究,吃到見底,再端起清甜的冬瓜海白湯喝一口,這頓粉才算圓滿了。

亞妹海南粉:新民西路中段

東門市場:市集就是鄉土博物館

想要尋找一個城市最具生活氣息的地方,那一定是菜市場。吃過正宗的海南粉,不妨去博愛路的東門市場逛逛。這裡大概是海口種類最全的菜市場,乾貨、海鮮、瓜果蔬菜......無論是高檔餐廳還是市井小民餐桌,食材都從這裡來。路過路口的肉脯店,往裡一看,覺得眼熟:這不是剛才海南粉裡的牛肉幹嗎?

東門市場:博愛南路33號

皓兆園茶店:三塊錢吃一下午

下午三點一刻,香港人出現在茶餐廳,成都人出沒在茶館,而海口人卻已經在老爸茶店呆了大半天。花幾塊錢,在騎樓下的茶店裡點上一壺咖啡或奶茶,入口的是南洋風味,入耳的是市井江湖。

在很多海口年輕人眼中,皓兆園茶店“比自己年紀都大”。光顧的食客也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各種放鬆的喝茶姿勢,手腳並用,像是十八羅漢落入凡間。

在門口端著選好的糕點入座,跟服務員要一壺奶茶,後廚就忙活開了。在塑膠杯底滿滿地舀上三勺煉奶,紅茶滾燙,在覆蓋了一層厚厚茶漬的濾網上反復沖拉,再穩穩地撞進杯子裡,服務員一手端杯一手揣壺“摔”到食客跟前,但濺出來的茶水誰也不在意。就著杯底的煉奶,給自己無限續杯,開啟一段賢者時間。

皓兆園茶店:博愛南路10號

府城:活著的古城

南洋騎樓是近現代海口的模樣,要想觸摸更古老的歷史,那府城是必去之地。這裡不是圍起來保護的古城區,而是經過數百年自然生長的老城,老城人世代居住在此,是“活著的古城”。

看慣了大面積的真假古城,在這兒能找到探索的樂趣:游走在2米寬的小巷中,在拐角總能發現些傳統瓦房或古城牆,又期待著一個轉角,說不定會遇上寧靜的古廟,或一口滿載歷史的水井。

黎記食店:混進海口老炮兒聚集地

豬腳、牛腩,非常內陸的食材,漂洋過海來到海口,成了獨具特色的“海口速食”。

下午五點,從府城忠介路穿出,在西邊入口處會發現一家沒招牌的小店。周圍人頭攢動,擠在櫥窗前挑選下飯菜。兩口大鍋一個煮豬腳,一個煮牛腩,一旁碼著煮好的豬雜、酸筍,每一樣泛著誘人的光澤,肉香直勾勾地鑽進鼻子,挑逗著味蕾最原始的欲望。

一碗豬腳 、一碗牛腩、一個茄子煲,都是下飯神器。豬腳入味柔韌,牛腩軟糯多汁,茄子煲熱辣咸香,平時不怎麼吃飯的人到這裡都准保控制不住飯量。

店外老街的光影婆娑,對面桌的大叔剔著牙談上百萬的生意,穿著白汗衫的老闆油光滿面地過來和你侃天道地......此情此景入目,手中的這碗飯平添了滋味萬分,真能稱得上是海口版的黯然銷魂飯了。

黎記食店:忠介路170-172號

老彭記清補涼:海口的甜就像春風潛入夜

海口熱的時間長,椰子又多,於是當地人就創造出了清補涼這種解暑甜品。海口的大街小巷,奶茶店不見幾家,反而到處都有清補涼的身影,兩者的江湖地位立見高下。

吃過肥甘厚味的晚飯,散步到新華南吃一碗老字型大小清補涼,這一天才算圓滿。在門口付錢,老闆會甩一個三角形或梯形的小鐵片,給操作間後的阿姨,就能換回你的夜宵。

原來三角形代表的是椰子水清補涼,梯形代表的是椰奶清補涼。老顧客看到這個小鐵片,就知道這還是原來的味道。

最經典的是椰子水清補涼,鐵碗裡碼上椰肉、紅腰豆、綠豆、蓮子,劈開一個新鮮椰子,把椰水澆在底料上,就是一碗原汁原味口感豐富的清補涼了。

在海口人看來,吃到清補涼就像回到了家;而對遊人來說,清補涼是一劑消夏的良藥,讓旅途中的每一個夜晚泛著甜。

老彭記清補涼:新華南路國美電器旁

推薦行程

9:00—10:00 姚記辣湯

10:00—12:00 逛騎樓

12:00—13:00 亞妹海南粉

13:00—14:00 東門市場

14:00—15:00 皓兆園茶店

15:00—15:30 皓兆園茶店——府城

15:30—18:00 逛府城

18:00—19:00 黎記食店

19:00—19:30 府城——新華南路

19:30—20:00 老彭記清補涼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版權歸“海口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雜誌及“那一座城”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與“那一座城”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