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見證海峽兩岸共同抗戰歷史的《臺灣青年》

1943年元旦在龍岩創刊的《臺灣青年》

李貞剛

在中國新聞報刊史上, 有一份臺灣義勇隊在龍岩創辦的抗日號角《臺灣青年》報, 它見證了一段海峽兩岸共同抗戰的歷史。

臺灣義勇隊是抗日戰爭時期由在大陸的臺胞組成的、有正規軍編制的抗曰武裝力量。 1939年2月成立於浙江金華, 李友邦任中將總隊長。 1942年10月, 日本侵略者進攻浙贛線, 臺灣義勇隊轉移到龍岩, 總隊部就設在原龍岩中山東路連家祠堂。

臺灣義勇隊在重慶、桂林、金華等地時, 曾創辦過《新港》《臺灣先鋒》等刊物。 到龍岩後, 臺灣義勇隊在宣傳鼓動、對敵政治鬥爭、戰地醫療和武裝鬥爭方面都有卓越貢獻。 1942年12月出版因戰局影響而延誤出版的《臺灣先鋒》第10期後停刊, 並于1943年元旦在龍岩創辦了《臺灣青年》報, 宣傳抗日和收復臺灣, 以“激發革命情緒, 揭露敵偽內幕, 以及報導盟軍之威力與弱小民族反抗運動”。

《臺灣青年》是臺灣義勇隊後期在福建的主要宣傳陣地, 創刊時為旬刊, 一年後, 即1944年元旦改為週刊, 4開4版, 由閩西日報社印刷。 至1944年7月8日, 共發行63期。 李友邦在《本報一年》總結中說:“在抗戰時期, 財力物力的困難是普遍的現象, 而我們尤其感覺困難。 本報在經濟上因為並沒有基金而僅仰賴於隊團兩方面設法節省下來的一點經費維持開支, 所以在印刷方面也只好委託閩西日報印刷所, 在刊期方面也只好每月出版一次, 過高的要求在我們是不可能的。 ”

《臺灣青年》報以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直屬臺灣義勇隊分團的名義主辦, 分團部書記牛祖光任主編。 《臺灣青年》抗日愛國立場鮮明。 它以“團結臺灣青年革命力量, 激發臺灣青年革命情緒”為任務,

以“宣傳抗戰建國國策, 報導國際時局動向”為宗旨。 創刊辭說:“臺灣青年的時代任務, 遠較祖國青年為繁為重。 他們必須于保衛祖國之外, 且要收復臺灣。 ”“祖國抗戰與臺灣革命已達血肉不可分的階段”。 在內容方面則“偏重於敵偽動態的揭露, 臺灣收復問題的研討, 以及青年團團務的報導。 ”作為臺灣義勇隊的領導, 李友邦、張士德對《臺灣青年》報十分重視, 親自撰文在該報發表。 如李友邦的《開羅會議後之臺灣問題》, 張士德的《從金華轉進龍岩》, 記載了臺灣義勇隊在福建龍岩抗戰的艱苦歷程和堅定信念。 該報發行於閩、浙、贛、粵及全國各省, 尤以閩、粵沿海一帶最多, 發行量從500份猛增至2000份, 報頭下雖登有報價,
實際上均為義務送寄, 《臺灣青年》現存北京中央檔案館。

臺灣義勇隊六年抗戰, 從浙江金華到福建龍岩, 得到了金華和龍岩人民的支持與幫助。 《臺灣青年》不但見證了兩岸同胞攜手抗日的歷史, 也在中國新聞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