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開訓,改變悄然發生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 要“樹立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 推進重大技術創新、自主創新, 加強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 ”

強軍之路蹄疾步穩, 軍隊換裝日新月異。 我們欣喜地看到, 隨著軍隊編制體制調整改革, 一大批新式高科技裝備列裝全軍, 各部隊紛紛迎來換裝轉型的歷史機遇期, 部隊戰鬥力正在隨著裝備的更新換代而加速提升。

技術是戰術的支撐, 裝備是打贏的基礎。 面對集智慧化、資訊化於一身的新裝備, 我們只有創新人才培養使用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 構建起能者上庸者下的競爭激勵機制,

才能真正提升官兵駕馭資訊化裝備的能力, 實現人與武器裝備的最佳結合, 形成學科技用裝備的良性互動, 奪得資訊化戰爭的制勝優勢。

連續彎道、急停掉頭、平准瞄準儀……1月10日, 隨著一連串的熟練操作, 戰車炮口穩穩地指向目標方位。 當第74集團軍某旅專業技術7級幹部、總工程師周林豪結束課目示範探出身子, 觀摩人群中便有人帶頭鼓起了掌, 一時間發動機的轟鳴聲、掌聲交織在一起。

1月3日上午, 軍委開訓動員大會剛結束, 該旅便組織展開主戰裝備訓練。 而在新年開訓“第一仗”中打頭陣的, 就是以周林豪為代表的技術幹部群體。

連日來, 作為新裝備教學保障的總負責人, 周林豪帶領著技術幹部團隊對新裝備操作展開講解示範。

“旅裡給了我們分管新裝備的平臺, 我們就要負責任把新裝備摸透, 讓大家能夠迅速上手!”說這話時, 周林豪眼神中透著堅毅。

裝備升級呼喚能力再造

大範圍換裝催生技術人才需求

“營裡有技術幹部, 連隊有裝甲技師, 但懂新裝備的還是太少了!”該旅領導介紹說, 在此次編制體制調整改革中, 他們主戰裝備換裝率達到95%, 由於新換發的主戰裝備與舊裝備屬不同類別, 加之新組建的營連配發的裝備型號較新, 官兵在操作時明顯感到力不從心。

一次, 一輛戰車剛從車庫開出來不久就熄火了, 營裡的技術幹部帶著連隊官兵折騰了半天都沒搞明白, 最後還是請工廠師傅排除了故障,

裝備才恢復正常運轉。

“那段時間, 缺乏裝備技術人才, 是基層官兵經常反映的問題。 ”周林豪說, “當時, 新裝備還差點讓我鬧了笑話。 ”

原來, 在換裝中, 該旅瞭解到交裝單位圍繞新裝備訓練報批了不少科研專案, 估摸著能以此促進新裝備的教學訓練, 就將兄弟單位未完成的科研專案也一併接收過來。 裝備一到位, 就把任務交給了周林豪。

沒想到, 由於對新裝備不熟悉, 周林豪和裝備科研攻關小組成員, 對於承接過來的“液壓油路改造”項目遲遲理不出頭緒, 諮詢兄弟單位技術骨幹後, 專案才有了進展。

官兵難以熟練掌握新裝備、缺乏教學訓練保障人才, 成為該旅新裝備列裝之初, 橫亙在換裝轉型和戰鬥力生成之間的一道鴻溝。

知識脫節導致履“新”碰壁

怎樣啟動技術幹部群體“一池春水”?

去年底, 該旅人力資源科科長于松提出使用技術幹部攻關新裝備的建議後, 雖然得到旅黨委初步認可, 卻在實施過程中屢屢“碰壁”。

“新裝開訓, 連長讓我帶著搞攻關, 可這早已超出了我在學校裡所學的範疇。 ”接到任務, 該旅修理連排長洪志強皺起了眉頭。

“新裝備的構造和儀錶盤的樣式和我之前見過的完全不同。 ”當洪志強發現裝備跨代升級, 自己掌握的知識卻還在原地踏步時, 心裡不禁打起了鼓。

“比如這個齒槽, 按以往老裝備的保養方法, 檢查判斷無阻塞後, 就不需要再保養了。 ”洪志強指著新裝備的動力系統說道, “但後來我們發現, 這個齒槽連接的一套系統需要定期加注黃油,

不然裝備就容易‘罷工’。 對於新裝備, 在操作上學通弄懂很重要。 ”

由於新裝備科技含量高、原理複雜、製造精密, 該旅技術幹部群體中有53%的技術幹部表示學習起來難度大;有36%的技術幹部表示缺乏相關保障;還有約7%的技術幹部表示“不會主動鑽研新裝備, 除非組織有要求”。

搭建平臺拓展成長空間

健全制度力促人才引擎良性運轉

“部隊要儘快形成戰鬥力, 必須儘快健全完善技術幹部挖掘、培養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 ”去年底, 在全旅召開的技術幹部大會上, 旅政委李濤的一席話擲地有聲。

“那天, 旅裡下發了《裝備技術幹部使用管理暫行規定》, 宣佈成立了6個裝備技術保障組, 對每個小組的組長頒發聘書。 ”周林豪辦公桌上,醒目地擺放著旅黨委頒發的鎏金聘書,聘書上,“總負責人”的字樣格外醒目。

翻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骨幹定位表》,該旅區分履帶裝備、輪式裝備、炮兵裝備、防空兵裝備、通用輪式底盤裝備和指控通信裝備6大類,將全旅裝備技術人才納入對應裝備技術訓練攻關保障小組,使裝備保障實現技術全覆蓋;規定技術幹部全面帶頭負責新裝備的學習、訓練、保障工作,打破營連編制,集約使用技術幹部力量,方便大家交流研究。

“各專業小組隨時登記官兵反映的技術問題,隨後組織力量集智攻關,制定解決方案。”合成二營助理工程師溫培波難抑心中的激動,“旅裡還規定我們列席營連的軍事訓練分析會,參加備課示教準備。上周我提出關於新裝備冬季訓練發動預熱保養的建議,剛被旅黨委採納。”

改變悄然發生,效果立竿見影。“單位給我們創造了非常好的學習研究環境,並實施績效激勵,大家感到有地位、有奔頭、有前途!”順著周林豪的指引,我們看見一間20平米的辦公室內,學習辦公設備、雜誌期刊一應俱全。

該旅健全技術幹部分管新裝備工作機制以來,6個訓練科研專案取得突破,25項裝備技術難題得到有效解決,裝備故障率下降了18%,越來越多的技術幹部在新裝備訓練、維修保障上發揮重要作用,旅隊換裝轉型戰鬥力的增長勢頭越來越猛。

上圖:排查風險隱患。

宋昨東攝

”周林豪辦公桌上,醒目地擺放著旅黨委頒發的鎏金聘書,聘書上,“總負責人”的字樣格外醒目。

翻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骨幹定位表》,該旅區分履帶裝備、輪式裝備、炮兵裝備、防空兵裝備、通用輪式底盤裝備和指控通信裝備6大類,將全旅裝備技術人才納入對應裝備技術訓練攻關保障小組,使裝備保障實現技術全覆蓋;規定技術幹部全面帶頭負責新裝備的學習、訓練、保障工作,打破營連編制,集約使用技術幹部力量,方便大家交流研究。

“各專業小組隨時登記官兵反映的技術問題,隨後組織力量集智攻關,制定解決方案。”合成二營助理工程師溫培波難抑心中的激動,“旅裡還規定我們列席營連的軍事訓練分析會,參加備課示教準備。上周我提出關於新裝備冬季訓練發動預熱保養的建議,剛被旅黨委採納。”

改變悄然發生,效果立竿見影。“單位給我們創造了非常好的學習研究環境,並實施績效激勵,大家感到有地位、有奔頭、有前途!”順著周林豪的指引,我們看見一間20平米的辦公室內,學習辦公設備、雜誌期刊一應俱全。

該旅健全技術幹部分管新裝備工作機制以來,6個訓練科研專案取得突破,25項裝備技術難題得到有效解決,裝備故障率下降了18%,越來越多的技術幹部在新裝備訓練、維修保障上發揮重要作用,旅隊換裝轉型戰鬥力的增長勢頭越來越猛。

上圖:排查風險隱患。

宋昨東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