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買書前記得看!老司機教你買書、挑書、看出版社

文:沈嘉柯

絕大部分出版社是國有的, 在漫長的出版事業當中, 選題編輯們冥思苦想, 文稿四處搜羅, 找各路名家求稿, 才是真實的狀態。

如此一來, 一個出版社能不能出好書, 完全就看當時他們的運氣好不好。 名家的稿子供不應求, 而普通作者的文章簡直就像汪洋大海, 滿地都是, 編輯只能大海撈針, 看了幾百萬字, 也未必能找出幾篇好文章。 有的編輯軟磨硬泡, 要到名家的稿件, 但是那個名家可能那段時間根本就創作不出好作品。

因為創作的規律就是:沒有規律。 有的人年少寫出了曠世佳作, 有的七老八十了才出好作品。

有的虎頭蛇尾, 有的金子和泥沙俱下。

出版社在這裡面扮演的角色簡直就是小媳婦, 屁用都沒有。

前十年, 我給光明日報、新京報、中國圖書商報、南方都市報等等中國各大報刊寫過大量的書評, 算是資深書評人。 同時伴隨大量的閱讀,

我自己本身也是作家。 這次跟大家走心, 好好談一下選書買書這事。

人民出版社:最官方權威的第一號出版社。 實力強大, 沒啥可說的。

東方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副牌, 專門用來做文學書的。 基本不做小眾冷僻的書。

三聯書店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 曾經是人民出版社的副牌。 後來又獨立出來。 因為三聯的的前老總沈昌文, 是一個知情識趣, 閱讀廣泛的人。 所以三聯最早推出金庸, 推出龍應台等等。

中華書局:這種老牌子, 出了非常多的社科學術經典。 然而就因為這個, 很多混一輩子虛名的學者, 還有一些官樣學術大工程大部頭書籍, 也在這家出版社出。

商務印書館:傳統大部頭辭典, 很靠譜。 出學術經典, 口碑悠久。 但是千萬要小心那些社科基金支持出版的學者著作。

人民文學出版社:什麼類型的文學都出。 有些別人不敢出的, 他們可能也出。

作家出版社:小縣城文學愛好者, 最愛選擇的自費出版書的物件。

新星出版社:之所以能夠推出大量的推理經典, 純粹是打了個時間差。 早年推理市場沒有完全打開, 不算熱門。 新星很平價的, 做了非常多的正版日本推理小說。 我之前差一點跟這家出版社有合作, 但是給的稿酬低, 還要做全版權, 也就算了。

現在的日本某推理大咖, 經紀代理開的稿酬都是幾十萬上百萬的要求。 誰家公司有錢就在誰家公司出了。

上海譯文出版社、新經典文化:剛好可以接著上面說下來。 村上春樹以前一直都在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後來換到了新經典。 因為新經典捨得砸錢買版權。 我曾經看過村上春樹的散文和小說中文版權報價單。 那個價位根本就不是傳統出版社所能承受的。

譯林出版社:出外國文學的傳統大本營。 優點是嚴謹認真, 選稿子和作家都比較的靠譜。 缺的是稿子傳統古板, 有些甚至無趣。 我有兩本小說在譯林出版社出的, 詞句表達特別點, 編輯就不能接受, 逼著改成標準語文的套路。 很煩人啊。

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經管勵志的一把好手。 特別擅長包裝外國勵志大師。 比如那本連累靳東出醜的《沒有任何藉口》, 就是一本偽書。 虛構作者, 內容編造的。 十年前就被揭露了, 到現在, 明星還在提這書。 四個字形容, 魚龍混雜。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做了一堆知識思想類的書。 有的很流行。 態度一邊倒, 讚頌民國范、歐美範。 我很是買過幾本, 知識份子憂國憂民的架勢看多了也膩。 讀書, 看的是真知灼見, 不是屁股立場, 坐在那裡。

嶽麓書社:為啥喜歡出古典文學?因為暢銷嘛!而且不用版權費。 同類型的, 還有一個燕山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曾推出過一套超級平價書系六角叢書, 基本上都是過了國際版權公約保護期的世界各類文學名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這些年出的那一堆青春文學基本上都是趕熱門, 市場一翻臉, 乏善可陳。 還有一些炒作的文學書籍, 過期沒人記得了。 做的詩歌書, 品相非常不錯。 我覺得吧, 它家最大的功勞貢獻, 是重點做了二月河的帝王系列。 暢銷耐讀,影響深遠。

中信出版社:背靠大樹好乘涼,大集團旗下出版社,包裝經濟管理書的行家裡手。服務于成功人士出書,把書賣給想成功的人。

春風文藝出版社:80讀者青春年少時候的回憶。因為某書犯了出版錯誤而被處罰整頓,一蹶不振。早期有些文學類的書做的挺好的。膽兒大。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這家出版社是屬於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老一輩文化領導創辦的,海外僑胞,外國文藝、社科文學都做。出了一批好書。

北京大學出版社:買過十幾本。常常出一些北大自己的教授學者的書。有時就是無聊的回憶錄,瑣碎的文化鬥爭,雞毛蒜皮的弟子掏錢感謝恩師拍馬屁合集。有些書則非常精彩,站在學術前沿,有名校風範。這家的書,一定要選文筆生活化的。故弄玄虛的一般很難看。

清華大學出版社:剛簽約,我會在它家出一本散文集。畢竟是中國理工類最高院校,我一個文科生沒怎麼看過他家出的書,沒有發言權。

中國文學出版社:挺好的出版社,可惜後來被合併改名了。我收藏了一套他們出的王爾德全集據說升值呢。

金城出版社:屬於中央保密局的國家級出版社,出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後來改制。選題廣泛,眼光不錯,暢銷書多,跟市場走得很近,然而書的品相很一般。

九州出版社:這家真的喜歡出厚本書。我都沒想過我的那本散文集,會出的那麼厚。

江蘇文藝出版社:這家現在可牛了。國內的暢銷書基本上十之八九從這兒出的。品相好,校對認真。如果你閱讀面廣泛,喜歡精彩有趣的書。直接搜索它。

湖南文藝出版社:改制之後,有資本,發展非常迅速。我覺得它僅次於江蘇文藝出版社。品相設計非常捨得花錢。

國家企事業改革,很多出版社合併進出版集團,或者換了主管單位,變成股份制。整個出版界重新洗牌了。有的出版社路線風格定位,全變了。

還有很多的出版社,傳統老舊保守,脫離社會脫離市場,自己策劃選題的能力幾乎喪失了。只能引進外援,吸收靈感。最近十幾年,很多好書根本就不能算在出版社的頭上,而是民營公司想出的點子。頭腦風暴,天天折騰玩的創意。

至於圖書的紙張,裝幀設計,跟出版社本身關係不大。出版機構做書的時候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這本書當然可以用好紙,請知名設計師操刀封面和全套設計。平裝版還是精裝版,全彩還是黑白,60克還是70克紙?那就要看作者本人有沒有市場號召力,預先計算成本的。憑藉經驗判斷市場分析,某類書賣的不多,可能勉強保本,哪怕書的內容寫得好,也不能用太貴的紙啊。

現在紙價連年飛漲,出版社也好,圖書公司也好,都變成了弱勢群體。

出版社就只能作為買書淘書的一個很弱的參考。

買書挑書就是兩個辦法。第一種辦法就是隨機隨緣隨便喜,什麼都不挑。看什麼順眼就買什麼,買了什麼就看什麼,這是最有自由愜意的讀書方式。有時會讀到爛書,有的時候會獲得意外驚喜。

第二種辦法,就是順著名家的讀書線索來買書。這種辦法也叫做順藤摸瓜法,千萬注意,我所說的讀書線索,並不是指的開書單。很多名家開書單,只不過是報紙雜誌的邀請,忍不住就想曬自己的淵博,表現自己的深度,開出一大堆陳年老醬的經典書。

很多的傳統名著早就已經脫離了時代,或者已經被別的剖析書消化吸收了,根本不需要讀原著!

順藤摸瓜法,就是在名家寫的文章當中,引用的有趣的段落,那才是發自內心喜歡的書。真正喜歡和精讀了某一本書,印象深刻,才會忍不住引用。

有一本很好看的外國小說叫《傷心咖啡館之歌》,作者是美國特別棒的女作家麥卡勒斯。這本書早期的一位翻譯者李文俊,看見這本小說第一個中國閱讀者是錢鐘書。以前的圖書借閱都有借閱登記卡片。錢鐘書也會看的小說,引起了李文俊的注意。他也把這本小說借閱出來,一口氣讀完,後來翻譯為中文發表。

李文俊甚至後來親自去問錢鐘書覺得麥卡勒斯怎麼樣,錢鐘書回答,“挺好的。”

借助大學者的深厚讀書功力!他們慧眼識中的書,一般就是好書。

還有個原因是,很多文化名家、名作家自己也是出版人,同行之間非常瞭解,誰是認真做事的,誰是做好書的,誰的品味好。

我自己從來不看那些偽裝高大上的書。寫得有趣精彩好看別致的作品,一定是別的名家隨筆散文裡不知不覺提到的。

簡而言之,出版社只不過是一個單位,真正靠譜的是做書的人!

-END-

作者 ·沈嘉柯 著名作家,作品暢銷百萬冊,影響力作家文學貢獻獎,湖北青聯委員,武漢民盟文化委員,已出版50多本小說、文集。

公眾號|ishenjiake

暢銷耐讀,影響深遠。

中信出版社:背靠大樹好乘涼,大集團旗下出版社,包裝經濟管理書的行家裡手。服務于成功人士出書,把書賣給想成功的人。

春風文藝出版社:80讀者青春年少時候的回憶。因為某書犯了出版錯誤而被處罰整頓,一蹶不振。早期有些文學類的書做的挺好的。膽兒大。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這家出版社是屬於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老一輩文化領導創辦的,海外僑胞,外國文藝、社科文學都做。出了一批好書。

北京大學出版社:買過十幾本。常常出一些北大自己的教授學者的書。有時就是無聊的回憶錄,瑣碎的文化鬥爭,雞毛蒜皮的弟子掏錢感謝恩師拍馬屁合集。有些書則非常精彩,站在學術前沿,有名校風範。這家的書,一定要選文筆生活化的。故弄玄虛的一般很難看。

清華大學出版社:剛簽約,我會在它家出一本散文集。畢竟是中國理工類最高院校,我一個文科生沒怎麼看過他家出的書,沒有發言權。

中國文學出版社:挺好的出版社,可惜後來被合併改名了。我收藏了一套他們出的王爾德全集據說升值呢。

金城出版社:屬於中央保密局的國家級出版社,出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後來改制。選題廣泛,眼光不錯,暢銷書多,跟市場走得很近,然而書的品相很一般。

九州出版社:這家真的喜歡出厚本書。我都沒想過我的那本散文集,會出的那麼厚。

江蘇文藝出版社:這家現在可牛了。國內的暢銷書基本上十之八九從這兒出的。品相好,校對認真。如果你閱讀面廣泛,喜歡精彩有趣的書。直接搜索它。

湖南文藝出版社:改制之後,有資本,發展非常迅速。我覺得它僅次於江蘇文藝出版社。品相設計非常捨得花錢。

國家企事業改革,很多出版社合併進出版集團,或者換了主管單位,變成股份制。整個出版界重新洗牌了。有的出版社路線風格定位,全變了。

還有很多的出版社,傳統老舊保守,脫離社會脫離市場,自己策劃選題的能力幾乎喪失了。只能引進外援,吸收靈感。最近十幾年,很多好書根本就不能算在出版社的頭上,而是民營公司想出的點子。頭腦風暴,天天折騰玩的創意。

至於圖書的紙張,裝幀設計,跟出版社本身關係不大。出版機構做書的時候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這本書當然可以用好紙,請知名設計師操刀封面和全套設計。平裝版還是精裝版,全彩還是黑白,60克還是70克紙?那就要看作者本人有沒有市場號召力,預先計算成本的。憑藉經驗判斷市場分析,某類書賣的不多,可能勉強保本,哪怕書的內容寫得好,也不能用太貴的紙啊。

現在紙價連年飛漲,出版社也好,圖書公司也好,都變成了弱勢群體。

出版社就只能作為買書淘書的一個很弱的參考。

買書挑書就是兩個辦法。第一種辦法就是隨機隨緣隨便喜,什麼都不挑。看什麼順眼就買什麼,買了什麼就看什麼,這是最有自由愜意的讀書方式。有時會讀到爛書,有的時候會獲得意外驚喜。

第二種辦法,就是順著名家的讀書線索來買書。這種辦法也叫做順藤摸瓜法,千萬注意,我所說的讀書線索,並不是指的開書單。很多名家開書單,只不過是報紙雜誌的邀請,忍不住就想曬自己的淵博,表現自己的深度,開出一大堆陳年老醬的經典書。

很多的傳統名著早就已經脫離了時代,或者已經被別的剖析書消化吸收了,根本不需要讀原著!

順藤摸瓜法,就是在名家寫的文章當中,引用的有趣的段落,那才是發自內心喜歡的書。真正喜歡和精讀了某一本書,印象深刻,才會忍不住引用。

有一本很好看的外國小說叫《傷心咖啡館之歌》,作者是美國特別棒的女作家麥卡勒斯。這本書早期的一位翻譯者李文俊,看見這本小說第一個中國閱讀者是錢鐘書。以前的圖書借閱都有借閱登記卡片。錢鐘書也會看的小說,引起了李文俊的注意。他也把這本小說借閱出來,一口氣讀完,後來翻譯為中文發表。

李文俊甚至後來親自去問錢鐘書覺得麥卡勒斯怎麼樣,錢鐘書回答,“挺好的。”

借助大學者的深厚讀書功力!他們慧眼識中的書,一般就是好書。

還有個原因是,很多文化名家、名作家自己也是出版人,同行之間非常瞭解,誰是認真做事的,誰是做好書的,誰的品味好。

我自己從來不看那些偽裝高大上的書。寫得有趣精彩好看別致的作品,一定是別的名家隨筆散文裡不知不覺提到的。

簡而言之,出版社只不過是一個單位,真正靠譜的是做書的人!

-END-

作者 ·沈嘉柯 著名作家,作品暢銷百萬冊,影響力作家文學貢獻獎,湖北青聯委員,武漢民盟文化委員,已出版50多本小說、文集。

公眾號|ishenjiake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