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大講糖⑤|王女士血糖降下來了,卻身患“怪病”?聽聽專家怎麼說~

指導專家

魏 靜 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健康時報大講糖》欄目是由健康時報與喜馬拉雅聯合出品。 想收聽更多精彩內容, 歡迎您下載喜馬拉雅APP, 搜索“健康時報”, 點擊“健康時報大講糖”即可。

大家都下過樓梯和電梯, 但是很少有糖友把血糖和下樓梯、電梯往一塊兒想。

今天小編為您分享的是糖友王女士的抗糖故事——降血糖要像下樓梯。

糖友患怪病, 撲朔迷離

最近來醫院就醫的王女士已患糖尿病6年多, 口服降糖藥效果不佳, 空腹血糖總波動於11~16mmol/l, 餐後血糖波動於13~20mmol/l。

兩個月前因雙眼視物不清,

當地醫院醫生調整了降糖方案, 王女士的血糖逐漸得到控制, 卻得了“怪病”, 時常出現陣發性意識不清, 雙眼上翹, 四肢肌張力增高, 頻繁抽動, 大家都說是“羊癲瘋”, 每次發作時就服土方“紅糖水+蘇打”病情竟得到了緩解, 持續一段時間後, 王女士的血糖越來越理想, 而怪病發作的更加頻繁了。

患者來醫院住院當日再次發作, 急查血糖9mmol/l, 給予抗癲癇治療症狀不能緩解。 患者口服紅糖水後, 症狀卻很快緩解。

住院的第二日患者再次發作, 自服紅糖水後症狀很快緩解, 監測患者72小時動態血糖發現, 每當患者血糖低於10mmol/l時便會出現“怪病”, 於是給調整胰島素用量至血糖大於10mmol/l, 患者便未再出現抽搐。

怪病根源, 低血糖反應

王女士“怪病”的根源是低血糖的不良反應。

低血糖反應是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及口服降糖藥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 它的臨床症狀卻是千變萬化。 既可以出現饑餓、出汗、面色蒼白、心悸、噁心等交感神經興奮症候群, 亦可出現腦功能障礙症候群, 如:思維語言遲鈍、躁動、記憶力障礙等, 繼續發展下去可出現皮質的間腦、中腦、腦橋和延髓依次受累, 患者會出現神志不清, 癲癇樣和抽搐最終甚至導致死亡。

低血糖不一定有低血糖反應, 低血糖反應時血糖也不一定低!許多糖友因長期處於高糖狀態所以出現低血糖時, 可無交感神經興奮症狀, 直接出現精神神經症狀等低血糖不良反應, 易被誤認為精神病、癲癇等延誤治療。

專家建議:

糖友降血糖時, 不要讓血糖像坐電梯那樣快速下降, 而應像下樓梯一樣。

糖尿病患者日常調控血糖時注意對血糖的監測, 長期高血糖的患者降血糖應該慢慢來, 避免血糖降得太快出現自身不耐受導致出現易與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相混淆的腦功能障礙症候而給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

本文主要的參考資料:健康時報1468期《降血糖要像下樓梯》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注明來自微信公眾號“糖來糖往”(jksb2016)

本期編輯:小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