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郭知運生平簡介

郭知運(?-721年), 字逢時, 唐朝將領。 瓜州常樂(在今甘肅瓜州縣)人。 唐玄宗時期西北大將, 官至隴右節度大使, 領軍與突厥、吐蕃、西域諸胡作戰, 戰功赫赫, 甚為西北蕃夷所憚, 與王君毚被時人稱為王、郭二勇將。 以功封太原郡公。

祖父郭才, 朝議郎、行瓜州常樂縣令, 父郭師, 朝散大夫、贈伊州刺史。 初為秦州三度府果毅都尉, 以戰功累除左驍衛中郎將、瀚海軍經略使, 又轉檢校伊州刺史, 兼伊吾軍使。

開元二年(714年)春, 突厥可汗默啜派遣其子移涅可汗及同俄特勤率精騎圍攻唐朝北庭都護府, 北庭都護郭虔瓘與副手郭知運率眾固守。

同俄特勤單騎親臨城下指揮作戰, 郭虔瓘派勇士埋伏于路左, 突然發動, 斬殺同俄特勤, 突厥軍見首領被殺, 三軍慟哭, 便引兵撤退。 戰後郭虔瓘以功進封太原郡開國公, 郭知運封介休縣開國公, 加雲麾將軍, 擢拜右武衛將軍。

同年七月秋, 吐蕃大將坌達延、乞力徐等率眾十萬入寇隴右臨洮軍(在狄道縣, 今甘肅臨洮縣), 又遊寇蘭州、渭州之渭源縣, 掠奪唐軍所牧養的戰馬後離去。 唐朝中央下令郭知運領軍追擊, 同時起複被貶職的薛訥攝左羽林將軍, 為隴右防禦使, 率郭知運、杜賓客、王晙、安思順等將領與吐蕃作戰。 十月, 在渭州西界武階驛(又稱武階谷), 唐軍先鋒豐安軍使王海賓遇敵交戰, 擊潰吐蕃, 取得大勝,

而唐軍主帥薛訥乘勢發起總攻, 與大僕少卿王晙掎角夾攻吐蕃, 吐蕃大敗潰逃。 唐軍追擊至洮水, 又與吐蕃戰於長城堡, 先鋒王海賓寡不敵眾, 戰死沙場, 唐軍主力又乘勢進擊, 擊敗吐蕃。 此戰唐軍斬首一萬七十級, 吐蕃死傷慘重, 洮水為之不流, 大將六指鄉彌洪被俘, 獲馬七萬五千匹(包括被掠走的唐軍戰馬), 牛羊四萬頭。 郭知運進封太原郡公, 仍兼臨洮軍使。 不久升任鄯州都督、隴右諸軍節度大使。

開元四年(716年)冬, 唐朝安置在河曲的突厥降戶首領率眾反叛, 想要返回突厥故地, 向南到達單于都護府, 單于副都護張知運與降戶戰於青剛嶺, 張知運兵敗被擒。 唐朝中央下詔令朔方大總管薛訥領兵征討, 突厥降戶走至綏州地界時,

又令郭知運領朔方兵馬截擊。 郭知運在綏州大斌縣(在今陝西榆林市子洲縣)黑山呼延穀截住並擊潰突厥, 突厥潰散。

開元六年(718年), 郭知運率兵攻入吐蕃, 到達九曲(位於青海省興海縣與貴南縣交界處的黃河上), 獲得鎧甲馬羊犛牛等數以萬計。 唐朝將郭知運上交的戰利品賜給京城文武五品已上的清官及朝集使, 並拜知運為兼鴻臚卿、攝禦史中丞。

開元九年(721年)四月, 蘭池州的胡人顯首(粟特人)乘著當地胡人苦於賦稅和徭役, 偽稱自己是葉護康待賓, 引誘各族胡人反抗唐朝統治, 佔領了長泉縣, 又攻陷蘭池等六胡州。 以此擁眾7萬, 進逼夏州(今甘肅靈武附近)。 叛胡又與黨項連結, 攻打銀城、連穀, 以圖佔據糧倉。 唐朝中央以兵部尚書王晙為朔方道行軍大總管,

天興軍節度大使、檢校並州長史、燕國公張說相與經略軍務, 太僕卿王毛仲為朔方道防禦討捕大使, 率郭知運等隴右諸軍及河東回紇九姓進行征討。 七月, 王晙軍大破蘭池州康待賓軍, 殺三萬五千騎, 生擒康待賓。 張說統帥河東九姓馬步萬人出合河關, 攻擊圍攻銀城的叛胡與黨項聯軍, 並大破之。 七月辛酉, 唐玄宗在京城召集各族部落酋長, 腰斬了康待賓。 郭知運以功拜左武衛大將軍, 授一子官, 賜金銀器百事、雜彩千段。 同年卒於軍中, 追贈涼州都督, 賜米粟五百斛、絹帛五百段, 仍令中書令張說為他撰寫墓碑文。

更多歷史, 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