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崔玉濤:“誘導饑餓”法,妥妥治好挑食寶寶!

寶寶挑食、不好好吃飯

是很多媽媽頭疼的問題

辛辛苦苦做的飯端到寶寶面前

寶寶卻不給面子, 不愛吃

追著喂?不吃

一人逗著, 一人趁機喂?不吃

邊看動畫邊喂?不吃

怒吼、訓斥、就差動手了

即便你軟硬兼施

寶寶就是

一!口!都!不!吃!

怎麼辦?今天我們“拜託了媽媽”特意邀請到“對寶寶很有辦法”的崔神, 教媽媽們幾招, 包治各種“寶寶挑食”!

文中部分觀點

源自崔玉濤做客“拜託了媽媽”的觀點

開始今天的文章前, 先來做個測試, 也許做完這6道題, 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家寶寶愛挑食、不好好吃飯的原因在這兒!”

沒有天生挑食的寶寶, 只有用錯方法的爸媽

90%挑食的寶寶, 都有個挑食的爸媽

同事跟我說過她家吃飯的一幕:她、孩子爸、孩子奶奶、寶寶, 一家四口一起吃飯。 餐桌上, 她給老公夾菜, 第一筷子夾的土豆, 孩子奶奶說:“啊, 我們**(孩子爸的小名)不愛吃這個”。 忍著氣, 放下土豆, 轉而去夾排骨。 奶奶又說:“這肉放糖了吧?我們**不吃甜味的菜”。

對, 沒錯, 她老公就是個巨挑食的人。 她家還有個更怪的炒菜習慣:除了番茄炒雞蛋, 所有菜, 都不能混著做, 只能單獨炒!即便是像白菜燉肉這樣混著燉出來的大鍋菜, 也得把每樣食材挑出來, 單獨盛放, 不然, 老公就不吃!

可想而知, 她家小寶寶得有多挑食!愛吃的東西特別少, 飯量也小的可憐。 身高、體重在同齡孩子裡,

都算是偏下限的, 媽媽急的不行。

也許你家沒有這麼極端的挑食爸媽、挑剔老人。 但可能無意中, 你透露出的一絲“挑食”信號, 都會被孩子捕捉到, 做為對這種食物的定義。 比如:

我不愛吃這個

這太難吃了

這好吃, 我得多吃點

……

這些話千萬別再當著孩子的面說了, 爸媽無意中對於一種食物的好惡和判斷, 都會被孩子記在心裡“爸媽不愛吃這個, 這個一定不好吃, 我也不愛吃!”

越是跟“挑食”較勁, 越養不出好胃口的寶寶

養孩子, 媽媽們最擔心寶寶營養攝入不夠, 個兒長得不如別的孩子高, 不如別人家寶寶看起來白胖……對於寶寶吃好飯這個問題, 媽媽們比寶寶更加執著, 生怕少吃一口, 寶寶都會營養不良。 於是就有了這些“花樣餵飯”:

追著喂、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一個人逗著一個人餵飯……越是這樣執著於“多吃一口、是一口”“少吃一口、都不行”的爸媽,

越養不出好胃口的寶寶。 因為孩子可能從來都不知道、從來都沒體驗過“什麼叫餓”!

沒有“餓”這個天然動機, 怎麼可能愛上吃飯?吃, 是一種本能, 父母的過於在意, 正在破壞著寶寶的本能反應!

爸媽的態度, 把寶寶推向“零食深淵”, 不能自拔

寶寶為什麼愛吃零食?回想一下每次寶寶吃零食時, 大人的態度;和寶寶每次吃飯時, 大人的態度, 就知道了!

寶寶吃零食時, 媽媽的態度是:

“少吃點啊, 不健康”

“再吃最後一快, 就不能吃了”

“再不停下, 以後都不買了”……

而寶寶吃飯時, 媽媽的態度是:

“多吃點, 有營養”

“快點吃, 長大個兒”

“都吃光啊, 別剩飯”……

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 就是在告訴寶寶:

“零食是有限的, 吃完這次可能就沒有下次了”

“飯是無限量供應的, 要吃多少有多少”

越是限制,寶寶反而對零食有迷之愛戀,對吃飯越是不當回事。

正餐不夠,零食湊

可能多數爸媽都知道“吃零食不好”“零食吃多了,寶寶不愛吃飯”,但架不住家裡有個過分心疼寶寶的老人啊!而且寶寶都很機靈,跟誰能討來零食,他們最知道。

零食吃多了就會影響食欲

沒有食欲正餐就吃不下去

正餐吃的不夠很快就會餓

然後就找老人去討要零食吃

如此惡性循環

最終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說了這麼多

到底該怎麼“對付”挑食寶寶呢

這可是崔神獨創秘笈

秘笈一“誘導饑餓”法

你們家是怎麼吃飯的?

先把孩子喂好、讓孩子吃飽

大人才能踏實吃飯

這恐怕是絕大多數家庭的飯桌常態!但,正是寶寶先吃、大人後吃,這樣的做法,讓寶寶對吃飯失去了興趣。

寶寶只要能坐著吃飯了

就該跟大人一起吃

最好是能大人先吃,寶寶後吃

激發寶寶對於吃的欲望

這就是“誘導饑餓”法

大人專注、努力的吃飯,似乎不理寶寶的樣子,恰恰能激發孩子對你在做的事情感到好奇,對你正在吃的東西想要嘗試,進而對吃飯產生興趣。

在寶寶玩的時候,大人不打擾孩子,不先給孩子餵飯,而是自己坐下來好好吃飯,孩子很快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飯桌上!

Tips

想要“誘導饑餓”法起效有個前提,就是孩子這時是“餓”的狀態,如果飯前寶寶已經吃了零食,墊飽了肚子,這個方法就不管用了。所以,你還要結合下面的“秘笈二”,一起使用!

秘笈二“限時吃飯”法

顧名思義,就是限定一個吃飯的時間,時間到了,就不能再吃飯了,食物就要都收起來,再吃飯的時間,就是下一頓正餐。但需要注意的是,想要給寶寶執行“限時吃飯”,大人也要一起做到!

比如我們每頓飯限時30分鐘吃完,到了時間就收拾餐桌。飯後可以帶寶寶出去玩,或者在家裡該幹嘛幹嘛,只準備水,不準備任何零食。

再到下一餐的時候,可能寶寶還是不好好吃,或邊玩邊吃,我們還是30分鐘時間到了就收,在下一次吃飯前,寶寶再鬧也不給任何零食吃。

這樣下來,基本上,第三頓飯開始,寶寶就會有清楚的“用餐時間”意識,加上寶寶已經很餓了,不用別人追著喂,也會趕緊把自己喂飽飽。

Tips

對於每天需要吃三餐兩點的小寶寶來說,每一餐點都可以有規定的時間,間隔時間不給其他零食。既能養成寶寶專注吃飯的好習慣,又有助於寶寶的規則意識“該做什麼的時間,就好好做”的養成。

秘笈三“混合餵養”法

“混合餵養”法,最適合1歲以內的小寶寶。很多挑食寶寶,都是在剛添加輔食的時候,媽媽就喂錯了!

比如給寶寶餵飯的時候,一口飯、一口菜、一口肉,這樣嘗下來,寶寶可能就會偏愛吃肉,而拒絕吃菜。所以我們建議:

1歲半以內的寶寶,最好把菜、肉和主食混在一起吃,而不是一勺肉泥、一勺菜泥這樣喂。如果每一口味道都不同,等於給寶寶出了選擇題。Ta就會開始區分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然後就要挑食了。

寶寶1歲半以後,就不能頓頓都給他吃混合的食物了,不然寶寶對每種食物的味道就沒有感受了,也會影響他的分辨能力。

秘笈四:別著急開發寶寶的味覺

從給寶寶吃輔食開始,一歲內就要儘量讓寶寶體會“食材的原汁原味”,之所以我們大人覺得沒鹽沒味道不好吃,是因為我們的味蕾早已在各種調味品的轟炸後,退化了,越來越需要“重口味”的刺激。

而寶寶不一樣,寶寶的味蕾需要父母去去保護,每種食物都有其獨有的味道,這些食物本身的味道,足夠開發寶寶的味蕾了。

若過早給寶寶嘗到“甜”“鹹”等額外添加進去的味道,寶寶就會對原來的食物不感興趣,不愛吃,而愛上“重口味”。這樣不僅傷害寶寶的身體,還會對飯菜更挑剔。

如果你把飯做成這樣,我不信寶寶還挑食

寶寶都對好看的、有趣的餐食感興趣,如果媽媽們肯在寶寶餐的製作、擺放時下點功夫,就一定能讓寶寶愛上吃飯。比如,把飯做成這樣,我不信寶寶不愛吃飯:

孩子對一種食物就是抗拒,又怎樣?

太多父母從一開始就把“挑食”定義為一種壞習慣,不遺餘力的想要糾正。但,誰還沒個愛吃、不愛吃的東西,即便是我們這樣的成年人,也有愛吃的就多吃,不愛吃的就少吃這樣的習慣,那又怎樣呢?

難道成年人挑食,就能接受

寶寶挑食,就必須糾正嗎

只要寶寶的生長發育在正常範圍內,身高、體重都達標,排便也很好,睡眠、精神狀態都不錯……就是不愛吃某一種食物,也別太焦慮。如果對寶寶的發育沒有影響,何必逼寶寶必須接受!

要吃多少有多少”

越是限制,寶寶反而對零食有迷之愛戀,對吃飯越是不當回事。

正餐不夠,零食湊

可能多數爸媽都知道“吃零食不好”“零食吃多了,寶寶不愛吃飯”,但架不住家裡有個過分心疼寶寶的老人啊!而且寶寶都很機靈,跟誰能討來零食,他們最知道。

零食吃多了就會影響食欲

沒有食欲正餐就吃不下去

正餐吃的不夠很快就會餓

然後就找老人去討要零食吃

如此惡性循環

最終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說了這麼多

到底該怎麼“對付”挑食寶寶呢

這可是崔神獨創秘笈

秘笈一“誘導饑餓”法

你們家是怎麼吃飯的?

先把孩子喂好、讓孩子吃飽

大人才能踏實吃飯

這恐怕是絕大多數家庭的飯桌常態!但,正是寶寶先吃、大人後吃,這樣的做法,讓寶寶對吃飯失去了興趣。

寶寶只要能坐著吃飯了

就該跟大人一起吃

最好是能大人先吃,寶寶後吃

激發寶寶對於吃的欲望

這就是“誘導饑餓”法

大人專注、努力的吃飯,似乎不理寶寶的樣子,恰恰能激發孩子對你在做的事情感到好奇,對你正在吃的東西想要嘗試,進而對吃飯產生興趣。

在寶寶玩的時候,大人不打擾孩子,不先給孩子餵飯,而是自己坐下來好好吃飯,孩子很快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飯桌上!

Tips

想要“誘導饑餓”法起效有個前提,就是孩子這時是“餓”的狀態,如果飯前寶寶已經吃了零食,墊飽了肚子,這個方法就不管用了。所以,你還要結合下面的“秘笈二”,一起使用!

秘笈二“限時吃飯”法

顧名思義,就是限定一個吃飯的時間,時間到了,就不能再吃飯了,食物就要都收起來,再吃飯的時間,就是下一頓正餐。但需要注意的是,想要給寶寶執行“限時吃飯”,大人也要一起做到!

比如我們每頓飯限時30分鐘吃完,到了時間就收拾餐桌。飯後可以帶寶寶出去玩,或者在家裡該幹嘛幹嘛,只準備水,不準備任何零食。

再到下一餐的時候,可能寶寶還是不好好吃,或邊玩邊吃,我們還是30分鐘時間到了就收,在下一次吃飯前,寶寶再鬧也不給任何零食吃。

這樣下來,基本上,第三頓飯開始,寶寶就會有清楚的“用餐時間”意識,加上寶寶已經很餓了,不用別人追著喂,也會趕緊把自己喂飽飽。

Tips

對於每天需要吃三餐兩點的小寶寶來說,每一餐點都可以有規定的時間,間隔時間不給其他零食。既能養成寶寶專注吃飯的好習慣,又有助於寶寶的規則意識“該做什麼的時間,就好好做”的養成。

秘笈三“混合餵養”法

“混合餵養”法,最適合1歲以內的小寶寶。很多挑食寶寶,都是在剛添加輔食的時候,媽媽就喂錯了!

比如給寶寶餵飯的時候,一口飯、一口菜、一口肉,這樣嘗下來,寶寶可能就會偏愛吃肉,而拒絕吃菜。所以我們建議:

1歲半以內的寶寶,最好把菜、肉和主食混在一起吃,而不是一勺肉泥、一勺菜泥這樣喂。如果每一口味道都不同,等於給寶寶出了選擇題。Ta就會開始區分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然後就要挑食了。

寶寶1歲半以後,就不能頓頓都給他吃混合的食物了,不然寶寶對每種食物的味道就沒有感受了,也會影響他的分辨能力。

秘笈四:別著急開發寶寶的味覺

從給寶寶吃輔食開始,一歲內就要儘量讓寶寶體會“食材的原汁原味”,之所以我們大人覺得沒鹽沒味道不好吃,是因為我們的味蕾早已在各種調味品的轟炸後,退化了,越來越需要“重口味”的刺激。

而寶寶不一樣,寶寶的味蕾需要父母去去保護,每種食物都有其獨有的味道,這些食物本身的味道,足夠開發寶寶的味蕾了。

若過早給寶寶嘗到“甜”“鹹”等額外添加進去的味道,寶寶就會對原來的食物不感興趣,不愛吃,而愛上“重口味”。這樣不僅傷害寶寶的身體,還會對飯菜更挑剔。

如果你把飯做成這樣,我不信寶寶還挑食

寶寶都對好看的、有趣的餐食感興趣,如果媽媽們肯在寶寶餐的製作、擺放時下點功夫,就一定能讓寶寶愛上吃飯。比如,把飯做成這樣,我不信寶寶不愛吃飯:

孩子對一種食物就是抗拒,又怎樣?

太多父母從一開始就把“挑食”定義為一種壞習慣,不遺餘力的想要糾正。但,誰還沒個愛吃、不愛吃的東西,即便是我們這樣的成年人,也有愛吃的就多吃,不愛吃的就少吃這樣的習慣,那又怎樣呢?

難道成年人挑食,就能接受

寶寶挑食,就必須糾正嗎

只要寶寶的生長發育在正常範圍內,身高、體重都達標,排便也很好,睡眠、精神狀態都不錯……就是不愛吃某一種食物,也別太焦慮。如果對寶寶的發育沒有影響,何必逼寶寶必須接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