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若無此人,北宋將提前滅亡一百多年

宋朝歷來是爭議比較多的的一個朝代, 無論是北宋的靖康之恥, 還是後來南宋的崖海之戰, 都是揮之不去的一種國殤之痛。 縱觀兩朝戰爭史, 有一個共同點, 屢受外族侵犯。 南北宋基本國策是“重文抑武”, 在軍事上接連失敗, 南北宋三百多年, 整個宋朝的歷史重心, 都是戰事的挫敗和退卻。

北宋在眾多抵禦外族戰事中, 其中宋真宗初期, 景德元年(1004年), 宋遼之戰尤為重要, 對整個北宋影響深遠。

北宋建立前後, 西部、北部邊疆戰事一直不斷, 各股外族勢力縱橫交錯。 自咸平二年(999年)開始, 遼國陸續派兵在邊境挑釁, 掠奪財物, 屠殺百姓, 給邊境地區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 即便楊延昭(楊六郎)、楊嗣等將領率軍積極抵抗入侵, 但遼國騎兵進退速度極快, 戰術靈活, 給宋朝邊防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

景德元年, 遼國大舉南下入侵中原, 深入宋境。 這次不同以往, 遼國可謂傾全國之力, 共三十萬大軍, 由遼蕭太后和遼聖宗親自率領, 其妄圖吞併北宋。

遼軍驍勇善戰, 兵貴神速, 很快直逼到黃河岸邊的澶州(河南濮陽)城下, 威脅到北宋都城汴梁(開封)。 當時邊關奏報雪片一般飛報朝廷, 一個晚上有五封告急文書傳來。 宰執大臣憂心忡忡, 可是剛上任一個月的宰相寇准喝酒談笑, 泰然自若。 宋真宗問他有何良策, 寇准回答:“很簡單, 只要陛下您即刻起駕親征, 五天之內趕到澶州, 大事可成!”

多數大臣覺得親征之事應當緩行, 慎重考慮。 由於之前的宋軍防禦抵抗屢遭失敗, 宋真宗本人從內心來說還是有點畏懼遼軍的。 這時, 副相王欽若私下建議真宗, 前往澶州危險太大, 不如南下遷都金陵(南京), 依長江天險, 抵禦遼軍。 樞密副使陳堯叟也秘密求見宋真宗, 希望宋真宗前往川蜀, 以避遼軍鋒芒。

宋真宗猶豫不決, 單獨召見寇准, 詢問他的建議, 但沒有點明誰的提議。 寇準則嚴厲反對道:“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馬上斬首!如今天子英明神武, 將帥團結一心, 我軍必然大勝。 只要御駕親征, 敵軍必然潰逃。 即便不前往澶州, 留守汴京, 我大宋也可以堅守城池拖垮敵軍, 以逸待勞最終獲勝。 ”

寇准的一番話大義凜然,道出宋軍優勢所在,也說出了南下遷都的憂患。前往澶州,是進軍;前往金陵、川蜀是逃離。一旦宋真宗撤退,不管逃到哪裡,都有可能引發前線將士的大潰敗,最終不可收拾。甚至北宋提前結束,喪失所有中原領土。

雖然寇准態度強硬,但仍沒有得到多數宰執大臣的支援。寇准力排眾議,最終說服宋真宗,同意親征澶州。到了韋城(河南省滑縣),宋真宗聽聞遼兵勢大,又想退回。寇准說:“形勢如此嚴峻,只能進,不能退。河北我軍奮勇抗戰,日夜盼望陛下駕到,進軍可使我河北諸軍的士氣倍增,後退則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趁機進攻,後果不堪設想!”宋真宗聽後繼續前進,渡河進入澶州城,登上城樓,打出皇帝專用的黃龍旗。宋軍上下數萬人齊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音傳出數十裡,整個宋軍隊伍士氣高漲。

寇准指揮宋軍出擊,個個鬥志昂揚,殺敵在前,消滅遼軍數千,遼軍先鋒蕭撻覽在澶州城下被宋將李繼隆部將張環用精銳的床子弩射殺,極大動搖了遼軍軍心。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主動要求議和。宋真宗本來就沒有抗敵的決心,同意議和,與同年十二月,宋遼雙方訂立了和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寇准,還有許多邊關大將如楊延昭,反對議和,主張乘勢出兵,收復失地。宋真宗傾向於議和,最終還是放棄了寇准的建議。不可否認的是,寇准在北宋的功績是居功至偉的,如果不是寇准強烈建議宋真宗親征,也許北宋的歷史就此改變。唐朝的安史之亂會再次在宋真宗身上重演。

澶淵之盟是真宗在有利的軍事形勢下屈辱求和的結果,對宋朝而言是喪權辱國的合約。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盟約使宋遼一百多年沒有出現大的戰事,為中原與北部邊疆文化交流創造了條件,為北宋國內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和平空間,同時為宋真宗時期的“咸平之治”奠定了基礎。

寇准的一番話大義凜然,道出宋軍優勢所在,也說出了南下遷都的憂患。前往澶州,是進軍;前往金陵、川蜀是逃離。一旦宋真宗撤退,不管逃到哪裡,都有可能引發前線將士的大潰敗,最終不可收拾。甚至北宋提前結束,喪失所有中原領土。

雖然寇准態度強硬,但仍沒有得到多數宰執大臣的支援。寇准力排眾議,最終說服宋真宗,同意親征澶州。到了韋城(河南省滑縣),宋真宗聽聞遼兵勢大,又想退回。寇准說:“形勢如此嚴峻,只能進,不能退。河北我軍奮勇抗戰,日夜盼望陛下駕到,進軍可使我河北諸軍的士氣倍增,後退則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趁機進攻,後果不堪設想!”宋真宗聽後繼續前進,渡河進入澶州城,登上城樓,打出皇帝專用的黃龍旗。宋軍上下數萬人齊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音傳出數十裡,整個宋軍隊伍士氣高漲。

寇准指揮宋軍出擊,個個鬥志昂揚,殺敵在前,消滅遼軍數千,遼軍先鋒蕭撻覽在澶州城下被宋將李繼隆部將張環用精銳的床子弩射殺,極大動搖了遼軍軍心。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主動要求議和。宋真宗本來就沒有抗敵的決心,同意議和,與同年十二月,宋遼雙方訂立了和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寇准,還有許多邊關大將如楊延昭,反對議和,主張乘勢出兵,收復失地。宋真宗傾向於議和,最終還是放棄了寇准的建議。不可否認的是,寇准在北宋的功績是居功至偉的,如果不是寇准強烈建議宋真宗親征,也許北宋的歷史就此改變。唐朝的安史之亂會再次在宋真宗身上重演。

澶淵之盟是真宗在有利的軍事形勢下屈辱求和的結果,對宋朝而言是喪權辱國的合約。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盟約使宋遼一百多年沒有出現大的戰事,為中原與北部邊疆文化交流創造了條件,為北宋國內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和平空間,同時為宋真宗時期的“咸平之治”奠定了基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