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萬科登頂全球房企市值冠軍,一年投資超300億,鬱亮意欲何為?

10年後, 萬科A(證券代碼:000002)股價再度突破40元, 並登頂全球房企市值冠軍。

2018年1月16日, 萬科A當日大漲8.39%, 每股達到40.20元, 市值達到4438億元, 相比半年前王石辭任董事長時已經翻倍。 同時, 1月3日, 萬科A公告稱, 2017年, 公司累計實合同銷售金額5298.8億元。

在經歷了野蠻人敲門、股權之爭、首帥換人等諸多風雨之後, 這家1984年成立、1988年進入房地產行業、1991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的老牌房企, 在鬱亮的帶領下終於踏上了新的征程。

鬱亮接棒:“千億總裁”到“萬億董事”

郁亮比王石小14歲, 但是魄力和手腕絲毫不遜于前輩。

1990年12月10日, 郁亮加入萬科。 兩年後, 鬱亮便主動要求王石給自己晉升,

並且言辭懇切、理由充分, 於是, 他成為萬科的第一任董秘。 郁亮接任萬科集團總經理職務時年僅36歲, 而萬科當時的年銷售額也只有20多億元。

2011年3月, 鬱亮交出年銷售額1081億元的亮眼成績單, 萬科登頂全球住宅銷售企業冠軍, 彼時, 坊間就開始流傳“萬科已經進入了鬱亮時代”。

不過, 正式的交接棒是在2017年中旬傳遞的。 2017年6月21日, 萬科發佈新一屆董事會的公告, 王石卸任、鬱亮接班, 董事會換屆在6月底前完成。

對於郁亮, 王石曾對媒體表示:“我從來不培養接班人, 而是建立了一套制度。 ”鬱亮則是制度中走出來的最佳人選。

早在2015年初, 萬科提出萬億市值計畫, 希望開啟轉型新紀元。 在郁亮看來萬億大萬科”,

是指打造起生態系統後, 萬科相關企業的體量對行業和社會的貢獻達到萬億水準。 遍佈全國的城市公司成為了鬱亮眼中轉型的探路者。

2017年8月25日, 郁亮當選萬科董事長之後首次展開發佈會, 會上郁亮就萬科未來發展、就萬科的五大板塊業務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這五大業務分別是:核心業務是房產開發和物業管理;商業地產和物流地產;拓展業務, 包括冰雪度假, 長租公寓等;摸索業務, 即養老和教育;兩個潛力業務, 軌道+物業業務、混改。 而萬科的策略是, “不做計畫管理, 五大板塊業務齊發力, 再把領先的業務培養做大”。

根據萬科A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 萬科1-9季度銷售金額已經超過2016年全年, 1-9月營收為1171億元, 淨利潤為110.9億元, 同比增長34.2%。

隨著股權之爭落下帷幕, 萬科轉型的速度和力度都在加大。 鬱亮表示, 依靠嫁接和整合資源, 萬科未來希望在城市配套服務商的每個創新領域, 都能成為第一第二。 從“失控”到格局重構的實現, 新萬科迎來了進階時代。

萬科投資版圖:去年投資超300億, 地產、文化、金融多元化發展

每個巨頭都有自己的投資版圖, 萬科自然也不例外。

萬科的投資版圖與上文提及的五大業務關係密切, 主要是在地產、教育等領域, 2017年更是格外看重物流地產, 鬱亮曾經說過:“物流倉儲本身便屬於萬科的優勢業務, 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全球第一, 而不只是中國第一。 ”

根據萬科公告等信源的不完全統計, 僅在2017年, 萬科的股權投資金額就已經超過300億元,

主要是:2017年4月, 參與了鏈家網30億人民幣的D輪融資, 加大在長租公寓領域的投資;同年7月, 包括萬科在內的財團擬以總價785億元收購新加坡物流巨頭普洛斯, 其中, 萬科占股占股21.4%, 出資約169億元, 交易完成後, 萬科將成為普洛斯最大股東;此外, 萬科還參與投資設立了物流地產、商業地產、文化產業等多檔基金。

在物流地產領域, 除了新設立的基金和剛收購的普洛斯, 萬科從2014年至今, 萬科投資設立的物流項目已經近百個, 遍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幾十個城市。

2017年12月, 萬科參與投資金晟碩慶、金晟碩豐基金, 據悉, 萬科此舉主要是為了整合合作各方的專業力量與資源優勢, 通過專業管理和市場化運作, 增強投資與管理的能力, 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和持續盈利能力。

2017年12月, 萬科參與投資參與投資華人文化基金, 公告顯示, 該基金未來將投資包括但不限於中國媒體、娛樂、體育和影視等行業項目。

2018年1月, 在印力84億並購凱德20家購物中心的背後, 也出現了萬科的身影, 據聯商網資料中心統計, 萬科及印力旗下管理的購物中心數量已僅次於萬達。

可以看到, 萬科股權投資集中於商業運營、物流地產、家居裝修等領域, 主要參與多項重大收購和佈局多檔基金, 長期股權投資資產也在不斷擴大。

透過萬科的投資佈局, 也可以反映出這些年萬科在戰略上的轉變, 它早已不是一家單純的房地產企業, 而是越來越多元化、觸角越伸越遠, 與此相映襯的是, 經濟增長點越來越多, 年銷售額增速直線飆升。

據21世紀經濟報導爆料,有接近萬科的人士指出,過去幾年,萬科的創新業務路徑是0到1、1到100去慢慢嘗試、培育新業務,然後做大做強;但現在公司更希望加快步伐,在一些新業務上利用萬科的品牌、能力、信用,“嫁接”更多更強的資源,快速做大,甚至最終可以裂變出新的“獨角獸”。

在鬱亮的設想中,未來十年萬科所有新業務將會是一個生態系統,它們會分拆上市,形成一個龐大的上市公司群。

大漲背後贏家:寶能浮盈近700億

萬科A大漲,背後是中小股東集體狂歡。有浮盈近700億的寶能,有快翻倍的深鐵,還有提前離場虧損的恒大。當然也有最牛的散戶劉元生,雖然寶萬之爭後被擠出了前十大流通股東,若至今未減持,其持有的1.34億股(占總股本1.21%)帳面市值約51.8億元。

深鐵、華潤大賺,恒大虧

從成本來看,深鐵所持有的萬科A分兩次買入:

1、2017年1月12日,深鐵與華潤簽署股權轉讓協定,華潤將其持有的16.90億股萬科A以371.71億元轉讓給深鐵,對應的每股轉讓價格為22.00元;

2、2017年6月9日,深鐵與恒大簽署股權轉讓協定,恒大下屬10家企業將其持有的萬科A合計15.53億股以292億元轉讓給深鐵,對應的每股轉讓價格為18.80元。

綜上,通過兩次交易,深鐵接手了華潤和恒大的所有股份,交易總價共663.71億元,占股29.38%。以今日收盤萬科A總市值4390.27億元來算,目前深鐵持股總市值約為1289.87億元,帳面上已經浮盈626.15億元,接近翻番。

按照公告的轉讓價計算,恒大虧損約70億元。而華潤此前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付出的代價不超過3億元,轉讓價高達372億元,再加上其持股17年以來的分紅,累積獲得收益超過400億元。

寶能系浮盈近700億

寶能通過前海人壽(7.36億股)、钜盛華(9.26億股)以及钜盛華委託的九大資管計畫(11.42億股),合計持有28.04億股萬科A股份,占總股本的25.04%。因買入時點不同,粗略計算總額約為433億元至463.5億元之間。

以萬科A今日收盤價40.20元/股計算,目前寶能持有的萬科A股份帳面市值約1099.32億元,帳面浮盈約666.32億至635.82億元。

劉元生:從400萬元到53億元

據《提問萬科》一書透露,劉元生是王石的好朋友,在萬科股份制改革時便已買入萬科原始股。劉元生認購原始股加上二級市場買入股票的費用,共約400萬元。

在寶萬之爭爆發之前,劉元生一直作為最大自然人股東位列萬科定期報告中前十大流通股東。

劉元生最後一次出現在萬科十大流通股東榜單是在2015年半年報中。資料顯示,他持有萬科A約1.34億股,占總股本的1.21%。若期間劉元生未減持,按今天的收盤價計算,帳面回報約為53.12億元,回報高達1300倍。

結語

城市進程的拐點反映出房地產需求的變化。

近幾年來,傳統房地產商在不斷進行轉型破局。一邊萬達不斷告別房地產、一邊阿裡、騰訊、京東等巨頭從2017年開始大舉進軍房地產市場,京東尤其聲勢浩大,放出豪言要在未來5年內成為房地產業務流量、線上交易量雙料冠軍。

在2018年萬科集團目標與行動溝通會上,鬱亮提到:“我們要關注三個領域,第一個領域是‘房住不炒,租購並舉’,我們將大力發展租賃住宅業務,這是時代給予的視窗和機會。”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作者:夏洛克,原文:http://pe.pedaily.cn/201801/426265.shtml

年銷售額增速直線飆升。

據21世紀經濟報導爆料,有接近萬科的人士指出,過去幾年,萬科的創新業務路徑是0到1、1到100去慢慢嘗試、培育新業務,然後做大做強;但現在公司更希望加快步伐,在一些新業務上利用萬科的品牌、能力、信用,“嫁接”更多更強的資源,快速做大,甚至最終可以裂變出新的“獨角獸”。

在鬱亮的設想中,未來十年萬科所有新業務將會是一個生態系統,它們會分拆上市,形成一個龐大的上市公司群。

大漲背後贏家:寶能浮盈近700億

萬科A大漲,背後是中小股東集體狂歡。有浮盈近700億的寶能,有快翻倍的深鐵,還有提前離場虧損的恒大。當然也有最牛的散戶劉元生,雖然寶萬之爭後被擠出了前十大流通股東,若至今未減持,其持有的1.34億股(占總股本1.21%)帳面市值約51.8億元。

深鐵、華潤大賺,恒大虧

從成本來看,深鐵所持有的萬科A分兩次買入:

1、2017年1月12日,深鐵與華潤簽署股權轉讓協定,華潤將其持有的16.90億股萬科A以371.71億元轉讓給深鐵,對應的每股轉讓價格為22.00元;

2、2017年6月9日,深鐵與恒大簽署股權轉讓協定,恒大下屬10家企業將其持有的萬科A合計15.53億股以292億元轉讓給深鐵,對應的每股轉讓價格為18.80元。

綜上,通過兩次交易,深鐵接手了華潤和恒大的所有股份,交易總價共663.71億元,占股29.38%。以今日收盤萬科A總市值4390.27億元來算,目前深鐵持股總市值約為1289.87億元,帳面上已經浮盈626.15億元,接近翻番。

按照公告的轉讓價計算,恒大虧損約70億元。而華潤此前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付出的代價不超過3億元,轉讓價高達372億元,再加上其持股17年以來的分紅,累積獲得收益超過400億元。

寶能系浮盈近700億

寶能通過前海人壽(7.36億股)、钜盛華(9.26億股)以及钜盛華委託的九大資管計畫(11.42億股),合計持有28.04億股萬科A股份,占總股本的25.04%。因買入時點不同,粗略計算總額約為433億元至463.5億元之間。

以萬科A今日收盤價40.20元/股計算,目前寶能持有的萬科A股份帳面市值約1099.32億元,帳面浮盈約666.32億至635.82億元。

劉元生:從400萬元到53億元

據《提問萬科》一書透露,劉元生是王石的好朋友,在萬科股份制改革時便已買入萬科原始股。劉元生認購原始股加上二級市場買入股票的費用,共約400萬元。

在寶萬之爭爆發之前,劉元生一直作為最大自然人股東位列萬科定期報告中前十大流通股東。

劉元生最後一次出現在萬科十大流通股東榜單是在2015年半年報中。資料顯示,他持有萬科A約1.34億股,占總股本的1.21%。若期間劉元生未減持,按今天的收盤價計算,帳面回報約為53.12億元,回報高達1300倍。

結語

城市進程的拐點反映出房地產需求的變化。

近幾年來,傳統房地產商在不斷進行轉型破局。一邊萬達不斷告別房地產、一邊阿裡、騰訊、京東等巨頭從2017年開始大舉進軍房地產市場,京東尤其聲勢浩大,放出豪言要在未來5年內成為房地產業務流量、線上交易量雙料冠軍。

在2018年萬科集團目標與行動溝通會上,鬱亮提到:“我們要關注三個領域,第一個領域是‘房住不炒,租購並舉’,我們將大力發展租賃住宅業務,這是時代給予的視窗和機會。”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作者:夏洛克,原文:http://pe.pedaily.cn/201801/426265.shtm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