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元璋之子自焚身亡,朱允炆送他一個字,朱棣改一個字

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 其中有兩個兒子死得很火熱, 是自焚而死。 選擇這條黃泉路的, 一個是第八子潭王朱梓, 一個是第十二子湘王朱柏。

朱梓自焚, 是因為受胡惟庸謀反案的牽連, 朱元璋想召他瞭解情況, 可他膽小怕事, 於是引火自焚, 一命嗚呼。 相比而言, 朱柏自焚, 則是建文帝也就是他的侄子朱允炆給逼的。 朱允炆老早就想撤藩, 但是, 不找點過硬的由頭, 何以撤藩?於是, 一條謀反的罪名扣在朱柏頭上。 朱柏很有骨氣, 死給你看!

朱柏(1371年—1399年), 朱元璋第十二子, 母妃胡氏。 洪武十一年(1378年), 朱柏受封湘王,

因年幼, 直到洪武十八年(1385年)才就藩於荊州。

在朱元璋諸子中, 朱柏是非常優秀的一個, “性嗜學, 讀書每至夜分。 開景元閣, 招納俊乂, 日事校仇, 志在經國。 喜談兵, 膂力過人, 善弓矢刀槊, 馳馬若飛”(《明史·諸王傳》)。 荊州乃戰略要地, 兵家必爭之地, 有朱柏這樣一個文武雙修的藩王駐守, 朱元璋很放心, 但換了朱允炆, 就變成了擔心。

朱允炆對朱柏的擔心, 還在於他跟開封的周王朱橚、北平的燕王朱棣等幾個藩王關係比較密切, 幾個藩王一旦同時發力, 齊撲南京, 朱允炆就得下臺。 朱允炆居安思危, 登基伊始就開始實施撤藩, 當時戶部侍郎郭任就放言, “今日儲財粟, 備軍實, 果何為者?乃北討周, 南討湘”(《明史·郭任傳》)。

朱允炆的終極目標是朱棣,

而朱橚、朱柏無疑是兩個幫手, 所謂“北討周, 南討湘”, 實際是去除朱棣之羽翼。 除掉朱橚、朱柏, 最強硬的理由就是與謀反掛鉤。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 朱橚被告發圖謀不軌, 朱允炆派人突襲開封, 逮捕朱橚, 將其貶為庶人, 發配雲南。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 朱柏在朝廷軍隊的圍困下, 在荊州王府“闔宮焚死”(《明史·諸王傳》)。

朱柏的罪名是什麼?歷來眾說紛紜, 但均與謀反有瓜葛。

《明史·諸王傳》稱“建文初, 有告柏反者, 帝遣使即訊”。

《革除逸史·卷一》稱“四月, 荊州吿變。 謂湘王柏私造寶鈔, 殘虐殺人”。

《玉堂叢語·卷四》引朱允炆討伐朱棣詔文曰:“去年周庶人橚譖為不軌, 詞連燕、齊、湘三王, 皆與同謀。 ……今年齊王榑謀逆事覺, 推問犯者, 又言與燕王棣、湘王柏同謀大逆。

柏自知罪惡難逃, 先已自焚死, 榑已廢為庶人”。

不管是謀反, 還是私造貨幣, 都是死罪。 欲加之罪, 何患無詞?最終, 在朱允炆的逼迫下, 朱柏“無以自明, 闔宮焚死”(《明史·諸王傳》)。

朱柏的神道《碑文》寫得更具體, “建文君信讒者, 誣之以罪, 遣人圍其宮城, 逼執之。 王仰天歎曰:‘嗟乎, 吾觀前世大臣, 遇昏暴之朝, 將詔獄下吏, 便自引決身, 親太祖皇帝子, ……今又將辱于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 吾不能也。 ’因複痛哭, 灑地沾濕, 繼之以血, 具衣冠赴火死, 闔宮皆從之”。

朱允炆以為, 朱柏會像朱橚那樣束手就擒, 認罪服法, 等待判決, 沒想到朱柏如此剛烈, 寧死也不屈服。 所謂“無以自明”, 即無話可說, 既然你朱允炆說我謀反, 我還有必要辯駁嗎?朱柏通過極端方式,

來證實自己的清白。

朱柏的死, 對朱允炆觸動很大。 朱允炆宣導文治, 沒想到撤藩逼出人命, 朝野譁然。 不得已, 朱允炆放慢了撤藩節奏, “湘王柏自焚死。 ……燕王上書申救, 帝覽書惻然, 謂事宜且止”(《明史·黃子澄傳》), 沒有真正觸及到朱棣。 朱柏死於四月十三日, 同年七月初五日,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可以說, 朱柏的死, 為朱棣贏得了準備發動“靖難之役”的寶貴時間, 明朝歷史改寫。

朱柏死後, 朱允炆送他一個字, “諡曰:戾”。 朱棣篡權後, 給朱柏換了一個諡號, “改諡獻”, 並“置祠官守其園”(《明史·諸王傳》)。 一個“獻”字, 朱棣表達了對朱柏的感激之情。 (劉秉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