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2018,中國郵輪的拐點來了

遊客數量下滑, 運營商削減運力, 業內人士認為, 目前國內郵輪旅遊市場將結束“高速發展”

儘管國內郵輪市場長年保持著高速增長,

但近來部分郵輪運營商卻出現了削減運力的情況。 在業內人士看來, 各郵輪企業調整運力的主因仍然是供過於求, 給企業和分銷商均帶來了沉重壓力。 分析認為, 目前國內郵輪旅遊市場正逐漸由“高速發展”向“平穩發展”轉變, 目前仍然高估了郵輪市場發展速度。

歌詩達郵輪

2018年將繼續推出新產品, 順應數位化潮流, 優化數位化體驗, 與相關從業方合作。 同時, 歌詩達郵輪將繼續展開全國性、多港口佈局, 提供日本、越南、菲律賓等航線選擇。

皇家加勒比 將注重特色長航線與目的地的開發, 以打破目前中國郵輪市場航線同質化的局限。 短途航線的問題在於消費者沒有足夠的時間充分體驗郵輪的設施, 但長航線會讓遊客有機會體驗每一項設施。

公主郵輪 2018年將在繼續深耕中國郵輪市場的同時, 著力在華推廣海外航線。 公主郵輪中國區副總裁兼總經理王萍表示, 隨著市場的發展, 中國遊客對郵輪的特色產品、船上體驗以及岸上觀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並希望搭乘郵輪探索更多目的地。

部分郵輪放棄中國母港, 遊客數量可能減少

新年伊始, 國內各郵輪港口紛紛傳來捷報。 據統計, 天津港於2017年共接待國際郵輪175艘次, 同比增長23%;進出境郵輪旅客突破94萬人次, 同比增長20%, 雙創歷史新高。 廣州2017年1-11月共接待郵輪112艘次, 接待出入境遊客量為37.9萬人次。 上海2017年1-11月份接待郵輪總量達到470艘次, 接待郵輪出入境遊客總量271萬人次, 位居全國首位。

然而,

在各港口迎來大量遊客的同時, 2018年的郵輪市場表現究竟如何仍是未知數。 郵輪專家壽曉淵預測, 目前中國母港出發的郵輪總數、艘次和人次仍在迅速增加, 這種勢頭預計將在2017年冬季或者2018年出現反轉。

近段時間以來, 中國市場內部分郵輪運營商也出現了削減運力的情況。 2017年4月, 在國內運營3年後, 公主郵輪旗下的藍寶石公主號宣告離開中國市場, 並于2018年開啟倫敦母港航線。 與此同時, 公主郵輪在中國佈局的另一艘郵輪盛世公主號, 也宣佈在2018-2019年間暫離中國市場。 對於調整, 公主郵輪所屬的嘉年華集團方面稱正在尋找市場平衡。

2017年10月, 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神話號因被收購而推出告別航次;2017年8月, 海洋水手號暫別中國母港。

皇家加勒比中國區總裁劉淄楠向媒體表示, 2018年乘客數量可能減少。 此外, 在2016年, 以深圳蛇口太子灣為郵輪母港、推出了8條航線的銀海郵輪“銀影號”, 2018年也僅在中國內地以上海為母港推出了一條航線。

投放過剩, 中國郵輪旅遊滲透率僅達萬分之一

目前, 各郵輪企業調整運力的主因仍然是供過於求。 儘管中國已于2015年成為全球第四大郵輪市場, 目前更是位列第二, 但據郵輪內參資料顯示, 眼下中國郵輪旅遊的滲透率僅達到萬分之一, 而美國、加拿大分別為3.65%和3.67%。

“現在郵輪市場增長過快, 大家都在集中投放。 郵輪產品的結構和檔次範圍較廣, 有的是豪華郵輪, 有的是一般郵輪, 從1000元到上萬元的都有, 出現了一些檔次的結構性過剩。

”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楊彥鋒表示。

據公開資料顯示, 2017年中國郵輪市場母港郵輪共有18艘, 其中10萬-16萬噸及以上的郵輪共計8艘, 佔據近半郵輪總數。 整體來看, 載客量在2000-4000人的郵輪成為主力。 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贊禮號最大載客量為4834人, 海洋量子號為4160人, 而海洋航行者號為3114人。 歌詩達旗下郵輪賽琳娜號和幸運號最大載客量也在3000人以上。 分析指出, 郵輪船隊規模的增加, 令郵輪市場競爭激烈。

“目前國內主要的郵輪航線是東北亞、東南亞和港澳臺, 最主要的都是投放過剩的問題, 而不是加大開發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 “比如上海港, 海洋量子號每週發一班, 就意味著每週得抓5000個客人上船, 這對市場的壓力多大啊。”另有報導指出,由於供過於求等原因,出境郵輪遊產品價格近年來不斷下跌。某款2012年時5000元/人左右的郵輪產品,到2017年時價格已跌破2000元/人。

2017年中國郵輪旅遊增長率首次未達20%

除了郵輪運力的調整,郵輪旅遊增長率同樣也出現放緩趨勢。近日有資料顯示,2018年將有240萬中國乘客乘坐郵輪,較2017年的280萬有所下滑。而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大會於日前進一步公佈,2017年中國郵輪首次出現了增速放慢現象,以華東地區最為明顯。

據瞭解,從2006年開始,中國郵輪旅遊已經連續10年增長速度在40%-50%或以上。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全國11個港口前11個月接待出入境郵輪旅客443.7萬人次,同比增長10%;接待郵輪969航次,同比增長17%,其中母港旅客426.7萬人次,同比增長11%。儘管仍保持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郵輪旅遊增長率首次未達20%。

“我們高估了郵輪遊的發展速度,很多人是抱著嘗鮮的態度試試的。這也是特殊時期的困難了吧,市場要慢慢培育。”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表示。

2017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則認為,目前國內郵輪旅遊市場正逐漸由“高速發展”向“平穩發展”轉變。國內郵輪港口接待量、出入境郵輪遊客接待量的增長速度下降,與郵輪市場規模的基數大幅度提升有直接關係。未來,國內郵輪應該要推出更多自由組合式產品,以特色化、多樣化吸引更多遊客,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和服務價值體驗。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郵輪市場發展另一難題,即包船模式仍然會是主流。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鄭藝佳 本版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王遠征

這對市場的壓力多大啊。”另有報導指出,由於供過於求等原因,出境郵輪遊產品價格近年來不斷下跌。某款2012年時5000元/人左右的郵輪產品,到2017年時價格已跌破2000元/人。

2017年中國郵輪旅遊增長率首次未達20%

除了郵輪運力的調整,郵輪旅遊增長率同樣也出現放緩趨勢。近日有資料顯示,2018年將有240萬中國乘客乘坐郵輪,較2017年的280萬有所下滑。而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大會於日前進一步公佈,2017年中國郵輪首次出現了增速放慢現象,以華東地區最為明顯。

據瞭解,從2006年開始,中國郵輪旅遊已經連續10年增長速度在40%-50%或以上。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全國11個港口前11個月接待出入境郵輪旅客443.7萬人次,同比增長10%;接待郵輪969航次,同比增長17%,其中母港旅客426.7萬人次,同比增長11%。儘管仍保持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郵輪旅遊增長率首次未達20%。

“我們高估了郵輪遊的發展速度,很多人是抱著嘗鮮的態度試試的。這也是特殊時期的困難了吧,市場要慢慢培育。”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表示。

2017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則認為,目前國內郵輪旅遊市場正逐漸由“高速發展”向“平穩發展”轉變。國內郵輪港口接待量、出入境郵輪遊客接待量的增長速度下降,與郵輪市場規模的基數大幅度提升有直接關係。未來,國內郵輪應該要推出更多自由組合式產品,以特色化、多樣化吸引更多遊客,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和服務價值體驗。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郵輪市場發展另一難題,即包船模式仍然會是主流。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鄭藝佳 本版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王遠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