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慘烈度僅次湘江 張國燾夢斷百丈關

張國燾在長征中一直希望南下並付諸行動

百丈關是四川雅安、名山間極具戰略價值的重要隘口, 也是平原丘陵與山區的過渡地帶。

此關三山環抱, 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經之地, 地勢十分險要, 自古就有“獲百丈關者, 得成都無疑”之說。

駐守在這裡的, 正是國民黨的川軍。 其實說國民黨的川軍部隊並不準確, 四川的頭號軍閥是劉湘, 但是四川大小軍閥混戰不已, 對外部勢力又格外團結, 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立王國, 蔣介石對他們根本沒有任何的約束力。

張國燾卻不怕他們, 他曾與數倍於己的川軍交手幾乎未嘗過敗績。

紅四軍從1932年退到川北後, 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隊伍由1萬餘人發展到10萬之眾, 建立起一個僅次於中央蘇區的第二大根據地。 不僅是張國燾, 整個四方面軍部隊都沒有理由懼怕這個手下敗將。

10月7日, 張國燾制訂了《綏崇丹懋戰役計畫》,

將全軍分成兩路, 以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率左縱隊, 沿大金川東岸南下;副總指揮王樹聲率右縱隊, 沿大金川西岸南下。

有意思的是, 川軍首領劉湘這時也沒把紅軍放在眼裡, 認為是“重返羅網之殘匪”, 部署在一線的部隊只有戰鬥力不強的30餘個團。 大小金川地區多深山峽谷和險道急流, 易守難攻, 大部隊運動非常困難, 這更加劇了川軍的輕敵之態。 然而, 紅軍開局就打來了狠狠一拳。

10月9日, 紅軍右縱隊74師向西強渡大金川, 擊潰攔路川軍及當地土軍, 攻克西岸據點綽斯甲。 10日, 左縱隊再次分兵, 以許世友的紅4軍向西偷渡大金川, 於12日攻克重鎮綏靖, 16日佔領丹巴縣城, 橫掃西岸川軍。 30軍在軍長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帶領下沿東岸向南直撲,

一路連克咯爾丹斯、黃草坪、崇化等地, 逼抵懋功城下。 9軍政委陳海松則率27師夜襲兩河口, 擊潰川軍楊森部兩個團。 然後繼續窮追, 架浮橋渡過撫河, 於19日深夜攻克達維。 10月20 日, 紅30軍向懋功發起猛攻, 當天破城, 守衛川軍兩個旅完全潰散, 只好逃向夾金雪山。 至此, 夾金山以北的險要地勢盡入紅軍之手, 川西平原的門戶天全、蘆山、名山已展現眼前。

綏崇丹懋戰役歷時15天, 在地形不利的情況下, 紅軍進行了一系列的夜襲、偷渡和長途穿插, 打了一個漂亮的山地攻堅戰, 連克丹巴、懋功兩座縣城及綏靖、崇化、達維等周邊要地, 擊潰川敵楊森、劉文輝部6個旅, 殲敵3,000餘人。

其後, 張國燾又下達了《天蘆名雅邛大戰役計畫》, 命令紅四方面軍直下夾金雪山繼續追擊。

10月24日, 紅30軍以猛將熊厚發的88師開路, 最先翻過雪山, 一路連破阻敵4個多團, 俘敵1,500餘人, 繳槍2,000余支, 於30日奪取寶興縣城, 一直追到靈關城下。 許世友、倪志亮則率紅4軍偷襲紫石關, 擊潰川軍劉文輝所部一個旅, 翻越夾金山, 直逼天全城西門外的晉門關。

守衛天全的正是劉湘愛將郭勳祺的144師, 號稱“模範師”, 是川軍精銳, 曾在半年多前的土城戰鬥中重創紅一方面軍, 驕狂異常。 郭勳祺在城外的大崗山上修築了明碉暗堡, 以強大的火力扼守當道。 許世友命紅11師、12師於正面發起強攻, 另以一組突擊隊攀上大崗山懸崖, 上下夾擊, 一舉奪取了大崗山要隘。 而王近山率領的紅10師更是徒涉天全河, 追著潰兵的後尾殺進了天全城,

一舉攪散了城防。

在混亂的廝殺中, 郭勳祺的師部也被扔進了手榴彈, 他只好在部屬護衛下逃出天全城。 郭勳祺咽不下這口氣, 將手下兩個旅重新整頓, 向天全發起反撲。 在大崗山上, 紅軍與川軍進行了殊死的白刃戰, 漫山屍橫遍野。 激鬥了一上午, “模範師”的戰鬥意志終於垮了, 回兵逃向洪雅方向。 與此同時, 紅30軍繼續發起猛攻, 追向蘆山縣城。 守衛蘆山的是劉湘的另一精銳楊國楨部147師。

11月4日, 紅30軍與147師在蘆山周圍的高地上展開了爭奪。 川軍火力佔優勢, 又有數架飛機助陣, 連續擊退紅軍的攻勢, 雙方打成拉踞戰。 紅軍在付出很大傷亡後, 一個據點一個據點地拔除, 步步推向蘆山城下。 戰至11日, 許世友的紅4軍趕到, 蘆山有陷入四面被圍之勢。無奈之下,楊國楨只好率餘部棄城逃向名山。

至此,紅四方面軍戰鬥18天,接連擊潰川軍7個多旅,殲敵10,300餘人,擊落敵機1架,佔領了邛崍山以西、大渡河以東、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的廣大地區,川西平原已近在眼前。張國燾大喜過望,“打到天全蘆山吃大米”的口號也隨之變成了“打到成都吃大米”。紅四方面軍摩拳擦掌,準備繼續進取。過了多少年後,張國燾還無限惋惜地回憶道:“如果紅軍在百丈關大戰獲勝,成都是必得無疑。”

仗打到這個時候,劉湘已是寢不安席了。他向平時不放在眼中的那些川中各路軍閥發出求救,要大家“同仇敵愾,共保成都”。而蔣介石也看到了一個大好機會:這回劉湘再也硬不起來了,必要向中央軍求救,可以乘機將中央勢力擠入四川。於是,蔣介石不惜屈駕,帶著顧祝同、賀國光等大批隨員飛到了成都督戰。劉湘不願讓中央軍進川,但紅軍更是心腹大患,自己已再無退路,於是乾脆離開成都到了邛崍前線親自指揮。

最後,劉湘在紅軍進攻的名山、邛崍一線共集結了川軍80多個團,計20余萬兵力。他還徵集了當地的地主、土匪、袍哥武裝,組成民團隊伍共同協防。與此同時,在蔣介石的命令下,中央軍薛嶽部的6個師也向南線的雅安、天全集結,準備隨時投入戰場。

一場大戰拉開了序幕,雙方爭奪的焦點彙集到了百丈關。

11月19日,敵軍十幾個旅從東、北、南三個方向,向紅軍發起進攻,揭開了百丈關決戰的帷幕。 此時的川軍剛剛整編不久,充實了建制,補充了武器彈藥,戰鬥力有了很大提高。整編之後,川軍中的軍官多是從峨眉軍官訓練團下來的少壯派。蔣介石仿照紅軍的做法,向川軍各部隊中派去了政工人員。加上劉湘又親自坐鎮,下了死命令:臨陣不前者,一律就地槍決!

以往作戰中一觸即潰、望風而逃的川軍,這時突然變成了“硬骨頭”。而紅軍指戰員連續作戰,非常疲憊,仍與優勢之敵殊死搏鬥,豪氣干雲。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回憶:“百丈附近的水溝、山丘、深溝,都成了敵我相搏的戰場,殺聲震野,屍骨錯列,血流滿地。指戰員子彈打光,就同敵人反復白刃格鬥;身負重傷,仍堅持戰鬥,拉響手榴彈,與沖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百丈戰鬥,是一場空前劇烈的惡戰。”

由於雙方採取密集隊形交戰,敵人猛烈的炮火和輪番出動的空軍,給紅軍造成不小傷亡。隨紅四方面軍行動的朱德總司令根據中央蘇區反“圍剿”的經驗,提醒部隊要注意防空,卻由於缺乏防空武器和受地形限制收效甚微。紅軍在天全突破川軍防線,正欲乘勝追擊時,即遭敵機密集轟炸,傷亡300人,攻勢被迫停止。

19日一天的戰鬥,是整個百丈戰役最酷烈的一天。紅軍已經拼盡了全力,卻未能扭轉戰局。在付出巨大傷亡以後,紅軍的陣地相繼失守。

事實上,他們已經沒有什麼戰力了。從10月8日南下第一仗打響,一個月多月的時間部隊不停頓地作戰,仗越打越大,越打越惡,傷亡越來越慘重,數萬無後勤供應的部隊集結一地。而對面則是裝備整齊,有飛機大炮助陣的川軍主力。

從14日紅軍佔領百丈到20日川軍重新奪回百丈,經過7天7夜的大血戰,紅軍指揮員們終於承認這個仗已無勝算了。21日,百丈一帶的紅軍全部向西北的山地退卻,試圖象徐向前所說在夾門關一帶再尋戰機。然而這又是一相情願,巨大的傷亡使紅軍完全失去和對方決戰的可能。22日,乘勝前進的川軍解了名山之圍並奪回重鎮夾關,迫使紅軍退卻到攻擊出發的天臺山、蒙頂山一線。

在這場戰役中,按照徐向前的說法,殲敵1萬5千人,紅軍死傷近萬人。四方面軍入川時8萬人,北撤時4萬人,百丈戰役的死傷數字恐怕不止萬人。

將紅軍打回“山上”去以後,劉湘便穩住陣腳,與紅軍對峙成“冬眠狀態”。蔣介石當然知道川軍靠不住,12月初,薛嶽率6個師的中央軍從南面向雅安滎經方向壓了過來,經激烈交戰紅軍不支,12月14日向北退卻。至此,紅軍東出南下皆無可能,不得不放棄原先的計畫,沿邛崍山脈的天臺山、蒙頂山和青衣江以北建立起一道300裡長的防線,屏護以天全蘆山為中心的佔領區。

但張國燾連這裡都沒保住,1936年2月初,南面薛嶽的中央軍和東面的川軍開始向天全蘆山發起猛攻,本來打算至少待到嚴冬過去的才北上的紅軍,被迫放棄付出慘重代價奪取的根據地,第二次翻越夾金山,退向漫天冰雪的甘孜藏區——這是張國燾早就看中的地方。此時這支紅軍主力部隊已從南下戰役開始時的8萬人銳減到4萬人。

百丈關之役的失利,是南下紅軍由進攻轉為防禦的轉捩點。對於張國燾來說,百丈關的失利影響到了他的後半生。中央紅軍在延安建立並鞏固了根據地之後,帶領紅四軍南下的張國燾被共產國際命令取消“第二中央”。張被迫帶領紅四方面軍和任弼時領導的紅二方面軍一同北上,1936年10月在甘肅靜寧縣將台堡(今屬寧夏)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會師之後張被邊緣化,被剝奪了軍權並遭到批判。

而張國燾的失利又反證了毛澤東的正確,雖然紅一軍能與陝甘寧根據地匯合是件巧合的事情,卻開始改變了中國共產黨的命運。對於毛澤東,他在北上顯得如此正確,其在中央內部的主導作用終於可以軍事領域擴展到黨內事務,並逐步向党的最高領導位置邁進。

蘆山有陷入四面被圍之勢。無奈之下,楊國楨只好率餘部棄城逃向名山。

至此,紅四方面軍戰鬥18天,接連擊潰川軍7個多旅,殲敵10,300餘人,擊落敵機1架,佔領了邛崍山以西、大渡河以東、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的廣大地區,川西平原已近在眼前。張國燾大喜過望,“打到天全蘆山吃大米”的口號也隨之變成了“打到成都吃大米”。紅四方面軍摩拳擦掌,準備繼續進取。過了多少年後,張國燾還無限惋惜地回憶道:“如果紅軍在百丈關大戰獲勝,成都是必得無疑。”

仗打到這個時候,劉湘已是寢不安席了。他向平時不放在眼中的那些川中各路軍閥發出求救,要大家“同仇敵愾,共保成都”。而蔣介石也看到了一個大好機會:這回劉湘再也硬不起來了,必要向中央軍求救,可以乘機將中央勢力擠入四川。於是,蔣介石不惜屈駕,帶著顧祝同、賀國光等大批隨員飛到了成都督戰。劉湘不願讓中央軍進川,但紅軍更是心腹大患,自己已再無退路,於是乾脆離開成都到了邛崍前線親自指揮。

最後,劉湘在紅軍進攻的名山、邛崍一線共集結了川軍80多個團,計20余萬兵力。他還徵集了當地的地主、土匪、袍哥武裝,組成民團隊伍共同協防。與此同時,在蔣介石的命令下,中央軍薛嶽部的6個師也向南線的雅安、天全集結,準備隨時投入戰場。

一場大戰拉開了序幕,雙方爭奪的焦點彙集到了百丈關。

11月19日,敵軍十幾個旅從東、北、南三個方向,向紅軍發起進攻,揭開了百丈關決戰的帷幕。 此時的川軍剛剛整編不久,充實了建制,補充了武器彈藥,戰鬥力有了很大提高。整編之後,川軍中的軍官多是從峨眉軍官訓練團下來的少壯派。蔣介石仿照紅軍的做法,向川軍各部隊中派去了政工人員。加上劉湘又親自坐鎮,下了死命令:臨陣不前者,一律就地槍決!

以往作戰中一觸即潰、望風而逃的川軍,這時突然變成了“硬骨頭”。而紅軍指戰員連續作戰,非常疲憊,仍與優勢之敵殊死搏鬥,豪氣干雲。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回憶:“百丈附近的水溝、山丘、深溝,都成了敵我相搏的戰場,殺聲震野,屍骨錯列,血流滿地。指戰員子彈打光,就同敵人反復白刃格鬥;身負重傷,仍堅持戰鬥,拉響手榴彈,與沖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百丈戰鬥,是一場空前劇烈的惡戰。”

由於雙方採取密集隊形交戰,敵人猛烈的炮火和輪番出動的空軍,給紅軍造成不小傷亡。隨紅四方面軍行動的朱德總司令根據中央蘇區反“圍剿”的經驗,提醒部隊要注意防空,卻由於缺乏防空武器和受地形限制收效甚微。紅軍在天全突破川軍防線,正欲乘勝追擊時,即遭敵機密集轟炸,傷亡300人,攻勢被迫停止。

19日一天的戰鬥,是整個百丈戰役最酷烈的一天。紅軍已經拼盡了全力,卻未能扭轉戰局。在付出巨大傷亡以後,紅軍的陣地相繼失守。

事實上,他們已經沒有什麼戰力了。從10月8日南下第一仗打響,一個月多月的時間部隊不停頓地作戰,仗越打越大,越打越惡,傷亡越來越慘重,數萬無後勤供應的部隊集結一地。而對面則是裝備整齊,有飛機大炮助陣的川軍主力。

從14日紅軍佔領百丈到20日川軍重新奪回百丈,經過7天7夜的大血戰,紅軍指揮員們終於承認這個仗已無勝算了。21日,百丈一帶的紅軍全部向西北的山地退卻,試圖象徐向前所說在夾門關一帶再尋戰機。然而這又是一相情願,巨大的傷亡使紅軍完全失去和對方決戰的可能。22日,乘勝前進的川軍解了名山之圍並奪回重鎮夾關,迫使紅軍退卻到攻擊出發的天臺山、蒙頂山一線。

在這場戰役中,按照徐向前的說法,殲敵1萬5千人,紅軍死傷近萬人。四方面軍入川時8萬人,北撤時4萬人,百丈戰役的死傷數字恐怕不止萬人。

將紅軍打回“山上”去以後,劉湘便穩住陣腳,與紅軍對峙成“冬眠狀態”。蔣介石當然知道川軍靠不住,12月初,薛嶽率6個師的中央軍從南面向雅安滎經方向壓了過來,經激烈交戰紅軍不支,12月14日向北退卻。至此,紅軍東出南下皆無可能,不得不放棄原先的計畫,沿邛崍山脈的天臺山、蒙頂山和青衣江以北建立起一道300裡長的防線,屏護以天全蘆山為中心的佔領區。

但張國燾連這裡都沒保住,1936年2月初,南面薛嶽的中央軍和東面的川軍開始向天全蘆山發起猛攻,本來打算至少待到嚴冬過去的才北上的紅軍,被迫放棄付出慘重代價奪取的根據地,第二次翻越夾金山,退向漫天冰雪的甘孜藏區——這是張國燾早就看中的地方。此時這支紅軍主力部隊已從南下戰役開始時的8萬人銳減到4萬人。

百丈關之役的失利,是南下紅軍由進攻轉為防禦的轉捩點。對於張國燾來說,百丈關的失利影響到了他的後半生。中央紅軍在延安建立並鞏固了根據地之後,帶領紅四軍南下的張國燾被共產國際命令取消“第二中央”。張被迫帶領紅四方面軍和任弼時領導的紅二方面軍一同北上,1936年10月在甘肅靜寧縣將台堡(今屬寧夏)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會師之後張被邊緣化,被剝奪了軍權並遭到批判。

而張國燾的失利又反證了毛澤東的正確,雖然紅一軍能與陝甘寧根據地匯合是件巧合的事情,卻開始改變了中國共產黨的命運。對於毛澤東,他在北上顯得如此正確,其在中央內部的主導作用終於可以軍事領域擴展到黨內事務,並逐步向党的最高領導位置邁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