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反腐|今年反腐新動向:重點8件事、嚴查6類人!

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於1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 中央紀委有哪些新部署、新動作, 引發關注。 根據新出爐的會議公報, 我們為你“劃重點”!

判斷當前的反腐形勢

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全面從嚴治黨決不能半途而廢, 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韌勁和執著, 把“嚴”字長期堅持下去, 一以貫之、堅定不移。

今年反腐有多重要?

全會強調,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是改革開放40周年, 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做好紀檢監察工作責任重大。

8件大事是重點:

第一、把党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堅決清除對党不忠誠不老實、陽奉陰違的兩面人、兩面派。

第二、全面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 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 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第三、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

——領導幹部要帶頭轉變作風, 經常擺擺表現、找找差距, 堅持身體力行、以上率下, 形成“頭雁效應”。

——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的嚴肅問責。

——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 教育引導黨員領導幹部增強群眾感情, 嚴格約束自己, 嚴格家教家風。

第四、讓巡視利劍作用更加彰顯。

——制定中央巡視工作規劃, 貫徹巡視工作方針,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化政治巡視, 統籌安排常規巡視, 深化專項巡視, 強化機動式巡視。

——綜合運用巡視成果,

狠抓整改落實, 提升全覆蓋品質。

——深入開展巡察工作, 建立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的監督網。

第五、全面加強党的紀律建設。

——強化日常監督執紀, 有針對性地建章立制, 把制度的籬笆紮得更緊。

第六、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

——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

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

——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 堅定不移、精准有序。

——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收斂、不收手的領導幹部。

——重點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形成利益集團的腐敗案件。

——著力解決選人用人、審批監管、資源開發、金融信貸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腐敗問題。

——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 深化標本兼治, 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

資料圖:洪堅鵬 攝

第七、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

——把懲治基層腐敗同掃黑除惡結合起來,堅決查處涉黑“保護傘”。

——緊盯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加大集中整治和督查督辦力度,把全面從嚴治黨覆蓋到“最後一公里”。

第八、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到實處。

——用好問責利器,做到失責必問、問責必嚴。

紀檢幹部要做到這些:

——始終做到忠誠堅定、擔當盡責、遵紀守法、清正廉潔,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秉持高尚情懷,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忠於職守、認真履職。

——增強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許党許國的擔當精神,提高履職能力,強化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保持做好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的定力、耐力、活力,保持工作、政策、措施的連續性穩定性前瞻性。

這6類人是重點查處目標:

第一類:兩面人、兩面派

根據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公報,這次會議對今年的反腐工作列出8個方面部署,其中,第一條就強調把党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清除對党不忠誠不老實、陽奉陰違的兩面人、兩面派。”

反對和清除“兩面人、兩面派”,這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中央會議中。近半年來,從十九大報告,到中央政治局會議再到中紀委全會,提及從嚴治黨,“兩面人、兩面派”都被重點點名。

“從嚴治黨,党的政治建設是基礎和前提。有些黨員幹部,臺上一套,台下一套,說一套,做一套,對上一套,對下一套,政治上陽奉陰違,工作上弄虛作假,這些人嚴重損害了共產黨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表示。

對於“兩面人”,2015年3月,中紀委網站曾以“千萬不能跟黨裝兩面人 耍兩面派”為題,刊發山東省委原常委、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案件警示錄。

文章稱,“口言善,身行惡,國之妖也。”這種“兩面人”的行徑,背離了從政道德,衝擊了社會價值觀,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影響極壞,教訓深刻。

第二類: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

整飭作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這是十八大以來中共從嚴治黨的重要著力點。

在轉變作風方面,這次中紀委全會特別提到了關注“四風”問題新表現新動向,在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上下更大功夫,“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的嚴肅問責”。

對於這裡“調門高”“落實少”的表述,記者發現,就在不久前,2017年12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報》曾專門就這一“四風”新表現發表評論文章。

“表面大喊簡政放權,遇到關鍵環節卻不放手;誓言補齊民生短板,該上馬的項目卻遲遲不開工……”

文章稱,唱高調既顯示了“高姿態”,也貌似有“高水準”,但暴露出的卻是人格的平庸和作風的虛浮,可謂是一種“語言腐敗”。今天的改革發展,更需要唾棄“空談家”,爭當“行動派”“實幹家”。

“有的幹部口號很響,表態很緊,但就是不幹事,這是近年來幹部隊伍凸顯的新問題,說到底也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分析。

第三類: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

今年的反腐工作怎麼幹?這次中紀委全會在會議公報中作了一系列表態,諸如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受賄行賄一起查等等。

提到重點人群,會議公報中依舊提到了“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收斂、不收手的領導幹部”。

“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這一表述2015年2月首次出現在中紀委通報中,之後,越來越多的落馬官員查出同一問題,這一群體也成了近兩年中國反腐的重點對象。

“十八大以來,我們說反腐敗減存量、遏增量,如果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就說明頂風違紀、頂風腐敗的增量還在,這些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仍敢露頭伸手的官員,必須要有除惡務淨的堅決態度。”張希賢說。

去年11月21日和23日,中宣部原副部長魯煒、遼寧副省長劉強被查的消息接連曝出,當時,中紀委網站就發佈題為《決不給不收斂不收手者留下任何幻想》的文章,文章稱,十九大閉幕不滿一個月,就接連拿下魯煒和劉強,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誰不收斂不收手,反腐敗的利劍就會揮向誰!

第四類: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形成利益集團

對於今年的反腐敗重點,中紀委全會公報中還提另一個重點查處領域——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形成利益集團的腐敗案件。

“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形成利益集團”,這一表述中紀委此前也有談及。

去年10月19日,在十九大期間的記者招待會上,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楊曉渡談及從嚴治党成效時就提到,“我們堅決剷除政治腐敗和經濟腐敗相互交織的利益集團,嚴肅查處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孫政才、令計畫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

“從‘小圈子’、‘山頭主義’,到現在的利益集團,這些政治上變質,經濟上利益輸送的團團夥夥,對黨內政治生態殺傷力巨大,必須嚴懲根除。”張希賢說。

第五類:審批監管、金融信貸等重點領域腐敗

除了利益集團,這次中紀委全會還列了今年反腐敗的重點領域:“著力解決選人用人、審批監管、資源開發、金融信貸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腐敗問題”。

在專家看來,選人用人、審批監管、資源開發、金融信貸,這四個方面是十八大以來腐敗問題的高發領域,中紀委全會特別點名這四個領域,也透露出下一步反腐將有的放矢,更具針對性。

從現實來看,十八大以來,中共先後派出12輪中央巡視,近300份“問題清單”中,選人用人、工程項目審批、礦產資源開發等等都是高頻出現的問題,而巡視組在金融機構集中發現的問題也備受輿論關注。

“選人用人關係到黨的政治生態和公信力,審批監管、資源開發、金融信貸則關係到社會經濟發展,也是近年來腐敗問題突出的領域。”竹立家說。

第六類:基層腐敗,涉黑“保護傘”

“老虎”要露頭就打,“蒼蠅”亂飛也要拍。

在這次中紀委全會列出的今年8個重點任務中,“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被單獨列出,會議要求,把懲治基層腐敗同掃黑除惡結合起來,堅決查處涉黑“保護傘”。

其實,近兩年來,對於“村霸”和宗族惡勢力的整治行動在全國多地展開,這一過程中,剷除基層黑惡勢力背後的“保護傘”,已成為中國基層反腐的重要著力點。

“在中國縣鄉基層,黑惡勢力背後往往有來自黨政幹部的‘保護傘’,‘保護傘’不除,黑惡勢力就掃不淨,打黑必須反腐。”張希賢說。

竹立家分析,以反腐和掃黑結合來整治群眾身邊腐敗,說到底是打通全面從嚴治黨的“最後一公里”,讓老百姓享受到反腐紅利。

來源 | 中國新聞網

審核 | 徐東巍

編輯 | 宗豔

資料圖:洪堅鵬 攝

第七、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

——把懲治基層腐敗同掃黑除惡結合起來,堅決查處涉黑“保護傘”。

——緊盯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加大集中整治和督查督辦力度,把全面從嚴治黨覆蓋到“最後一公里”。

第八、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到實處。

——用好問責利器,做到失責必問、問責必嚴。

紀檢幹部要做到這些:

——始終做到忠誠堅定、擔當盡責、遵紀守法、清正廉潔,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秉持高尚情懷,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忠於職守、認真履職。

——增強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許党許國的擔當精神,提高履職能力,強化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保持做好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的定力、耐力、活力,保持工作、政策、措施的連續性穩定性前瞻性。

這6類人是重點查處目標:

第一類:兩面人、兩面派

根據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公報,這次會議對今年的反腐工作列出8個方面部署,其中,第一條就強調把党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清除對党不忠誠不老實、陽奉陰違的兩面人、兩面派。”

反對和清除“兩面人、兩面派”,這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中央會議中。近半年來,從十九大報告,到中央政治局會議再到中紀委全會,提及從嚴治黨,“兩面人、兩面派”都被重點點名。

“從嚴治黨,党的政治建設是基礎和前提。有些黨員幹部,臺上一套,台下一套,說一套,做一套,對上一套,對下一套,政治上陽奉陰違,工作上弄虛作假,這些人嚴重損害了共產黨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表示。

對於“兩面人”,2015年3月,中紀委網站曾以“千萬不能跟黨裝兩面人 耍兩面派”為題,刊發山東省委原常委、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案件警示錄。

文章稱,“口言善,身行惡,國之妖也。”這種“兩面人”的行徑,背離了從政道德,衝擊了社會價值觀,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影響極壞,教訓深刻。

第二類: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

整飭作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這是十八大以來中共從嚴治黨的重要著力點。

在轉變作風方面,這次中紀委全會特別提到了關注“四風”問題新表現新動向,在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上下更大功夫,“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的嚴肅問責”。

對於這裡“調門高”“落實少”的表述,記者發現,就在不久前,2017年12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報》曾專門就這一“四風”新表現發表評論文章。

“表面大喊簡政放權,遇到關鍵環節卻不放手;誓言補齊民生短板,該上馬的項目卻遲遲不開工……”

文章稱,唱高調既顯示了“高姿態”,也貌似有“高水準”,但暴露出的卻是人格的平庸和作風的虛浮,可謂是一種“語言腐敗”。今天的改革發展,更需要唾棄“空談家”,爭當“行動派”“實幹家”。

“有的幹部口號很響,表態很緊,但就是不幹事,這是近年來幹部隊伍凸顯的新問題,說到底也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分析。

第三類: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

今年的反腐工作怎麼幹?這次中紀委全會在會議公報中作了一系列表態,諸如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受賄行賄一起查等等。

提到重點人群,會議公報中依舊提到了“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收斂、不收手的領導幹部”。

“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這一表述2015年2月首次出現在中紀委通報中,之後,越來越多的落馬官員查出同一問題,這一群體也成了近兩年中國反腐的重點對象。

“十八大以來,我們說反腐敗減存量、遏增量,如果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就說明頂風違紀、頂風腐敗的增量還在,這些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仍敢露頭伸手的官員,必須要有除惡務淨的堅決態度。”張希賢說。

去年11月21日和23日,中宣部原副部長魯煒、遼寧副省長劉強被查的消息接連曝出,當時,中紀委網站就發佈題為《決不給不收斂不收手者留下任何幻想》的文章,文章稱,十九大閉幕不滿一個月,就接連拿下魯煒和劉強,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誰不收斂不收手,反腐敗的利劍就會揮向誰!

第四類: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形成利益集團

對於今年的反腐敗重點,中紀委全會公報中還提另一個重點查處領域——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形成利益集團的腐敗案件。

“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形成利益集團”,這一表述中紀委此前也有談及。

去年10月19日,在十九大期間的記者招待會上,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楊曉渡談及從嚴治党成效時就提到,“我們堅決剷除政治腐敗和經濟腐敗相互交織的利益集團,嚴肅查處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孫政才、令計畫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

“從‘小圈子’、‘山頭主義’,到現在的利益集團,這些政治上變質,經濟上利益輸送的團團夥夥,對黨內政治生態殺傷力巨大,必須嚴懲根除。”張希賢說。

第五類:審批監管、金融信貸等重點領域腐敗

除了利益集團,這次中紀委全會還列了今年反腐敗的重點領域:“著力解決選人用人、審批監管、資源開發、金融信貸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腐敗問題”。

在專家看來,選人用人、審批監管、資源開發、金融信貸,這四個方面是十八大以來腐敗問題的高發領域,中紀委全會特別點名這四個領域,也透露出下一步反腐將有的放矢,更具針對性。

從現實來看,十八大以來,中共先後派出12輪中央巡視,近300份“問題清單”中,選人用人、工程項目審批、礦產資源開發等等都是高頻出現的問題,而巡視組在金融機構集中發現的問題也備受輿論關注。

“選人用人關係到黨的政治生態和公信力,審批監管、資源開發、金融信貸則關係到社會經濟發展,也是近年來腐敗問題突出的領域。”竹立家說。

第六類:基層腐敗,涉黑“保護傘”

“老虎”要露頭就打,“蒼蠅”亂飛也要拍。

在這次中紀委全會列出的今年8個重點任務中,“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被單獨列出,會議要求,把懲治基層腐敗同掃黑除惡結合起來,堅決查處涉黑“保護傘”。

其實,近兩年來,對於“村霸”和宗族惡勢力的整治行動在全國多地展開,這一過程中,剷除基層黑惡勢力背後的“保護傘”,已成為中國基層反腐的重要著力點。

“在中國縣鄉基層,黑惡勢力背後往往有來自黨政幹部的‘保護傘’,‘保護傘’不除,黑惡勢力就掃不淨,打黑必須反腐。”張希賢說。

竹立家分析,以反腐和掃黑結合來整治群眾身邊腐敗,說到底是打通全面從嚴治黨的“最後一公里”,讓老百姓享受到反腐紅利。

來源 | 中國新聞網

審核 | 徐東巍

編輯 | 宗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