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我和寫作的十年之約

“你要忍, 忍到春暖花開;你要走, 走到燈火通明;你要看過世間遼闊, 再評價是好是壞”

除了日常的工作和學習, 大概最能讓我樂在其中的就是寫作了。

其實, 斷斷續續寫過很多文章。

13歲堅持寫日記到如今已有10年有餘,

18歲寫過第一篇小說, 參加過徵文比賽, 文章登過報紙也見過書。

記憶裡從小學起到高中每週四下午的作文課, 我都是被點名起來朗讀自己文章的女同學。

矯情也好, 有情懷也罷, 傲嬌高冷也可以。

但我骨子裡是一個充滿柔情的小女人, 這也是近幾年我才認識到的。

我有很多的感悟, 也有許多故事樂於分享,

也更想要寫身邊, 甚至是每個陌生人的故事。

開通公眾號這件事我醞釀了很久, 就像我一直都在說的, 沒有什麼比每天都做自己喜歡的事更開心了。

為什麼開始寫作呢?

那要從讀書開始說起。

我最喜歡的作者是村上春樹,

起初只是被《挪威的森林》吸引, 後來我開始跑步後讀到了他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一口氣讀完了他的所有作品。

當我知道春樹先生堅持跑步和寫作已經30餘年時, 除了敬佩, 更給了我極大的鼓舞, 所以我準備了半年時間, 在2017年的3月26日跑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半馬。

那次21公里結束後, 好像沒有什麼不一樣, 但給我的感覺是再沒有什麼難堅持的了。 我開始了每天的跑步, 暴走。

堅持每天六點起床,

跑步五公里後, 洗澡上課。 晚上接著暴走, 最遠的走到如意湖, 全程8公里。

暑假, 每天早起10公里, 最大的收穫是體重少了10斤。

我大概喜歡清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植物園, 也見到了很多和我一起堅持的陌生人。

回到寫作, 我知道自己還差很遠,

但我很感謝過去的自己。

年幼時讀格林, 安徒生, 一千零一夜, 讓我充滿了想像力;

年長一些讀了魯迅, 老舍, 高爾基, 羅曼羅蘭,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我的性格中多了些許倔強和堅毅;

初中讀了列夫托爾斯泰, 雨果, 夏洛蒂·勃朗特, 海倫·凱勒。 我著迷于安娜卡列尼娜、簡·奧斯丁這樣獨立、充滿自尊和驕傲的女人;

高中三年和所有人一樣讀郭敬明, 韓寒, 那本《悲傷逆流成河》在班裡瘋狂傳看, 但我還是更喜歡《1988, 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後來瞭解到韓寒原來是職業賽車手, 他還拍了《後會無期》成為一名導演。 這讓我相信了未來的無限可能;

高中畢業的那個暑假我愛上了路遙, 余華, 莫言的作品, 余華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在細雨中呼喊》我和孫孫換著讀了好幾遍,

後來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讀了他的《豐乳肥臀》、《蛙》、《紅高粱》, 一度認為余華先生也應該摘得諾貝爾文學獎。 後來過了很久路遙《平凡的世界》拍成了電視劇。

那年整個暑假都沉浸在書的世界裡, 我還讀完了《海底兩萬里》、《草房子》。

整個大學時代我都沉迷于三毛, 林徽因, 張愛玲, 桐華的文字裡。

最愛三毛, 可是荷西死後, 我不敢再看撒哈拉以後的故事。 《溫柔的夜》又將我治癒了不少

因為《你是人間四月天》, 我讀了林徽因執筆寫序, 梁思成編制的《中國建築史》。

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讓我時常想起青春期的我們。 還有《紙婚》, 也被拍成了電視劇。

大二在一位老師的推薦下我讀了《菊與刀》, 讓我第一次瞭解到了文化的融合以及日本武士道精神。

那一年我讀了第一本盧思浩的《你要相信, 沒有到不了的明天》, 那個時候我沒想過五年後, 在鄭大他的《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簽書分享會上, 我見到了他, 我拿著當年那本書, 和他握手, 請我幫我簽了一句;文君, 你要相信, 沒有到不了的明天。

第二次見他是在我自己的學校, 他就站在臺上, 這次, 他的新書叫《你也走了很遠的路吧》。 我因為上課沒有機會與他握手, 也沒有簽名, 但我內心與這本新書產生了共鳴。

骨子裡的浪漫情懷現在細想起來應該源於此。

後來我讀了《麥田裡的守望者》、《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長腿叔叔》、《酥油》、《追風箏的人》、《偷影子的人》、《一個人的朝聖》。

讀了最敬佩的央視女記者柴靜的《看見》, 那一則則故事溫暖且有力量,至今記得陳虻問柴靜做新聞關心什麼時,她的回答是:“我最關心新聞中的人”。

很欣慰也更覺肅然起敬的是當她的《穹頂之下》問世時,一片譁然。昔日深藍的天空不再,潔白的雲朵不再,有誰肯睜開被霧霾蒙蔽的雙眼,去查清事情的真相?第一個從蒙昧中睜開雙眼的是她。

內心卻似一片深海,波瀾不驚,小小的身軀內深藏著這麼巨大的力量,令人震撼與動容。有些人的存在真的是為了改變世界的。

大四畢業之際讀完了《中國古典園林史》、《園冶》這兩本書為我工作面試以及研究生複試時增加了不少知識儲備,在回答談談對江南園林的看法時,我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後來因為朋友送了一本《挪威的森林》愛上了村上春樹。

工作的那一年,我讀了武志紅,張小嫻的書,《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治癒了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也第一次知道了“巨嬰時代”這個詞,也第一次明白《謝謝你離開我》的意義。

也讀了《呼蘭河傳》、《飛鳥集》、《呼嘯山莊》。

2015年我讀了大冰、大鵬、張嘉佳,這也是後來去看張嘉佳的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時哽咽的理由。也是大冰的詩和遠方讓我充滿希望,《乖,摸摸頭》是在每個睡前的夜晚讀完的,很開心後來還有《阿彌陀福,麼麼噠》,還有那本匿名者寄送的《好嗎,好的》。

好嗎?好的。

是大鵬的《再難搞的日子笑出聲來》讓我充滿力量,讓我相信只要努力和堅持就一定可以走到圓滿的路上,大鵬沒有說謊,《屌絲男士》看到他的幾乎拼命,後來他拍了第一部《煎餅俠》,2017年他的《縫紉機樂隊》準時上映,我看到了他的音樂夢和導演夢串成了一幅畫。

因為《北京遇見西雅圖》這部電影,讀了《查令十字街84號》。

等待研究生開學的那個暑假,我在生日那天送給自己了一部Kindle。那時可以用廢寢忘食來形容。

《無聲告白》是我熬了兩個通宵讀完的,那時候我開始寫完整的讀後感,而不僅僅止於摘抄,讀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後,明白了天上忽明忽暗的月。

我在加西亞·瑪律克斯去世後讀了《霍亂時期的愛情》、《百年孤獨》,這兩本曾是我每次讀完第一章都會放棄閱讀的書,在他逝世後我終於完成了閱讀。

這也許是對逝去的作者的一種尊敬和緬懷,就如同我也是在建築界女魔頭紮哈哈迪德去世後才認真研讀了她生前的所有作品,也如余光中老先生逝世後才又想起那首《鄉愁》。

那個暑假,我讀完了《島上書店》、《我膽小如鼠》、《第七天》、《解憂雜貨鋪》,《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

讀研後,我開始讀李澤厚、宗白華、葉朗、蔣勳。

《美的歷程》、《美學散步》讓我對美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論認識。

後來我堅持聽完了蔣勳細說紅樓夢。化身“紅學迷”。

因為易烊千璽配音《小王子》,重溫了《小王子》。

也借著思政課讀完了羅斯·特里爾的《毛澤東傳》。

也在孫孫的推薦下讀了川端康成的《睡美人》、《在路上》,讀了《非暴力溝通》、《當你開始愛自己,全世界都會來愛你》。

因為“江哥”案,現在開始每晚讀東野圭吾的《彷徨之刃》。

閱讀讓我滿足,也是在閱讀裡,我的記憶力,表達能力,整理歸納能力都在一點點變強。感謝十餘載的閱讀習慣,事到如今,我最愛買的還是書和筆記本。

因為愛讀書所以特別愛寫字。

至今仍鍾愛使用鋼筆書寫,喜歡墨水的味道,喜歡筆尖與紙張發出的窸窣摩擦聲。

習慣隨手寫下感悟,我有無數個漂亮精緻的日記本,也有很多各式各樣的生活記錄本、手帳本,那裡面密密麻麻的記著的,都是我零零碎碎的思想和感悟。

每晚睡前我都會習慣性地閱讀一天的公眾號,看見喜歡的就會截圖或者摘抄。

我的手機文檔裡有大段大段的文字。

我的很多文章都是深夜忽然起來一氣呵成的。

我寫過最長的文章有一萬五千字,是花了一個暑假寫好的,發表在知乎得到了1000加的感謝和評論。有很多陌生人私信感謝我的回答,也有把自己故事對我和盤托出的。

一位素未謀面的陌生朋友告訴我,我的回答他至今都可以背出來,他說在他最暗淡無光的日子裡,是這篇文章使他重新走到了陽光下。

後來因為參加非遺研培計畫,我有幸採訪民間手工藝人,嘗試寫了幾篇人物專訪,得到了老師同學們的誇讚,有一篇還被文化部選中發表在了公眾號,這無疑是對我能力的另一種肯定。

昨天,我公佈了自己的公眾號後,在後臺我收到了一條陌生留言,他說,現在的你和以前太不一樣了,真好。

我許久不見的閨蜜第一時間關注了親愛的博物館,她發截圖和消息給我,她說你真的很優秀,你值得擁有最好的愛。

是啊,每個人都在變,即使我們不再相見,我也希望每個我們都可以朝著更好的自己靠攏。

我會堅持寫下去。

我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夠慰藉更多受傷的心靈,我希望更多的朋友和親愛的陌生人也可以因此獲得力量,繼續前行。

我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欣慰。

我不是沉默寡言,也沒有不善交流。

我的敏感讓我有了更加細膩深刻的思想,我的多想讓我有了不一樣的文字表達角度。

每個人都有會發光的地方,即使這些是你年少時光中以為的缺點,但是在後來的日子裡,你會越來越發現,這才是你與他人最大的不同。

有趣的靈魂才是我們被愛的存在。

內心始終充滿力量,樂於挑戰一切未知,不遺餘力的享受生活。永遠不會被打倒,永遠樂觀堅韌,自律獨立。我會努力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因為我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

你問我寫這些有什麼用,僅僅是因為喜歡呀!

你問我寫到什麼時候?

只要我還能跑一天,我就會寫一天。

——寫於2017年12月26日01:24

“親愛的博物館”館長君君醬

91年在讀碩士研究生,充滿靈氣與想像力的雙子座。

愛好:寫作、讀書、畫畫、跳舞、跑步。

樂於嘗試一切新鮮事物,敢於挑戰不一樣的自己。

晚安,今晚也想夢見你

“你要卯足勁變好,再旗鼓相當站在不敢想像的人身邊;你要變成想像中的樣子,這件事,一步都不能讓”

歡迎收聽親愛的博物館

你若有故事,歡迎前來傾訴,我來執筆成書。

歡迎收聽親愛的博物館。

那一則則故事溫暖且有力量,至今記得陳虻問柴靜做新聞關心什麼時,她的回答是:“我最關心新聞中的人”。

很欣慰也更覺肅然起敬的是當她的《穹頂之下》問世時,一片譁然。昔日深藍的天空不再,潔白的雲朵不再,有誰肯睜開被霧霾蒙蔽的雙眼,去查清事情的真相?第一個從蒙昧中睜開雙眼的是她。

內心卻似一片深海,波瀾不驚,小小的身軀內深藏著這麼巨大的力量,令人震撼與動容。有些人的存在真的是為了改變世界的。

大四畢業之際讀完了《中國古典園林史》、《園冶》這兩本書為我工作面試以及研究生複試時增加了不少知識儲備,在回答談談對江南園林的看法時,我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後來因為朋友送了一本《挪威的森林》愛上了村上春樹。

工作的那一年,我讀了武志紅,張小嫻的書,《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治癒了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也第一次知道了“巨嬰時代”這個詞,也第一次明白《謝謝你離開我》的意義。

也讀了《呼蘭河傳》、《飛鳥集》、《呼嘯山莊》。

2015年我讀了大冰、大鵬、張嘉佳,這也是後來去看張嘉佳的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時哽咽的理由。也是大冰的詩和遠方讓我充滿希望,《乖,摸摸頭》是在每個睡前的夜晚讀完的,很開心後來還有《阿彌陀福,麼麼噠》,還有那本匿名者寄送的《好嗎,好的》。

好嗎?好的。

是大鵬的《再難搞的日子笑出聲來》讓我充滿力量,讓我相信只要努力和堅持就一定可以走到圓滿的路上,大鵬沒有說謊,《屌絲男士》看到他的幾乎拼命,後來他拍了第一部《煎餅俠》,2017年他的《縫紉機樂隊》準時上映,我看到了他的音樂夢和導演夢串成了一幅畫。

因為《北京遇見西雅圖》這部電影,讀了《查令十字街84號》。

等待研究生開學的那個暑假,我在生日那天送給自己了一部Kindle。那時可以用廢寢忘食來形容。

《無聲告白》是我熬了兩個通宵讀完的,那時候我開始寫完整的讀後感,而不僅僅止於摘抄,讀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後,明白了天上忽明忽暗的月。

我在加西亞·瑪律克斯去世後讀了《霍亂時期的愛情》、《百年孤獨》,這兩本曾是我每次讀完第一章都會放棄閱讀的書,在他逝世後我終於完成了閱讀。

這也許是對逝去的作者的一種尊敬和緬懷,就如同我也是在建築界女魔頭紮哈哈迪德去世後才認真研讀了她生前的所有作品,也如余光中老先生逝世後才又想起那首《鄉愁》。

那個暑假,我讀完了《島上書店》、《我膽小如鼠》、《第七天》、《解憂雜貨鋪》,《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

讀研後,我開始讀李澤厚、宗白華、葉朗、蔣勳。

《美的歷程》、《美學散步》讓我對美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論認識。

後來我堅持聽完了蔣勳細說紅樓夢。化身“紅學迷”。

因為易烊千璽配音《小王子》,重溫了《小王子》。

也借著思政課讀完了羅斯·特里爾的《毛澤東傳》。

也在孫孫的推薦下讀了川端康成的《睡美人》、《在路上》,讀了《非暴力溝通》、《當你開始愛自己,全世界都會來愛你》。

因為“江哥”案,現在開始每晚讀東野圭吾的《彷徨之刃》。

閱讀讓我滿足,也是在閱讀裡,我的記憶力,表達能力,整理歸納能力都在一點點變強。感謝十餘載的閱讀習慣,事到如今,我最愛買的還是書和筆記本。

因為愛讀書所以特別愛寫字。

至今仍鍾愛使用鋼筆書寫,喜歡墨水的味道,喜歡筆尖與紙張發出的窸窣摩擦聲。

習慣隨手寫下感悟,我有無數個漂亮精緻的日記本,也有很多各式各樣的生活記錄本、手帳本,那裡面密密麻麻的記著的,都是我零零碎碎的思想和感悟。

每晚睡前我都會習慣性地閱讀一天的公眾號,看見喜歡的就會截圖或者摘抄。

我的手機文檔裡有大段大段的文字。

我的很多文章都是深夜忽然起來一氣呵成的。

我寫過最長的文章有一萬五千字,是花了一個暑假寫好的,發表在知乎得到了1000加的感謝和評論。有很多陌生人私信感謝我的回答,也有把自己故事對我和盤托出的。

一位素未謀面的陌生朋友告訴我,我的回答他至今都可以背出來,他說在他最暗淡無光的日子裡,是這篇文章使他重新走到了陽光下。

後來因為參加非遺研培計畫,我有幸採訪民間手工藝人,嘗試寫了幾篇人物專訪,得到了老師同學們的誇讚,有一篇還被文化部選中發表在了公眾號,這無疑是對我能力的另一種肯定。

昨天,我公佈了自己的公眾號後,在後臺我收到了一條陌生留言,他說,現在的你和以前太不一樣了,真好。

我許久不見的閨蜜第一時間關注了親愛的博物館,她發截圖和消息給我,她說你真的很優秀,你值得擁有最好的愛。

是啊,每個人都在變,即使我們不再相見,我也希望每個我們都可以朝著更好的自己靠攏。

我會堅持寫下去。

我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夠慰藉更多受傷的心靈,我希望更多的朋友和親愛的陌生人也可以因此獲得力量,繼續前行。

我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欣慰。

我不是沉默寡言,也沒有不善交流。

我的敏感讓我有了更加細膩深刻的思想,我的多想讓我有了不一樣的文字表達角度。

每個人都有會發光的地方,即使這些是你年少時光中以為的缺點,但是在後來的日子裡,你會越來越發現,這才是你與他人最大的不同。

有趣的靈魂才是我們被愛的存在。

內心始終充滿力量,樂於挑戰一切未知,不遺餘力的享受生活。永遠不會被打倒,永遠樂觀堅韌,自律獨立。我會努力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因為我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

你問我寫這些有什麼用,僅僅是因為喜歡呀!

你問我寫到什麼時候?

只要我還能跑一天,我就會寫一天。

——寫於2017年12月26日01:24

“親愛的博物館”館長君君醬

91年在讀碩士研究生,充滿靈氣與想像力的雙子座。

愛好:寫作、讀書、畫畫、跳舞、跑步。

樂於嘗試一切新鮮事物,敢於挑戰不一樣的自己。

晚安,今晚也想夢見你

“你要卯足勁變好,再旗鼓相當站在不敢想像的人身邊;你要變成想像中的樣子,這件事,一步都不能讓”

歡迎收聽親愛的博物館

你若有故事,歡迎前來傾訴,我來執筆成書。

歡迎收聽親愛的博物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