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日本汽車工業危機來臨,電動汽車將顛覆市場格局

【Technews科技新報】日本汽車廠商是汽車工業最大的贏家之一, 富士山附近的工廠中, 工人正在組裝全球最暢銷的車款。 他們負責組裝一些非常複雜的零元件,

擁有十分深厚的技術背景, 但他們的工作和組裝零件都可能在未來幾十年被淘汰, 因為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 已開始顛覆日本的汽車工業。

電動汽車的興起對汽車工業的供應鏈帶來巨大的衝擊, 電力驅動設計使變速器的皮帶、齒輪及數千個在傳統燃油汽車使用的零元件都將被淘汰, 供應商已感到壓力, 特別是在以汽車製造為支柱產業的日本。

日本車用變速器製造商 Jatco 公司 CEO Terry Nakatsuka 表示, 全世界都在追逐電動汽車, 這趨勢會摧毀他們公司的業務。 Jatco 是全球最大的變速器供應商之一, 旗下有 7,000 多名員工, 是日本汽車工業和供應商體系的一部分, 相關產業為日本創造了 10% 工作, 佔據日本出口貿易額 25%,

創造的利潤遠高於其他產業。

以豐田、本田為代表的日本汽車廠商正在積極調整發展戰略, 確保不會在電動車時代被其他國家的廠商超越。 豐田是日本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長期以來該公司對電動車市場接受度都表示懷疑, 在 Tesla 等海外廠商的競爭壓力之下, 該公司才開始考慮重視電動車產品線, 目前已推出油電混合動力車, 未來將推出一系列電動車新品。

日本仍持續研究氫燃料電池

日本政府也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整, 提升對電動車相關產業的支持, 但被專業人士認為日本政府的計畫缺乏重點策略, 可能讓日本在移動網路技術之後再一次錯過終點的技術變革。 在消費電子時代, 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為代表的移動設備普及,

使曾經無處不在的日本品牌逐漸退出市場。 數位化產品的研發轉移到矽谷, 大規模的供應鏈和製造業轉移到中國, 東芝、Sharp、三洋等品牌對年輕一代的消費者而言已非常陌生。 一橋大學客座教授 James Kondo 曾在美國和日本的科技公司任職, 他表示, 尖端技術進入汽車工業使日本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汽車工業是很多產業的重要驅動力, 不僅是經濟格局, 還有消費者的心理認知, 都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目前電動汽車只占整個乘用車市場非常小一部分, 但前景光明。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國, 在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投入巨大, 法國和英國也宣佈逐步淘汰燃油汽車的時間表, 以應對氣候變暖帶來的挑戰。 2017 年東京車展,

豐田和本田都展示了最新的電動原型車, 以打消外界對日本投資電動車不足的擔憂。 但日本與其他國家的重點不同, 前者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發車用氫燃料電池, 但其他國家對這技術的追捧已減弱, 主要原因是氫燃料的獲取成本非常昂貴, 但日本對氫燃料電池的熱情不減, 政府支持向氫燃料社會轉型並投入資金, 計畫在 2025 年之前建設 320 個氫燃料供應站。

日本工業部部長世耕弘成(Hiroshige Seko)於 2017 年 9 月表示, 電動汽車發展趨勢越來越顯著, 銷量也在不斷成長, 但日本不能貿然進入電動汽車領域。 日本廠商面對電動車熱潮的另一大調整就是加快生產線的自動化升級, 最終達到 100% 機器人操作, 由機器人承擔的工作可能會隨著燃油汽車的淘汰而消失,

即使這些工作在汽車產業發生變革時被淘汰, 面臨失業的人也會更少。

並不是所有日本汽車廠商對電動車都保持謹慎態度。 Nissan 是日本最早進入電動汽車市場的廠商之一, 2010 年就推出 Leaf 純電動汽車。 其他車廠也在加快進入電動車市場, 豐田與松下達成了電池研發合作協定, 2020 年之前推出 10 款電動汽車產品, 力拼在 2030 年後每年能售出 100 萬台純電動汽車。 業內人士對豐田電動車業務前景比較樂觀, Tesla 在產能方面有非常大的困境, 只有豐田這樣的大公司才有能力將電動汽車推向大眾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