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按照輩分,石敬瑭本就該稱比自己小十歲的契丹太宗為“叔叔”!

續:《只要把他送回契丹, 石敬瑭絕對翻不了盤, 燕雲十六州也不會丟!》

後唐清泰三年(西元936年)五月, 北京留守(太原行政長官兼衛戍司令)、河東節度使、魏國公主駙馬石敬瑭接到末帝李從珂的調令, 命令他趕赴鄆州(山東東平), 擔任天平軍節度使。 石敬瑭懷疑末帝會借調動之機, 痛下殺手, 決意據城反叛。

掌書記(侍從辦公室主任)桑維翰建議, 太原一隅之地, 勢單力薄, 必須結契丹為外援, 方能共抗朝廷。 石敬瑭欣然接受。

首次代表石敬瑭出使契丹的是節度判官(戰區辦公廳主任)趙瑩, 他越過國境, 找到了契丹當地最高行政長官西南路招討使盧不姑。

盧不姑難以答覆, 將趙瑩送到契丹太宗皇帝耶律堯骨的駐蹕之地。

趙瑩詳盡表述了石敬瑭求援的意願。 契丹的軍國大事一向由太后述律平決斷, 堯骨不敢自專, 他向太后請示, 是否可以乘後唐君臣攻伐之際,

南下攫取大利?

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在世時, 述律平就對深入漢地持保留態度。

她將後唐比作一棵大樹, 認為契丹要做的就是不斷的採用“剝取樹皮”的淺攻戰略, 襲擾後唐的邊境, 擄掠其人口和糧食, 假以時日, 大樹必定頹然而倒。 強行伐木, 反而事倍功半(可參見《她是契丹王朝初期最有權勢的女人, 扶助建國開基, 冊立第二代帝王》)。

此後數次進入唐境作戰, 契丹大都鎩羽而歸, 證明了述律平的遠見卓識。

對於石敬瑭, 述律平的疑慮更大!

自後唐明宗長興元年(西元930年)十一月始, 石敬瑭就在皇子秦王李從榮的推薦下, 出任河東節度使, 統領河東、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五戰區的大軍戍守北疆, 抵禦契丹。

應順元年(西元934年)二月, 他調任鎮州。 當年五月, 因契丹不斷騷擾雲州(山西大同)、應州(山西應縣)等地, 他又回任, 繼續作為後唐北方統帥, 和契丹人正面對敵。 直到清泰三年, 前後持續五年之久, 多次擊敗契丹。

長期以來, 石敬瑭就是後唐抵抗契丹的一面旗幟, 憑什麼相信石敬瑭真心投靠呢?

堯骨遵從太后之意, 沒有應允石敬瑭的請求。 趙瑩悻悻南歸。

七月份, 後唐各鎮征剿軍隊開到太原城下, 大舉進攻。 石敬瑭迫不得已, 再次派遣密使攜帶桑維翰撰寫的表章前去契丹求援。

表章中, 石敬瑭正式向契丹稱臣, 並承諾:第一, 將用侍奉父親的禮節來對待契丹皇帝耶律堯骨。

第二, 如果契丹出兵打敗征剿軍隊, 他得到後唐天下, 就把整個盧龍戰區和雁門關以北土地(即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事已至此, 石敬瑭只能期望以這兩個條件, 換取堯骨的支持。

契丹高層十分審慎, 並沒有被如此豐厚的報償衝昏頭腦。 八月份, 契丹國使摩哩訪問後唐, 詳盡考察了後唐朝野動向, 所有跡象都表明, 石敬瑭確實已經同後唐決裂,

有隙可乘!

太后述律平這才拍板, 由堯骨率領契丹精銳於九月份深入唐境, 救援石敬瑭。

石敬瑭當時44歲, 耶律堯骨整好比他小10歲, 他為什麼一定要和堯骨約為父子呢?

從契丹和後唐兩國關係史來看, 石敬瑭確實比耶律堯骨小一輩。

後唐太祖李克用和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曾在西元907年互換征袍戰馬, 結拜為異姓兄弟,後唐和契丹遂為兄弟之國(可參見《為了當上契丹之王,耶律阿保機背棄了曾經互換戰馬征袍的結義大哥》)。

李克用去世後,他的兒子莊宗李存勖以叔父和叔母的禮節對待耶律阿保機和他妻子述律平,阿保機稱李存勖為“吾兒”。

李克用的義子明宗李嗣源即位,同阿保機的兒子堯骨以兄弟相稱。後來,堯骨見到明宗的遺孀王淑妃時,也說:“明宗與我約為兄弟,爾,吾嫂也!”

石敬瑭作為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叫堯骨一聲“叔叔”于禮無礙。

內外交困之下,石敬瑭為了迅速洗白自己既往的“抗契領袖”的身份,打消堯骨的疑慮,也只能肉麻地叫“爹”了!

契丹往事番外篇22

販史者每日更新,感謝各位讀者大大關注,期盼留言指教!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參考書目: 歐陽修 《新五代史》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司馬光等《資治通鑒》

結拜為異姓兄弟,後唐和契丹遂為兄弟之國(可參見《為了當上契丹之王,耶律阿保機背棄了曾經互換戰馬征袍的結義大哥》)。

李克用去世後,他的兒子莊宗李存勖以叔父和叔母的禮節對待耶律阿保機和他妻子述律平,阿保機稱李存勖為“吾兒”。

李克用的義子明宗李嗣源即位,同阿保機的兒子堯骨以兄弟相稱。後來,堯骨見到明宗的遺孀王淑妃時,也說:“明宗與我約為兄弟,爾,吾嫂也!”

石敬瑭作為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叫堯骨一聲“叔叔”于禮無礙。

內外交困之下,石敬瑭為了迅速洗白自己既往的“抗契領袖”的身份,打消堯骨的疑慮,也只能肉麻地叫“爹”了!

契丹往事番外篇22

販史者每日更新,感謝各位讀者大大關注,期盼留言指教!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參考書目: 歐陽修 《新五代史》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司馬光等《資治通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