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為什麼練拳時要“舌抵上齶”?

為什麼練拳時要“舌抵上齶”?

“舌抵上齶”是指在練習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內家拳以及靜氣功等時, 舌尖須輕輕抵住上顎。

舌抵上齶之原則:“嘴閉齒合, 舌頭尖及舌面前部自然貼在上齒齦處”。 即舌尖輕輕頂在上齦齒之間。

舌抵上齶是交通陰陽, 溝通任督二脈的橋樑, 俗稱“搭鵲橋”。

督脈起於小腹內胞宮, 下出會陰部, 向後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長強穴, 沿脊柱上行, 經項後部至風府穴,

進入腦內, 沿頭部正中線, 上行至巔頂百會穴, 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 過人中, 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唇系帶與齒齦連接處)。 督脈“總督諸陽”, 能聯繫手足三陽經脈而交匯於督脈的大椎穴, 所以又有“陽脈之海”之稱(如圖)。

任脈起於小腹內胞宮,

下出會陰, 經陰阜, 沿腹部正中線向上經過關元等穴, 到達咽喉部(天突穴), 再上行到達下唇內, 左右分行, 環繞口唇, 交會於督脈之齦交穴, 再分別通過鼻翼兩旁, 上至眼眶下(承泣穴)。 任脈“總督諸陰”, 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經脈交會, 故又有“陰脈之海”之稱(如圖)。

舌抵上齶使任督二脈相互交接, 貫通了任督二脈, 形成一個“周天迴圈”。 首先是舌抵上齶, 口腔會分泌大量的津液, 可起到潤喉的作用, 練功時不會覺得口幹、口渴。

其次是津液為人體之精華, 咽下至丹田還有滋潤與濡養、化生血液、調節機體陰陽、排泄廢物等作用。 從清氣上升, 濁氣下降以及經脈循行的角度來看, 練內功需要心靜, 神氣內斂, 守中守定, 以意行氣, 以氣運身, 氣遍身軀不稍滯。 而心主神明, 為人體五臟六腑之主, 因此斂神的過程, 也是調整人體五臟六腑平和的過程, 使其陰陽調和, 氣血通暢。

還有內功的習練要求均、細、綿、長的腹式呼吸, 不僅可增加肺活量, 吸入更多的氧, 而且由於腹式呼吸通過橫膈肌的上下浮動和腹部的活動,

對內臟起到了自我按摩的作用, 促進了內臟器官毛細血管微循環, 加大了單位時間內的血液迴圈, 為機體組織和細胞提供更多的氧。

舌頂上齶詳細圖解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 擇得好師——站的好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