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熙的個人武力有多高?說出來讓人難以置信,做個武狀元綽綽有餘

前一段時間, 小編在《悟空問答》回答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 即“中國古代有沒有那種文學才華橫溢, 而個人武力值又相當強悍的人物?試說兩個?”小編按照提問者的要求,

說了兩個人, 即南宋的詩人陸游和詞人辛棄疾。 這兩個人的許多作品都入選了中小學語文課本, 文學才華方面是沒什麼問題的, 所以, 小編著重掰了他們不大為人知的強悍武力值。

說起來, 陸遊可是敢與猛虎搏鬥的生猛悍人。

從現存的資料可查, 陸遊至少親手搏殺過兩頭猛虎。

第一次用劍, 第二次用戈。

用劍那次, 地點是在鳳州。

當時, 陸遊已經四十七歲, 在漢中抗金前線戍守邊境。 某天, 他巡察各防守駐地, 在山澗中與一頭饑餓尋食的雌虎狹路相逢, 他來不及作任何思考, 本能地拔劍, 與猛虎展開生死搏殺, 最終“挺劍刺乳虎, 血濺貂裘殷”, 用劍刺殺死猛虎, 虎血濺了一身。

多年之後, 陸遊作了首《懷昔》詩記錄這次刺虎過程。

陸遊還有一首《十月二十六日夜夢行南鄭道中》, 記錄了另一次殺虎經歷。

當時, 秦嶺山南地區鬧虎患, 人畜被害極多。 陸游特意帶領了三十多名軍士進山獵虎。

雖說這次獵虎人多勢眾, 但真正與老虎以身相搏的只有陸遊一人。

他在詩中寫:“奮戈直前虎人立, 吼裂蒼崖血如注。 從騎三十皆秦人, 面青氣奪空相顧。 ”

陸遊在《劍南詩稿》《謂注文集》中用了多首詩詞來追憶這次獵虎, 其中《步出萬里橋門至江上》作“騰身刺猛虎”;《建安遺興》作“刺虎騰身萬目前”;《憶山南》作“怒虎吼山爭雪刃”等等。

從這一點上說, 陸遊稱得上是現實版的武松, 真正的打虎英雄、武林高手。

想想看, 一頭猛虎, 無論是力量還是速度, 都遠超人類, 而且其牙齒和利爪一旦搭上人體的血肉之軀, 立刻可以撕裂成碎片。

和老虎相比, 人類是那樣的軟弱和無助。

能打虎、能跟老虎較勁的, 都是超人類的能人、猛人。

史書中記載的打虎英雄, 實在寥寥可數。

其中名氣比較大的, 是漢朝的飛將軍李廣。 但李廣殺虎, 所憑藉的是百步穿楊的箭術, 以及箭可鍥入鐵石的霸狠力道, 遠不能跟陸遊用劍、用戈與老虎搏鬥那麼觸目驚心、那麼激烈絕倫。

大文豪蘇東坡是非常崇拜孫權的, 原因之一, 是傳說中孫權能射殺老虎, 所以他無限神往地寫下了“親射虎, 看孫郎”等豪邁無比的詞句。

可惜, 蘇東坡出生太早了, 不然, 他得知後世陸遊兩次獵虎事, 不知又會寫出如何驚世駭俗的詞句來了。

然而, 後世還有比陸游更牛的人。

這人就是大清朝的清聖祖康熙皇帝。

我們現在看康熙帝的肖像,是個乾巴黑瘦的小老頭,一雙三角眼,幾根稀稀疏疏的山羊胡,依稀還有幾點出天花留下的疤痕,一副弱不禁風的模樣。甚至曾有網友根據這張畫像,懷疑康熙帝身高只有一米五幾。

但是,按照《清實錄》中的記載,康熙帝可是比陸游、李廣、孫權更牛叉百倍的神級人物。

《清實錄》記載有一段康熙帝的自述,雲:“朕自幼至今已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五十三隻,熊十二隻,豹二十五隻,猞二十只,麋鹿十四隻,狼九十六隻,野豬一百三十三口,哨獲之鹿已數百,其餘圍場內隨便射獲諸獸不勝記矣。朕於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隻,若庸常人畢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數也……”

看,陸遊不過只獵殺過兩頭虎,康熙呢?“獲虎一百五十三隻,熊十二隻,豹二十五隻”驚不驚人?意不意外?

還有,康熙所說字句平淡,但滿紙的得意根本掩蓋不住——“朕於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隻,若庸常人畢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數也。”

即一日之內,單單用弓箭射殺的兔子就有三百一十八隻,這個數量,是平常人一輩子也無法達到的。

順便說一下,明清兩朝設武科舉,考試內容無非“弓刀石馬步箭”幾項。通常考三場,第一場為騎射,要求縱馬三次射九箭,中三箭即可過關;第二場是綜合考試,首先考步射,要求對五十步外箭靶射九箭,中三箭為過關,其次是檢查弓、刀、石和技勇,弓為硬弓,弓力九石,拉滿三次即可,刀為二百斤大刀,前後舞動各“一旋”即可,石為石鎖,要求雙手提起,離地一尺以上,技勇則是特殊武藝技巧;第三場是內場,考策(自1807年起改為默寫《武經七書》100字)。由於武科主要是選拔軍官人才,騎射、步射兩項至為重要,弓、刀、石只是考察考生體質,且考場的硬弓、大刀並非上陣所用,考官一般都不重視,默寫《武經七書》100字更是流於形式,一句話,考生只要騎射、步射兩項過關,馬馬虎虎應付一下後面諸項,武舉人、武進士也就到手了。

看康熙帝的獵射戰績,絕對可以做得上武狀元。

脫兔敏捷快速,能在一日之內射殺兔子有三百一十八隻,非箭術高超不能中,非箭術如神不能射殺如此之多。

還有,猛虎、黑熊和狼、豹、野豬等大型猛獸,不但兇猛,而且皮糙肉厚,弓力不強,根本沒法洞穿其皮毛、傷其肌膚,康熙帝能以箭斃之性命,足知臂力驚人。

摒棄掉古代原始硬弓不提,現代運動會的射箭運動員也坦言,平時進行射箭訓練時,雙臂開弓,只要連射上百箭,胳膊就會因為連續崩緊時間過長,肌肉酸分泌增多,兩臂酸軟,從而失力顫抖。

康熙帝一日之內射殺兔子有三百一十八隻,即兩臂開弓次數必在三百一十八以上,這不是神人又是什麼?!

而且,在一日之內射兔三百一十八隻,又並非射兔專場,中間也會射殺有大型猛獸,這種力道,這種準頭,估計十個“蘭博”都比不了。

一句話,康熙帝個人武力指數不但可以輾壓蘭博,也遠超陸游、李廣、孫權,以及歷史上無數英雄好漢。

當然,曾有不厚道的網友猜測:清朝皇帝射獵的木蘭圍場裡的猛虎、黑熊以及麋鹿、野豬、兔等等獵物,都是人工飼養的,而且,在皇帝前來圍場的前十天半月,全都停止了餵養,一個個餓得奄奄一息,從而成就了康熙帝“打獵之王”的威名。

不過,這只是瞎猜測,並無真材實據。

各位讀者們,你們怎麼看待康熙帝的驚人武功呢?

我們現在看康熙帝的肖像,是個乾巴黑瘦的小老頭,一雙三角眼,幾根稀稀疏疏的山羊胡,依稀還有幾點出天花留下的疤痕,一副弱不禁風的模樣。甚至曾有網友根據這張畫像,懷疑康熙帝身高只有一米五幾。

但是,按照《清實錄》中的記載,康熙帝可是比陸游、李廣、孫權更牛叉百倍的神級人物。

《清實錄》記載有一段康熙帝的自述,雲:“朕自幼至今已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五十三隻,熊十二隻,豹二十五隻,猞二十只,麋鹿十四隻,狼九十六隻,野豬一百三十三口,哨獲之鹿已數百,其餘圍場內隨便射獲諸獸不勝記矣。朕於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隻,若庸常人畢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數也……”

看,陸遊不過只獵殺過兩頭虎,康熙呢?“獲虎一百五十三隻,熊十二隻,豹二十五隻”驚不驚人?意不意外?

還有,康熙所說字句平淡,但滿紙的得意根本掩蓋不住——“朕於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隻,若庸常人畢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數也。”

即一日之內,單單用弓箭射殺的兔子就有三百一十八隻,這個數量,是平常人一輩子也無法達到的。

順便說一下,明清兩朝設武科舉,考試內容無非“弓刀石馬步箭”幾項。通常考三場,第一場為騎射,要求縱馬三次射九箭,中三箭即可過關;第二場是綜合考試,首先考步射,要求對五十步外箭靶射九箭,中三箭為過關,其次是檢查弓、刀、石和技勇,弓為硬弓,弓力九石,拉滿三次即可,刀為二百斤大刀,前後舞動各“一旋”即可,石為石鎖,要求雙手提起,離地一尺以上,技勇則是特殊武藝技巧;第三場是內場,考策(自1807年起改為默寫《武經七書》100字)。由於武科主要是選拔軍官人才,騎射、步射兩項至為重要,弓、刀、石只是考察考生體質,且考場的硬弓、大刀並非上陣所用,考官一般都不重視,默寫《武經七書》100字更是流於形式,一句話,考生只要騎射、步射兩項過關,馬馬虎虎應付一下後面諸項,武舉人、武進士也就到手了。

看康熙帝的獵射戰績,絕對可以做得上武狀元。

脫兔敏捷快速,能在一日之內射殺兔子有三百一十八隻,非箭術高超不能中,非箭術如神不能射殺如此之多。

還有,猛虎、黑熊和狼、豹、野豬等大型猛獸,不但兇猛,而且皮糙肉厚,弓力不強,根本沒法洞穿其皮毛、傷其肌膚,康熙帝能以箭斃之性命,足知臂力驚人。

摒棄掉古代原始硬弓不提,現代運動會的射箭運動員也坦言,平時進行射箭訓練時,雙臂開弓,只要連射上百箭,胳膊就會因為連續崩緊時間過長,肌肉酸分泌增多,兩臂酸軟,從而失力顫抖。

康熙帝一日之內射殺兔子有三百一十八隻,即兩臂開弓次數必在三百一十八以上,這不是神人又是什麼?!

而且,在一日之內射兔三百一十八隻,又並非射兔專場,中間也會射殺有大型猛獸,這種力道,這種準頭,估計十個“蘭博”都比不了。

一句話,康熙帝個人武力指數不但可以輾壓蘭博,也遠超陸游、李廣、孫權,以及歷史上無數英雄好漢。

當然,曾有不厚道的網友猜測:清朝皇帝射獵的木蘭圍場裡的猛虎、黑熊以及麋鹿、野豬、兔等等獵物,都是人工飼養的,而且,在皇帝前來圍場的前十天半月,全都停止了餵養,一個個餓得奄奄一息,從而成就了康熙帝“打獵之王”的威名。

不過,這只是瞎猜測,並無真材實據。

各位讀者們,你們怎麼看待康熙帝的驚人武功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