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新中國奇跡工程,7萬人花十年鑿通1250個山頭,被譽人工天河

紅旗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河南省林州市。 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 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 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

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 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 歷時近十年。

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 架設151座渡槽, 開鑿211個隧洞, 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 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 紅旗渠總幹渠全長70.6公里, 幹渠支渠分佈全市鄉鎮。

林州處於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 歷史上嚴重乾旱缺水。 據史料記載, 從明朝正統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 共514個春秋, 林縣發生自然災害100多次, 大旱絕收30多次。 有時大旱連年, 河幹井涸, 莊稼顆粒不收。

修渠民工自己動手, 想盡各種辦法解決住的問題。 大家找不到合適的地方, 就睡在山崖下、石縫中, 有的壘石庵, 有的挖窯洞, 有的露天打鋪, 睡在沒有房頂、沒有床、更沒有火的石板上, 薅把茅草當鋪草, 真是鋪地蓋天。

民工們帶著家裡的鐵钁、鐵鍬、小推車上了工地, 用這些原始的勞動工具, 開始了修建紅旗渠這樣的大工程。

在紅旗渠修建的10年中, 湧現出許多英雄人物。 紅旗渠總設計師吳祖太, 在接到設計紅旗渠的任務後, 不畏艱險, 翻山越嶺, 進行實地勘測。 期間他遭遇了母親病故和妻子救人犧牲的巨大變故, 仍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堅持奮鬥在紅旗渠建設的第一線。

1960年3月28日下午,吳祖太聽說王家莊隧洞洞頂裂縫掉土嚴重,深入洞內察看險情,卻不幸被洞頂坍塌掉下的巨石砸中,奪去了年僅27歲的生命。

紅旗渠工程總投工5611萬個。總投資1250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625萬元,占37%,社隊投資7878萬元,占63%。參與群眾7萬人。紅旗渠修建10年當中,先後有81位幹部和群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63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7歲。

紅旗渠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林縣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56.7萬人和37萬頭家畜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糧食畝產由紅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

1960年3月28日下午,吳祖太聽說王家莊隧洞洞頂裂縫掉土嚴重,深入洞內察看險情,卻不幸被洞頂坍塌掉下的巨石砸中,奪去了年僅27歲的生命。

紅旗渠工程總投工5611萬個。總投資1250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625萬元,占37%,社隊投資7878萬元,占63%。參與群眾7萬人。紅旗渠修建10年當中,先後有81位幹部和群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63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7歲。

紅旗渠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林縣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56.7萬人和37萬頭家畜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糧食畝產由紅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