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車企是如何在瘦身的路上,一去不復返的

作者:王啟鵬

“你覺得這個車好看嗎?”

關於這個問題, 你請來100位同學提問, 可能會得到101種答案, 理由也很清楚, 用媒體老濕常說的一句話來解釋, 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啊”。

但是很多車評人在評價新車時說出這句話, 又會讓你感覺到奇怪, 甚至有點憤怒, 所有的造型都見仁見智, 在使用者那裡卻只有簡單的美與醜, 如果媒體再不做二度詮釋, “設計還有什麼意義?設計師還有什麼意義?”當然這也是一個歷史留下的難題, 是一個能讓每一個設計師變成哲學家的問題。

不過關於汽車的設計, 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明明自己特枯燥地熬夜畫圖(全世界所有一線的設計師概莫如此),

明明自己的靈感已經如即將枯竭的油燈, 總有些設計師表現得閒庭信步——好像一邊喝著咖啡, 一邊抽著雪茄, 一邊撩撥著對面的長腿羅馬尼亞小妹, 一邊完成了設計手稿……這麼說, 媒體同學們會覺得高大上啊, 產品有溢價啊。 ”

所以你真的能Get到設計師那一晚上的創作靈感嗎?我認為夠嗆, 你可能觸摸到的, 都是些浮于表面的解讀, 然後傳遞給消費者的, 是另外一副模樣。

所以當下許多企業越來越重視汽車設計方面的宣傳,

這很有必要, 風神, 馬自達, 傳祺等品牌都在做這樣的事情。 尤其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 車子的設計不僅僅是自身的表達, 更是消費者情感的寄託。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另外一個重點, 是汽車設計又一個層面的東西, 來討論一下年輕化的問題。 現階段車企談論最多的是年輕化, 10年以上的“老品牌”尤其重視, 品牌要求年輕有活力, 產品自然也不能落下了, 總不能企業大佬們身體力行, 天天和00後混在一起, 車子卻還像上個世紀的產物一樣。

自上而下的年輕化塑造, 我們大致看產品就好了。 多數車企選擇瘦身, 來體現年輕的體態, Pony Car是美國人玩兒的, 在中國水土不服, 因為肌肉太大了, 中國人hold不住, 所以那些不太臃腫, 還略帶一點塑形會更適合中國人的口味。

在我印象裡, 16年改款君越和8代凱美瑞是近些年裡典型的代表。

而且以前的汽車設計很有趣,有的很歡樂,有的很萌,有的很凶,每一個長得都像是表情包一樣,但是這些車型逐漸演變,變得越來越商業化,從冷冰冰的生產線出來的模型都沒了生機,這些車型有的停產,比如甲殼蟲,有的逐漸變成了大眾的樣子,你看到街上所有的車子,似乎都長著同一副面孔。企業所謂的年輕,可能離真正年輕的消費者越來越遠了。

SUV的年輕和轎車還不太一樣。基於本身結構不同,設計難點也不同。這就好比我們寫字,一個字寫的越大,也就越難寫漂亮,SUV的設計也是這個道理,另外在整個汽車長河中,SUV是很年輕的,也正是因此,SUV的設計也很狹隘,犀利如大牛Urus,恢弘如路虎攬勝,跨界如寶馬coupe,新奇如吉利領克,大眾如大眾大眾……

除此再也跳不出這些設計風向,那企業針對SUV是如何進行年輕化塑造的?SUV太瘦了空間就沒啦,那就不叫SUV了。所以企業通常在線條上做文章,用更鋒利,更筆直的線條,刻畫在機蓋和腰身上,讓人視覺上覺得生機勃勃,有衝勁。

有人選擇瘦身,有人選擇做髮型,用顏色抓人們眼球。把邁巴赫雙色車身的想法用到平民級車上,用極亮眼的色系,或高對比,打造不一樣的視覺效果。服裝品牌中,國內的太平鳥就是靠著顏色和定位差異實現的逆襲。

在玩兒年輕趕潮流的年代,真的可以學學這些企業:名爵是玩兒的最high的,本田是玩兒的最到位的,日產是玩兒的最高端的……

年輕化沒有一個最終的形態,用戶在變,企業也在時刻改變。就這樣,車企在年輕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而且以前的汽車設計很有趣,有的很歡樂,有的很萌,有的很凶,每一個長得都像是表情包一樣,但是這些車型逐漸演變,變得越來越商業化,從冷冰冰的生產線出來的模型都沒了生機,這些車型有的停產,比如甲殼蟲,有的逐漸變成了大眾的樣子,你看到街上所有的車子,似乎都長著同一副面孔。企業所謂的年輕,可能離真正年輕的消費者越來越遠了。

SUV的年輕和轎車還不太一樣。基於本身結構不同,設計難點也不同。這就好比我們寫字,一個字寫的越大,也就越難寫漂亮,SUV的設計也是這個道理,另外在整個汽車長河中,SUV是很年輕的,也正是因此,SUV的設計也很狹隘,犀利如大牛Urus,恢弘如路虎攬勝,跨界如寶馬coupe,新奇如吉利領克,大眾如大眾大眾……

除此再也跳不出這些設計風向,那企業針對SUV是如何進行年輕化塑造的?SUV太瘦了空間就沒啦,那就不叫SUV了。所以企業通常在線條上做文章,用更鋒利,更筆直的線條,刻畫在機蓋和腰身上,讓人視覺上覺得生機勃勃,有衝勁。

有人選擇瘦身,有人選擇做髮型,用顏色抓人們眼球。把邁巴赫雙色車身的想法用到平民級車上,用極亮眼的色系,或高對比,打造不一樣的視覺效果。服裝品牌中,國內的太平鳥就是靠著顏色和定位差異實現的逆襲。

在玩兒年輕趕潮流的年代,真的可以學學這些企業:名爵是玩兒的最high的,本田是玩兒的最到位的,日產是玩兒的最高端的……

年輕化沒有一個最終的形態,用戶在變,企業也在時刻改變。就這樣,車企在年輕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