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你要節省你的社交

真與偽

我走在街上, 一路朝熟人點頭微笑;我舉起酒杯, 聽著應酬話, 用笑容答謝;我坐在—群妙語連珠的朋友中, 自己也說著俏皮話,

讚賞或得意地大笑……

在所有這些時候, 我心中會突然響起一個聲音:“這不是我!”於是, 笑容凍結了。 莫非笑是社會性的, 真實的我永遠悲苦, 從來不笑?

多數時候, 我是獨處的, 我曾慶倖自己借此避免了許多虛偽。 可是, 當我關起門來寫作時, 我怎能擔保已經把公眾的趣味和我的虛榮心也關在了門外, 因而這個正在寫作的人必定是真實的我呢?

“成為你自己!”——這句話如同一切道德格言一樣知易行難。 我甚至無法判斷, 我究竟是否已經成為了我自己。 角色在何處結束, 真實的我在何處開始, 這界限是模糊的。 有些角色僅是服飾, 有些角色卻已經和我們的軀體生長在一起, 如果把它們一層層剝去, 其結果比剝蔥頭好不了多少。

演員尚有卸妝的時候, 我們卻生生死死都離不開社會的舞臺。 在他人目光的注視下, 甚至隱居和自殺都可以是在扮演一種角色。 也許, 只有當我們扮演某個角色露出破綻時, 我們才得以一窺自己的真實面目。

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 然後把模子打碎了。 ”這話聽起來自負, 其實適用於每一個人。 可惜的是, 多數人忍受不了這個失去了模子的自己, 於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 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

我知道, 一個人不可能也不應該脫離社會而生活。 然而, 有必要節省社會的交往。 我不妨和他人交談, 但要更多地直接向上帝和自己說話。 我無法一勞永逸地成為真實的自己, 但是, 倘若我的生活中充滿著僅僅屬於我的不可言說的特殊事物,

我也就在過一種非常真實的生活了。

逃避與尋找

我是喜歡獨處的, 不覺得寂寞。 我有許多事可做:讀書, 寫作, 回憶, 遐想, 沉思, 等等。 做著這些事的時候, 我相當投入, 樂在其中, 內心很充實。

但是, 獨處並不意味著和自己在一起。

在我潛心讀書或寫作時, 我很可能是和想像中的作者或讀者在一起。

直接面對自己似乎是一件令人難以忍受的事, 所以人們往往要設法逃避。 逃避自我有二法, 一是事務, 二是消遣。 我們忙於職業上和生活上的種種事務, 一旦閑下來, 又用聊天、娛樂和其他種種消遣打發時光。 對於文人來說, 讀書和寫作也不外是一種事務或一種消遣, 比起鬥雞走狗之輩, 誠然有雅俗之別, 但逃避自我的實質則為一。

然而, 有這樣一種時候, 我翻開書, 又合上, 拿起筆, 又放下, 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 找不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只覺得心中彌漫著一種空虛悵惘之感。 這是無聊襲來的時候。

當一個人無所事事而直接面對自己時,

便會感到無聊。 在通常情況下, 我們仍會找些事做, 儘快逃脫這種境遇。 但是, 也有無可逃脫的時候, 我就是百事無心, 不想見任何人, 不想做任何事。

自我似乎喜歡捉迷藏, 如同蒙田所說:“我找我的時候找不著;我找著我由於偶然的邂逅比由於有意的搜尋多。 ”無聊正是與自我邂逅的一個契機。 這個自我, 擺脫了一切社會的身分和關係, 來自虛無, 歸於虛無。 難怪我們和它相遇時, 不能直面相視太久, 便要匆匆逃離。 可是, 讓我多堅持一會兒吧, 我相信這個可怕的自我一定會教給我許多人生的真理。

自古以來, 哲人們一直叮嚀我們:“認識你自己!”卡萊爾卻主張代之以一個“最新的教義”:“認識你要做和能做的工作!”因為一個人永遠不可能認識自己, 而通過工作則可以使自己成為完人。我承認認識自己也許是徒勞之舉,但同時我也相信,一個人倘若從來不想認識自己,從來不肯從事一切無望的精神追求,那麼,工作決不會使他成為完人,而只會使他成為庸人。

而通過工作則可以使自己成為完人。我承認認識自己也許是徒勞之舉,但同時我也相信,一個人倘若從來不想認識自己,從來不肯從事一切無望的精神追求,那麼,工作決不會使他成為完人,而只會使他成為庸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