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社會公益之思

【目前中國社會公益組織數量偏少、組織體系發育還很不成熟, 應有的功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無論其外部發展環境還是自身發展水準, 都需要提高】

□章宇軒

筆者以前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參加夏校時, 曾發起了旨在幫助委內瑞拉窮人家庭獲得必備藥箱從而避免因病致貧的Ventreat專案, 並開始關注社會公益活動問題。

回國後, 筆者就找了包括一些金融公司和真愛夢想基金會等社會公益組織, 希望能募集資金採購藥品, 然而卻未達到預期目的。 其實際情況與之前參與組織過的捐贈衣物、書本等活動大不一樣。

首先是募集資金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國有企業由於審計嚴格, 一般不會在預算外支出公益捐款。 其他企業很少有公益資助預算, 公益資助金額和項目選擇也往往基於企業家個人情感。 社會公益組織募集的資金有事先約定的特定用途, 很難調整作為他用。 其次是很多人不理解:國內需要公益支出的地方太多了, 為什麼要資助委內瑞拉?第三是捐贈過程中遇到的操作問題。 在中國採購藥品和出口到委內瑞拉都有嚴格的法律規定, 誰去辦理相關手續?到當地後, 怎麼確保藥箱能發放到需要的人手上?誰對藥品的正確使用宣傳和保質期的管理負責?誰來回收處理過期藥品?誰來評估專案成效?

沒想到一個簡單的社會公益專案居然涉及這麼多環節,

並且很難找到專業機構來幫助推進。 可以說, 國內社會公益組織還缺乏專業性和規模化, 發展還不充分。 鑒此, 筆者走訪調研並思考如何推動中國社會公益活動的發展。

當前開展社會公益活動面臨的難題

目前中國社會公益組織數量偏少, 組織體系發育還很不成熟, 應有的功能還沒得到很好的發揮, 無論其外部發展環境還是自身發展水準都需要提高。

第一, 社會公益組織自身建設困難重重。 管理資金規模普遍較小, 公益籌資管道少, 資金主要來源於捐贈收入, 包括企業捐贈、政府配資和其他基金捐贈以及部分網路捐贈。 面向公眾的募資能力不足, 募資金額不穩定;社會公益項目選擇不夠專業、精准;專案持續追蹤、評估困難,

缺乏專業的運營管理人員;公益組織工作人員薪酬水準較低, 難以吸引高層次人才, 而且人員流失嚴重, 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從事社會公益組織工作。

第二, 社會公益組織缺乏公信度。 社會公益事業的成敗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能否取得社會信任。 不少人對社會公益組織的信任度不夠, 捐款意願不足。 有人質疑“帶著私心做公益就不算是真公益”, “捐助型的公益, 捐助者和受助者的身份地位、心理應該平等”。 公眾對如何做慈善公益的認識深淺不一。 一些企業開始更多地依靠內部部門來做慈善公益。 也有人擔心腐敗、低效率和破壞生態環境等問題。

第三, 從輿論環境看,

媒體對於社會公益本身和社會公益帶來的實際救助效果往往缺乏關注。 一些媒體更期望社會公益成為對富人的一種道德制約, 希望借此調整日漸突出的貧富分化問題。 公眾媒體對於社會公益組織到底應該如何使用募集資金有爭議;對於到底能不能用募捐來的錢擴大宣傳, 然後募捐更多的錢, 態度不一。 比如, 對是否應該在電視臺黃金時間段發佈廣告以獲取更多的關注等問題, 爭議很大。

第四, 對社會公益組織缺乏有效監管。 儘管目前政府出臺了一些相關的行政法規, 但針對社會公益組織的監管機制並不完善。 目前, 社會公益組織還沒有建立起公開透明的資訊披露制度, 沒有獨立的協力廠商評估和社會輿論監督機制。

筆者認為, 這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經驗。 如美國社會公益組織數量龐大, 政府監管主要以國稅局和州司法部門為主, 但大量的監督依靠公眾和新聞媒體。 法律要求社會公益組織將年度財務情況在網上公佈以供公眾查詢, 接受社會輿論和大眾傳媒的監督。 這種監管機制, 淘汰了一些不規範的社會公益組織, 促使社會公益活動越來越透明規範, 社會公信力也因此增強, 因而形成了良性迴圈。

第五, 社會公益組織缺乏理論指導。 目前國內對於社會公益組織的功能、定位、模式、運營、發展等方面研究成果不多。 急需加強理論研究, 形成成果並用於指導社會公益實踐。

改進社會公益活動的思考和建議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還提出了進一步推進社會組織、慈善事業、志願服務發展的要求。為此,需要多點發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社會公益活動發展。加快培育和發展社會公益組織的過程,也是社會建設和制度創新的過程。

在社會環境層面,宣導公益,褒揚善行。積極消除公眾誤解和偏見,樹立社會公益組織正面形象,通過納入教育評價、給予企業法人和個人以財稅優惠等激勵機制,鼓勵公眾參與。社會輿論和各類媒體加大對社會公益組織的正面宣傳,增強社會公益組織從業人員和參與者的榮譽感。加強對於社會公益組織及其活動的全面監督機制,建立獨立協力廠商評估和資訊公開披露制度,鼓勵社會大眾參與監督,推進社會公益組織良性發展。加強社會公益活動理論研究和專業化人才培養。

在社會公益組織自身建設層面,迫切需要完善章程和管理規範,設立科學合理的組織架構,加強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建設,加大對公益活動的宣傳推廣力度,樹立社會公益活動的良好品牌形象和口碑。

(作者單位為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學)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還提出了進一步推進社會組織、慈善事業、志願服務發展的要求。為此,需要多點發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社會公益活動發展。加快培育和發展社會公益組織的過程,也是社會建設和制度創新的過程。

在社會環境層面,宣導公益,褒揚善行。積極消除公眾誤解和偏見,樹立社會公益組織正面形象,通過納入教育評價、給予企業法人和個人以財稅優惠等激勵機制,鼓勵公眾參與。社會輿論和各類媒體加大對社會公益組織的正面宣傳,增強社會公益組織從業人員和參與者的榮譽感。加強對於社會公益組織及其活動的全面監督機制,建立獨立協力廠商評估和資訊公開披露制度,鼓勵社會大眾參與監督,推進社會公益組織良性發展。加強社會公益活動理論研究和專業化人才培養。

在社會公益組織自身建設層面,迫切需要完善章程和管理規範,設立科學合理的組織架構,加強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建設,加大對公益活動的宣傳推廣力度,樹立社會公益活動的良好品牌形象和口碑。

(作者單位為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