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有多久沒陪孩子吃晚餐了,家人共進晚餐不止於溫馨

忙碌了一周, 今天你能按時下班嗎?這周你有多少天沒能和孩子一起吃晚餐?小淘提醒, 和孩子共進晚餐, 不僅僅能提升親子關係, 更能促進家庭教育。 分享一篇黃琦的《家人共進晚餐價值不止於溫馨》(有刪改), 希望今晚能有更多家長和孩子共進晚餐。

許多父母都很珍惜家人共進晚餐的溫馨時刻, 卻未必懂得“溫馨”背後還蘊含著巨大的平臺和豐富的機會。

美食飄香、家人圍坐的餐桌, 是父母對孩子實施家庭教育最尋常的平臺;低語淺笑的晚餐時光, 是父母對孩子實施家庭教育最自然的機會。

一個人的許多習慣和素養都是在餐桌上形成的,

吃相反映素養, 吃相反映品位, 吃相反映家境, 吃相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晚餐是加深親子交流的好時段

一家人要想持續和睦相處, 就需要不斷交流思想、增進感情。 白天各忙各的, 坐下來輕鬆享用晚餐,

就是交流的絕佳時間。 一家人可以彼此敘說經歷、分享認識, 可喜之事舉家同慶, 可惡之人同仇敵愾, 歡樂共用, 惆悵同當。

交談間, 父母能發現孩子對事對人的認識發生偏頗的端倪, 並可以借看似不經意的提醒糾正孩子不正確的價值觀。

有的家庭秉承“吃飯不言、睡覺不語”的古訓, 全家默默無語、相對無言, 嚴肅得像完成任務似的, 各自吃完了事, 大不可取。

餐桌是進行禮儀教育的好平臺

餐桌禮儀是成人社會的必備知識和素養, 相互交往、公務交流、外事活動等都繞不過去。 中國人特別重視餐桌禮儀, 從落座到進餐, 處處有講究。

對於一個個體, 公共場合稍有造次, 比如長幼無序、左挑右揀、狼吞虎嚥、大聲咀嚼等, 都會被認為是沒有家教的表現。

對於一場活動, 僅僅由於就餐座次安排不當, 就足以使活動失敗、不歡而散。 而這些知識的掌握, 特別是細節習慣的養成, 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靠的是孩子進入社會之前的不斷強化和反復訓練。

晚餐還是感恩教育的好場所

“一粥一飯, 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 恒念物力維艱。 ”感恩教育、勤儉節約教育, 要從一點一滴做起。

晚餐前後讓孩子力所能及地分擔一些家務勞動, 使其體會一頓餐食, 乃天地化育、農民耕種、父母養家、辛苦調理, 多少人的辛勞汗水蘊含其中。

“常懷感恩之心”應從生活中的每件小事起步,

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

也許有人會說, 餐桌上教育孩子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當然, 如果把餐桌當成批判台和論道場, 吃飯時動輒以過激的態度訓斥責駡孩子, 或者長篇大論地灌輸艱澀難懂的大道理, 的確會導致孩子提心吊膽、心理壓抑, 勢必影響孩子營養吸收,殃及身心健康,這當然是要杜絕的。

中國教育科學院的一項針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和2萬個小學生家長的調查報告裡,有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孩子學習好”的問題,答案之一就是“家人能每週一起共同吃三頓以上晚餐”,可見機會教育效果非凡。

父母如能正確利用好晚餐相聚的機會和平臺,把溫馨作為家庭教育的催化劑,把晚餐作為家庭教育的好載體,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自然而然,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潤物無聲、春風化雨。

*淘兒學,專注K12教育,分享有理有趣的教育資訊*

勢必影響孩子營養吸收,殃及身心健康,這當然是要杜絕的。

中國教育科學院的一項針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和2萬個小學生家長的調查報告裡,有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孩子學習好”的問題,答案之一就是“家人能每週一起共同吃三頓以上晚餐”,可見機會教育效果非凡。

父母如能正確利用好晚餐相聚的機會和平臺,把溫馨作為家庭教育的催化劑,把晚餐作為家庭教育的好載體,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自然而然,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潤物無聲、春風化雨。

*淘兒學,專注K12教育,分享有理有趣的教育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