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狼性”教育真的對孩子有好處嗎?

近日, 有一則新聞引起了國人關注。

日本青森市海水浴場每年都會舉行新年例行的空手道練習。 天還未亮, 約40名3歲至54歲的孩童和大人就已經在零下4.5度的冰冷海水和41公分厚的積雪中進行空手道練習。

據此前報導, 該慣例是為了讓參加者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挑戰完成自己1年的目標。

還記得曾經的

“哈佛女孩”嗎?

1

這是日本為培養孩子的“狼性”所舉行的活動, “狼性教育”在上個世紀末期興起于日本韓國, 隨後在本世紀初傳入中國, 在當時也使部分中國父母爭相效仿。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曾經的“哈佛女孩”劉亦婷?

18年前, 成都外國語學校一個名叫劉亦婷的小姑娘以全額獎學金被哈佛大學錄取了,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熱議。 不過, 真正讓劉亦婷走上“神壇”的, 是她的母親和繼父創作的這本書——《哈佛女孩劉亦婷》。 這本書曾經紅遍大江南北, 被無數家長老師奉為寶典。

在主打“素質培養紀實”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中, 劉亦婷的母親劉衛華曾用大量筆墨描繪了讓女兒學會堅持和忍耐的“捏冰”情節——年幼的劉亦婷和繼父打賭, 用手捏住一塊冰堅持一刻鐘, 直到她感到“有小針在手心上跳舞”。

這個劉衛華描繪為鍛煉意志力的“捏冰考驗”, 曾被許多家長視作素質教育的典範, 這也是“狼性”教育的一種凸顯, 但用現在的眼光來看, 似乎有些“殘忍”。

當然, 從母親的角度來說, 這樣的鍛煉和考驗是希望能夠磨練女兒吃苦耐勞的品質, 出發點應該是好的, 雖然談不上“虐童”這麼誇張, 但在方式方法上確實有一些欠妥的地方。

不過, 當《哈佛女孩劉亦婷》風靡全中國, 不少家長都帶著孩子挑戰了一把“捏冰”, 還有孩子將自己親身經歷的“捏冰考驗”寫成了作文。 家長們仿佛認為, 如果自己的孩子從小就經受住了“捏冰考驗”,

將來長大後也就能像劉亦婷一樣考上哈佛了……

但在此之後, 劉亦婷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我們很難從國內媒體的報導中看到劉亦婷成年後的蹤跡, 當我們翻看劉亦婷的LinkedIn帳號, 才能夠找到這位曾經的“哈佛女孩”畢業後的人生軌跡——她做過三段短期的實習, 分別是在波士頓諮詢、百事和一家對沖基金公司。

隨後自己出來打拼,在美國開了一家“睿識資本”,失敗後又合夥開了“慧恩資本”,四年後再次倒閉,她現在的身份則是“秦嶺資本”的合夥人。

“狼性”教育

為適應社會發展?

2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對孩子適度進行一些“狼性”教育,已成為眾多家長的必修課。如今,不少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往往伴隨著五六個家長的幸福包圍,不加節制的寵愛和唯恐受傷的心態,使得不少家庭養成了孩子或嬌縱慣養、或膽小怕事,缺乏耐力、身體嬌弱、集體協作意識淡薄。

有報導稱,中國孩子的身體素質,意志品質,吃苦耐勞精神和集體合作意識等,都遠遠落後于日本孩子,這也導致很多父母開始用“狼性教育”的方法去教導孩子。

2016年的父親節,5名父親與1名母親帶著他們的孩子到廣東連山金子山登山,讓孩子挑戰坡度80多度、長度500多米,幾乎垂直掛在懸崖絕壁上的天梯。為擔心孩子們中途放棄,每名父親手上都拿著竹鞭。孩子走得慢的,屁股後面就會挨上鞭子。組織者說,要讓孩子有一種帶有野性的拼搏和競爭精神,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

“狼性”教育方式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鍛煉孩子堅強的意志力,另一方面,同樣會對孩子造成一些傷害。也許他的身體、心理素質天生相對較好,但是如果換作其他孩子,一下子就把他給打趴下了,這個時候,殘酷的“狼性”教育對孩子來說,是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

3

“狼性”教育近年來屢被衝擊,有著深刻的現實背景。一方面是國人體質的每況愈下,“溫室中的花朵”,使得孩子從身體到心理素質,呈現出全面的下滑。另一方面則是近鄰的日韓,則以“狼性”教育而塑造全民健康的體魄,這其間尤其做到了“從娃娃抓起”。比如我們常常看到和聽到,冬天無論多冷,日本幼稚園的孩子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日本媽媽常說:“是啊,孩子送幼稚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

然而很多時候,有圖未必就有真相。長期居住在日本的國內教育專家指出,日本孩子冬天穿得少,其實有著客觀的氣候和社會環境因素。一方面日本很少有極寒天氣,普遍都在零度以上;另一方面,社會環境設施的完備,使得日本的各種室內可以達到“四季如春”的程度。還有就是孩子穿的短衣短褲中具有保暖性,再加上其長期以來注重的素質教育,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穿衣少”的狀態。

對此,心理諮詢師也指出:採取極端的方法教育出的孩子性格會有缺陷,他們或許偏執,或許冷酷,或許輕狂……他們會用所接受的極端方法對待這個世界,對待所有的人。心理諮詢師建議各位家長注意方式方法,在冷酷的訓練中,不僅沒有健全孩子的人格,反而埋下不可理喻的種子,造成孩子的叛逆。所以光讓孩子有“狼性”不行,還要保證他們健康成長。

近些年的教育大環境下,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要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盲目去追求“狼性教育”又或者是“精英教育”,讓孩子從小就開始接受這樣嚴厲的教導,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同樣有兩面性。“狼性教育往往強調‘前進’,注重積極、優秀的一面,定下一個目標,就要達到。

但是,退也是一種人生藝術,在有些時候,要懂得去服輸、認輸,這比堅持更加需要勇氣。因此建議給孩子的教育增加一定的“韌性”,要讓他懂得,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該迂回前進,什麼時候該放棄,如果僅僅強調前進和堅持,如果有一天他遇到挫折的話,也會走到另一個極端。

“狼性”教育照抄照搬?

4

14年末在網上盛傳一段視頻。視頻顯示,一名中年男子將看起來年約1歲、沒有穿衣服的男嬰,放在花園的水龍頭下洗澡。娃娃的母親羅春說,給娃娃洗冷水澡,是一種鍛煉娃娃的方式。

此刻,孩子完全成了大人的試驗品。網友們認為的“殘忍”,自然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孩子的冷暖需要家長去體驗,若是家長自己都害怕冷水的刺骨,就不應當拿孩子作為實驗;二是這完全超過了常規的方式方法,極端的做法所帶來的風險,也會讓人對其初衷和目的同時產生懷疑。

美國孩子不留作業,日本孩子冬天穿短褲,芬蘭大學不許排名……每一個國家總是以不同的形態呈現,從而可以成為座標讓我們不斷地參照。“冷水洗身”式鍛煉其實是個美麗的誤會,每一個教育體系的形成,都跟一個國家的社會結構、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緊密結合,如果照抄照搬就可能適得其反。

“冷水洗身”式鍛煉並不是想當然的隨便實施,其背後有著科學方法和健全的保障所支撐,同時全民的認可也使之形成了一脈相承的理念,並固化成自有的民族特點和文化特性。相反,若是不計區別和不較內情地照抄照搬,我們就會陷入一種教育誤區,並因為手段的極端化和不科學,而造成對孩子的真正傷害。或許,建立理性而具有包容度的共識,才是“冷水洗身”式鍛煉,也是“狼性”教育所引發的反思。

我們忘了狼身上最寶貴的特質

5

狼,並不是這個星球上最厲害的肉食動物,它甚至要弱於獅子和豹。狼屬於群居型動物,當群狼出現時恐怕沒有幾個動物是他們的對手。其實當我們回過頭來再來仔細分析“狼性教育”時我們會發現:很多國人曲解了“狼性”教育的本質。

我們一直提倡學習“狼性”教育,是要學習狼身上的勇猛、意志,同時也不要忘記狼身上最寶貴的品質:“團結協作”。

在開篇的日本人在冰雪中練習空手道活動,是由不同年齡段的人群組成的40人的隊伍一起練習,這也預示著他們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去磨練自己的意志力,以及提升他們團隊間的凝聚力,狼性教育一直都不是只有孩子才做的事。“狼性”教育也不是一時的,在人的一生中,或許每個人都需要類似的活動去時刻警醒自己,這或許是他們舉辦這項活動的初衷吧。

“狼性”教育傳入中國也有很多年了,但是目前來看,能夠成才的孩子屈指可數。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後期成長也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這不免讓我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自己所謂的“狼性”教育,到底有沒有從根上去改變孩子的一生,還是給孩子留下了童年的陰影?每位元家長是不是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去制定屬於自己的教育方式?

分別是在波士頓諮詢、百事和一家對沖基金公司。

隨後自己出來打拼,在美國開了一家“睿識資本”,失敗後又合夥開了“慧恩資本”,四年後再次倒閉,她現在的身份則是“秦嶺資本”的合夥人。

“狼性”教育

為適應社會發展?

2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對孩子適度進行一些“狼性”教育,已成為眾多家長的必修課。如今,不少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往往伴隨著五六個家長的幸福包圍,不加節制的寵愛和唯恐受傷的心態,使得不少家庭養成了孩子或嬌縱慣養、或膽小怕事,缺乏耐力、身體嬌弱、集體協作意識淡薄。

有報導稱,中國孩子的身體素質,意志品質,吃苦耐勞精神和集體合作意識等,都遠遠落後于日本孩子,這也導致很多父母開始用“狼性教育”的方法去教導孩子。

2016年的父親節,5名父親與1名母親帶著他們的孩子到廣東連山金子山登山,讓孩子挑戰坡度80多度、長度500多米,幾乎垂直掛在懸崖絕壁上的天梯。為擔心孩子們中途放棄,每名父親手上都拿著竹鞭。孩子走得慢的,屁股後面就會挨上鞭子。組織者說,要讓孩子有一種帶有野性的拼搏和競爭精神,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

“狼性”教育方式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鍛煉孩子堅強的意志力,另一方面,同樣會對孩子造成一些傷害。也許他的身體、心理素質天生相對較好,但是如果換作其他孩子,一下子就把他給打趴下了,這個時候,殘酷的“狼性”教育對孩子來說,是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

3

“狼性”教育近年來屢被衝擊,有著深刻的現實背景。一方面是國人體質的每況愈下,“溫室中的花朵”,使得孩子從身體到心理素質,呈現出全面的下滑。另一方面則是近鄰的日韓,則以“狼性”教育而塑造全民健康的體魄,這其間尤其做到了“從娃娃抓起”。比如我們常常看到和聽到,冬天無論多冷,日本幼稚園的孩子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日本媽媽常說:“是啊,孩子送幼稚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

然而很多時候,有圖未必就有真相。長期居住在日本的國內教育專家指出,日本孩子冬天穿得少,其實有著客觀的氣候和社會環境因素。一方面日本很少有極寒天氣,普遍都在零度以上;另一方面,社會環境設施的完備,使得日本的各種室內可以達到“四季如春”的程度。還有就是孩子穿的短衣短褲中具有保暖性,再加上其長期以來注重的素質教育,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穿衣少”的狀態。

對此,心理諮詢師也指出:採取極端的方法教育出的孩子性格會有缺陷,他們或許偏執,或許冷酷,或許輕狂……他們會用所接受的極端方法對待這個世界,對待所有的人。心理諮詢師建議各位家長注意方式方法,在冷酷的訓練中,不僅沒有健全孩子的人格,反而埋下不可理喻的種子,造成孩子的叛逆。所以光讓孩子有“狼性”不行,還要保證他們健康成長。

近些年的教育大環境下,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要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盲目去追求“狼性教育”又或者是“精英教育”,讓孩子從小就開始接受這樣嚴厲的教導,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同樣有兩面性。“狼性教育往往強調‘前進’,注重積極、優秀的一面,定下一個目標,就要達到。

但是,退也是一種人生藝術,在有些時候,要懂得去服輸、認輸,這比堅持更加需要勇氣。因此建議給孩子的教育增加一定的“韌性”,要讓他懂得,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該迂回前進,什麼時候該放棄,如果僅僅強調前進和堅持,如果有一天他遇到挫折的話,也會走到另一個極端。

“狼性”教育照抄照搬?

4

14年末在網上盛傳一段視頻。視頻顯示,一名中年男子將看起來年約1歲、沒有穿衣服的男嬰,放在花園的水龍頭下洗澡。娃娃的母親羅春說,給娃娃洗冷水澡,是一種鍛煉娃娃的方式。

此刻,孩子完全成了大人的試驗品。網友們認為的“殘忍”,自然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孩子的冷暖需要家長去體驗,若是家長自己都害怕冷水的刺骨,就不應當拿孩子作為實驗;二是這完全超過了常規的方式方法,極端的做法所帶來的風險,也會讓人對其初衷和目的同時產生懷疑。

美國孩子不留作業,日本孩子冬天穿短褲,芬蘭大學不許排名……每一個國家總是以不同的形態呈現,從而可以成為座標讓我們不斷地參照。“冷水洗身”式鍛煉其實是個美麗的誤會,每一個教育體系的形成,都跟一個國家的社會結構、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緊密結合,如果照抄照搬就可能適得其反。

“冷水洗身”式鍛煉並不是想當然的隨便實施,其背後有著科學方法和健全的保障所支撐,同時全民的認可也使之形成了一脈相承的理念,並固化成自有的民族特點和文化特性。相反,若是不計區別和不較內情地照抄照搬,我們就會陷入一種教育誤區,並因為手段的極端化和不科學,而造成對孩子的真正傷害。或許,建立理性而具有包容度的共識,才是“冷水洗身”式鍛煉,也是“狼性”教育所引發的反思。

我們忘了狼身上最寶貴的特質

5

狼,並不是這個星球上最厲害的肉食動物,它甚至要弱於獅子和豹。狼屬於群居型動物,當群狼出現時恐怕沒有幾個動物是他們的對手。其實當我們回過頭來再來仔細分析“狼性教育”時我們會發現:很多國人曲解了“狼性”教育的本質。

我們一直提倡學習“狼性”教育,是要學習狼身上的勇猛、意志,同時也不要忘記狼身上最寶貴的品質:“團結協作”。

在開篇的日本人在冰雪中練習空手道活動,是由不同年齡段的人群組成的40人的隊伍一起練習,這也預示著他們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去磨練自己的意志力,以及提升他們團隊間的凝聚力,狼性教育一直都不是只有孩子才做的事。“狼性”教育也不是一時的,在人的一生中,或許每個人都需要類似的活動去時刻警醒自己,這或許是他們舉辦這項活動的初衷吧。

“狼性”教育傳入中國也有很多年了,但是目前來看,能夠成才的孩子屈指可數。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後期成長也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這不免讓我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自己所謂的“狼性”教育,到底有沒有從根上去改變孩子的一生,還是給孩子留下了童年的陰影?每位元家長是不是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去制定屬於自己的教育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