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男方不能全款買房,結婚泡湯?!我們是不是非要那麼急迫不可?

去年年底,

當“佛系”被視為妥協和逃避的代名詞時,

似乎也沒有人問過,

為什麼我們非要那麼急迫不可?

01

請向下滑動閱讀

看完兩人的對話你就明白,

其實兩人爭執的並不是買不買房,

而是“全款買房”還是“貸款買房”。

是的, 連貸款買婚房都不被接受,

必須一次性全款拿下。

事件一出, 有人感歎愛情最後還是輸給了現實;

有人吐槽女方要求太多, 愛攀比;

有人說雙方門不當戶不對……

而在舍爺看來, 整個事件中, 最大的問題,

是這個女孩太急。

因為太急,

所以她想著一蹴而就, 一結婚就車子房子齊全;

因為太急,

所以她不願意與另一半一起奮鬥, 背負貸款;

因為太急,

她想一開始就達到圓滿的頂點,

哪怕要花掉男方父母所有的積蓄;

因為太急,

所以婚姻被看成了一場交易, 誰也不肯吃虧。

太急迫的結果, 卻是雞飛蛋打。

02

第二個故事,來說說樸樹。

去年年底時,他在節目中演唱李叔同的《送別》,

然後潸然淚下。

樸樹愛死了《送別》,他甚至說:

“一個人一生能寫出這樣的詞,真可以死而無憾。”

其實每次樸樹上熱門,都會讓人有點傷感。

和那些時不時靠炒作、罵戰甚至出軌刷存在感的明星相比,

樸樹在這方面幾乎完全屬於“失蹤人口”。

2016年11月22日,

則要追溯到2015年10月20日,

但每次只要樸樹有點風吹草動,

就會震動大批歌迷甚至整個圈子的神經。

這,是為什麼?

在《十二年》中,樸樹給講了個這樣的故事——

“前幾天讀到這樣的故事。某人善畫竹,名滿天下。可他的老師對他說,你尚未入門。問:如何得入。答:要在心裡覺得你就是竹子。其人乃去,終日站在竹林中。風起。竹搖。其人亦搖。如此十年過去。一日,師往探之,見其在竹林中閉目凝神,隨風搖擺。師視良久說,好了,可這還不夠,你要忘掉你是竹子這件事。又三年。師複探之,曰,汝成矣。”

在文章的最後,樸樹說:

“我喜歡這種對待時間的態度。

我們是不是非要那麼急迫不可?”

03

第3個故事,

要說的是前一陣作品拍出了9個億的那位主兒。

30歲,還在“摸索人生方向”,

50多歲,還是個一無所有的北漂,

67歲才買房,快70歲才成名,

83歲還在搞對象生小孩……

這位元“慢”到無與倫比的主兒,

在去年12月17日,

他的《山水十二條屏》拍出了9.315億,

創了中國藝術品的拍賣新紀錄。

他就是齊白石。

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

不急不躁,終成大家。

不用強求,好酒不怕年頭長,懂得來。

活出自己的節奏,慢慢走,腳踏實地。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我不著急。

04

在90後都著急忙慌地“脫髮”“胃疼”,

甚至“出家”的當下;

在“喪”、“中年危機”、“保溫杯”、“油膩”,

成為刷屏關鍵字的年代;

為了房子,為了車子,為了事業,為了財務自由,

好像“成功”成為了唯一的評判標準。

“男到中年不如狗,女到中年狗都嫌”,

似乎所有人都心事重重,都疲憊不堪。

木心先生有首很有名的《從前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那個“慢”的時代,愛情遠比現在堅韌和牢固,

那時的人沒有那麼多的顧慮,沒有那麼多的算計,

只想著見此良人,便要一生一世。

那時的人喜歡這樣的句子: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現在一切都太快了,所有人都急迫難耐,

再沒有這樣樸實的安全感。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欲速不達過猶不及

匆匆趕路,莫名浮躁,名和利的誘惑,

怎能不累?

人生其實是場漫長的馬拉松,

修的是一顆心。

慢下來吧,把日子過成詩,

自然而然。

人生旅途中的風景,

其實挺美的。

-------------------------------------------------------------------

文字為茶邊求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

02

第二個故事,來說說樸樹。

去年年底時,他在節目中演唱李叔同的《送別》,

然後潸然淚下。

樸樹愛死了《送別》,他甚至說:

“一個人一生能寫出這樣的詞,真可以死而無憾。”

其實每次樸樹上熱門,都會讓人有點傷感。

和那些時不時靠炒作、罵戰甚至出軌刷存在感的明星相比,

樸樹在這方面幾乎完全屬於“失蹤人口”。

2016年11月22日,

則要追溯到2015年10月20日,

但每次只要樸樹有點風吹草動,

就會震動大批歌迷甚至整個圈子的神經。

這,是為什麼?

在《十二年》中,樸樹給講了個這樣的故事——

“前幾天讀到這樣的故事。某人善畫竹,名滿天下。可他的老師對他說,你尚未入門。問:如何得入。答:要在心裡覺得你就是竹子。其人乃去,終日站在竹林中。風起。竹搖。其人亦搖。如此十年過去。一日,師往探之,見其在竹林中閉目凝神,隨風搖擺。師視良久說,好了,可這還不夠,你要忘掉你是竹子這件事。又三年。師複探之,曰,汝成矣。”

在文章的最後,樸樹說:

“我喜歡這種對待時間的態度。

我們是不是非要那麼急迫不可?”

03

第3個故事,

要說的是前一陣作品拍出了9個億的那位主兒。

30歲,還在“摸索人生方向”,

50多歲,還是個一無所有的北漂,

67歲才買房,快70歲才成名,

83歲還在搞對象生小孩……

這位元“慢”到無與倫比的主兒,

在去年12月17日,

他的《山水十二條屏》拍出了9.315億,

創了中國藝術品的拍賣新紀錄。

他就是齊白石。

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

不急不躁,終成大家。

不用強求,好酒不怕年頭長,懂得來。

活出自己的節奏,慢慢走,腳踏實地。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我不著急。

04

在90後都著急忙慌地“脫髮”“胃疼”,

甚至“出家”的當下;

在“喪”、“中年危機”、“保溫杯”、“油膩”,

成為刷屏關鍵字的年代;

為了房子,為了車子,為了事業,為了財務自由,

好像“成功”成為了唯一的評判標準。

“男到中年不如狗,女到中年狗都嫌”,

似乎所有人都心事重重,都疲憊不堪。

木心先生有首很有名的《從前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那個“慢”的時代,愛情遠比現在堅韌和牢固,

那時的人沒有那麼多的顧慮,沒有那麼多的算計,

只想著見此良人,便要一生一世。

那時的人喜歡這樣的句子: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現在一切都太快了,所有人都急迫難耐,

再沒有這樣樸實的安全感。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欲速不達過猶不及

匆匆趕路,莫名浮躁,名和利的誘惑,

怎能不累?

人生其實是場漫長的馬拉松,

修的是一顆心。

慢下來吧,把日子過成詩,

自然而然。

人生旅途中的風景,

其實挺美的。

-------------------------------------------------------------------

文字為茶邊求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