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考驗你有沒有教養的時候到了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 就藏在這個不起眼的地方

原創 精讀 2018-01-16 10:22:04

世界上有太多的巨嬰症患者, 他們無法做到將心比心, 無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梁曉聲說過:文化就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教養, 有時候就體現在細枝末節的地方。

這不但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行為表現, 更是一種對他人的體諒與關懷。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 就藏在這個不起眼的地方。

01

視頻中, 在高鐵將要關門時, 該女子始終霸佔在車門處, 阻擋車門關閉。

列車工作人員對她不斷進行勸說, 告訴她這是違法行為, 會影響其他高鐵的抵達時間。

車上的乘客也圍了過來, 指責因為她一個人耽誤整車人出行, 甚至還可能引發危險。

但她仍不為所動, 執拗地用身體強行阻擋車門的關閉, 理直氣壯地說:“等我老公過來, 我才進來。 ”

要全車人等一個人?瑪麗蘇電視劇都不敢這麼寫。

更何況, 這不是路邊隨招即停的計程車, 而是准點發車、調度通訊系統全國聯網的高鐵。

從來都是只有人等車, 沒有車等人的。

一車人都沒有過錯, 及時檢票等車了, 憑什麼一起為你們家的遲到撒野買單呢?

這件事在網上發酵後, 女子的身份被查明, 竟然是某小學的教導處副主任。

有和她同一個社區的網友稱, 這名羅老師, 平時上電梯也是這樣, 把門扒著讓一電梯的人等她老公。

看來, 這位羅老師習慣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沒有考慮過是否給別人添了麻煩。

梁曉聲說過:文化就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教養和文化, 有時候確實與學歷和身份無關。

我們會看到:

女博士自己誤機卻甩工作人員巴掌, 並理直氣壯地反問:我就遲到5分鐘怎麼了?

湖南某高校新生, 要求學長學姐幫他背行李, 被拒絕後連吐髒字破口大駡, 儼然把自己當成宇宙的中心。

這樣的新聞, 還少嗎?

這類人群, 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絲毫不曾考慮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多少麻煩。

而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回應時, 又會惱羞成怒, 不惜撒潑耍狠來逼對方屈服。

有人說:一個人, 最起碼要有“因為自己給別人添了麻煩而感到不好意思”的自覺, 才談得上最基本的教養。

深以為然。

有一種教養, 叫做“不給別人添麻煩”。 看似不起眼, 卻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石。

02

一位叫“Judy”的空姐, 曾經講過關于劉詩詩的一件事。

因為職業關係, 空姐們經常會見到各種大咖明星們, 飛得久了各種各樣的也都見怪不怪。

那天, 劉詩詩在飛機上, 坐的是頭等艙。

飛機落地後, 空姐Judy整理頭等艙的時候發現, 劉詩詩的座位上, 被子疊得整整齊齊。

Judy瞬間被圈了粉:“頭等艙的客人, 基本都是將被子團成一團扔在腳底下, 整理好的被子一個航班都碰不到一個。 ”

有一種教養, 就是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的事, 不給別人添麻煩。

這麼一個小小的細節, 透露出的不僅僅是一種禮貌, 更多的是一顆善於換位思考的心。

同樣是發生在飛機上的一件暖心小事。

一位獨自帶著小孩的媽媽上了飛機後, 怕孩子吵鬧打擾到身邊休息的客人, 給其他旅客每人都發了一份禮物。

禮物是耳塞和兩顆糖果, 還附帶了一張信:

你好!我是來自寧坡的Wendy, 我剛剛一歲半。

這不是我第一次出門旅行了, 可是獨自帶我的媽媽還是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 畢竟飛機氣壓變化會讓我感到很煩躁。

在公共場合打擾別人的可不是好孩子, 我會盡力保持安靜的。

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 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

Wendy祝你旅途愉快喲。

有空姐和乘客非常感動地將這件事分享到朋友圈, 並表示整個航程中, 寶寶都非常乖, 沒有哭鬧, 一直在安靜地看動畫片、吃東西。

這位媽媽的周到, 體現了她的素質和教養。

很多人坐飛機、動車出行的時候, 都遭到過“熊孩子”的騷擾。

要麼拼命踢椅背、要麼全程哭鬧個不停, 讓你根本得不到一點休息的機會。

孩子不懂事,你沒辦法發火,可最氣人的是家長也不當回事。

當你實在忍無可忍地開口後,有些家長會拿萬能金句堵你的嘴:

“他還是個孩子,你一個大人跟他計較什麼呢?”

世界上有太多的巨嬰症患者,他們無法做到將心比心,無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不隨意給別人添麻煩”,或者“給別人添了麻煩而感到愧疚”的教養,整個社會想必會減少許多矛盾。

03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視頻,是在日本一家24小時超市拍的。

淩晨3點,一位坐著輪椅的老人來買東西。他要買農藥,給家裡的菜園子殺蟲。

超市的店員問他為什麼要在這麼晚的時間來買,老人回答:“如果白天來,會打擾到其他的客人。”

因為自己行動不便,坐著輪椅,可能會影響其他客人買東西或結帳,所以選擇在淩晨3點,一個人慢慢搖著輪椅去買。

“不給別人添麻煩”,在日本社會,簡直成了一種執念。

他們在公共場合接打電話,基本都是輕聲細語,甚至會捂著嘴,生怕會影響到周圍的人;

他們的街道很少有垃圾桶,卻無比整潔乾淨,因為大多數人會隨身攜帶塑膠袋將自己的垃圾帶回家裡;

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抱歉,給您添麻煩了。”

一個人能想到不給別人添麻煩,最主要的就是能夠將心比心,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感受和體諒別人。

教養,有時候就體現在這些細枝末節的地方。

這不但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行為表現,更是一種對他人的體諒與關懷。

04

有人說,中國是人情社會,感情都是麻煩出來的。

今天你麻煩我,明天我麻煩你,一來二往,感情就建立起來了。

這個道理原本應該是,朋友之間,如果長時間不聯繫,感情容易變淡,想要維繫,需要多聯繫、多走動。

並不代表,要理所當然地麻煩別人,讓別人為難還毫無自察之心。

蔡康永在《奇葩說》裡說過這樣一段話:

人與人之間有恰當的人際關係,超越了人際關係的那個分寸,就是給別人添麻煩。

給別人添麻煩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無知,來自於教養,可能一切的根源,統統在於沒有把別人放在心上。

我之蜜糖,彼之砒霜。

多站在他人角度上思考問題,是一種最高級別的教養。

孩子不懂事,你沒辦法發火,可最氣人的是家長也不當回事。

當你實在忍無可忍地開口後,有些家長會拿萬能金句堵你的嘴:

“他還是個孩子,你一個大人跟他計較什麼呢?”

世界上有太多的巨嬰症患者,他們無法做到將心比心,無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不隨意給別人添麻煩”,或者“給別人添了麻煩而感到愧疚”的教養,整個社會想必會減少許多矛盾。

03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視頻,是在日本一家24小時超市拍的。

淩晨3點,一位坐著輪椅的老人來買東西。他要買農藥,給家裡的菜園子殺蟲。

超市的店員問他為什麼要在這麼晚的時間來買,老人回答:“如果白天來,會打擾到其他的客人。”

因為自己行動不便,坐著輪椅,可能會影響其他客人買東西或結帳,所以選擇在淩晨3點,一個人慢慢搖著輪椅去買。

“不給別人添麻煩”,在日本社會,簡直成了一種執念。

他們在公共場合接打電話,基本都是輕聲細語,甚至會捂著嘴,生怕會影響到周圍的人;

他們的街道很少有垃圾桶,卻無比整潔乾淨,因為大多數人會隨身攜帶塑膠袋將自己的垃圾帶回家裡;

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抱歉,給您添麻煩了。”

一個人能想到不給別人添麻煩,最主要的就是能夠將心比心,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感受和體諒別人。

教養,有時候就體現在這些細枝末節的地方。

這不但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行為表現,更是一種對他人的體諒與關懷。

04

有人說,中國是人情社會,感情都是麻煩出來的。

今天你麻煩我,明天我麻煩你,一來二往,感情就建立起來了。

這個道理原本應該是,朋友之間,如果長時間不聯繫,感情容易變淡,想要維繫,需要多聯繫、多走動。

並不代表,要理所當然地麻煩別人,讓別人為難還毫無自察之心。

蔡康永在《奇葩說》裡說過這樣一段話:

人與人之間有恰當的人際關係,超越了人際關係的那個分寸,就是給別人添麻煩。

給別人添麻煩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無知,來自於教養,可能一切的根源,統統在於沒有把別人放在心上。

我之蜜糖,彼之砒霜。

多站在他人角度上思考問題,是一種最高級別的教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