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排放造假是“潛規則”?環保部開出巨額罰單後……|中國汽車報

雷霆重罰3800萬!環保部向車企開了第一大罰單!

日前, 環保部首次對車企開出大罰單, 凱馬、唐駿因尾氣超標被雷霆重罰3800萬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

最初的震動之後, 此事給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思考。

“兩個案件作為十九大之後環境保護部首次處罰的案件具有示範效應, 對同類環境違法行為將起到強烈震懾作用。 ”在環保部網站上《環境保護部首次處罰機動車生產企業》一文中, 開頭的這句話點名了環保部此次處罰的意義與作用。

“行業中的潛規則”

在調查採訪中, 《中國汽車報》記者聯繫了一家商用車企業銷售負責人王歡歡(化名), 以求瞭解卡車企業對該事件的看法。 以往相當健談的王歡歡一開始有些遲疑, 表示“這個問題不太好說”。 在記者保證化名的情況下, 他才隱晦地指出:“排放造假這種事不能拿到檯面上說, 一些企業把違法勾當弄成了潛規則。 ”

說到這裡, 王歡歡顯得有些氣憤和無奈:“造假企業在與守法企業做惡性競爭。 造假行為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我們守法的企業感到很憋屈。 對於這種不擇手段的競爭方法, 我們真的感到很無奈。 ”

某發動機企業負責人也表示:“我們企業出廠的發動機肯定都是符合排放規定的, 但是其他廠家會不會因為成本問題造假真不好說。 ”之後, 該負責人同樣無奈地說:“因為遵守排放要達標的原則, 我們自己的企業還失去過市場的先機。 但沒辦法, 違法的事情不能做。 ”

確實, 在採訪了一些相關的企業人士之後,

記者發現, 大部分業內資深人士都給出了類似觀點:在國內, 機動車, 特別是柴油車尾氣排放超標、後處理系統造假屢見不鮮。 更有人表示, 這是行業公開的秘密, 甚至個別大型企業也參與其中。 企業造假成本低, 收益大, 所以部分生產企業總是抱著僥倖心理, 獲取違法之財。

“幹得漂亮”“大快人心”

對於環保部的重拳治汙行動, 業內人士紛紛叫好。

在《中國汽車報》官方微信1月10日的微信頭條文章——《雷霆重罰3800萬!環保部向車企開了第一大罰單!》中, 評論留言區一片“幹得漂亮”的叫好聲。

Jack.D1分鐘前

幹得漂亮!就要把這種弄虛作假的罰倒閉!另外, 路上冒黑煙的車誰管管?

戰神1分鐘前

該罰, 冤枉消費者, 每次檢測都不合格, 就是該從源頭查起, 別再讓老百姓買單了, 別讓更多消費者受害, 特別小型汽車特別是有前科的還燒機油的就是對環保的一大毒瘤

徐玉超1分鐘前

殺一儆百, 幹得漂亮!

有網友呼籲擴大範圍, 嚴查大型車企和外資車企。

陽光1分鐘前

對外資車企也要查, 特別有前科的, 尤其要學習美國專查無良車企

VV1分鐘前

大企業查不到嗎?不見得,手段多吧

還有網友呼籲車企肩負起環保責任。

辛巴1分鐘前

這兩個品牌農村挺多的,企業必須肩負環保重任!

看今朝1分鐘前

國四尚未達標,國五何從談起

對此,王歡歡也直言大快人心:“一直盼著相關部門能好好治理這種違法亂紀行為,讓行業競爭良性化。對於守法企業來說,這種罰款真是大快人心。希望有關部門能堅持治理相關問題。”

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後處理產品總工程師龍順洪對《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罰款事件表明了政府治理尾氣排放的決心。尾氣不達標,後處理系統造假的現象由來已久,極大擾亂了正常的企業競爭秩序,對環境造成了很大污染。之前,監管力度一直跟不上,存在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這次處罰事件給違規企業敲響了警鐘,對推動行業有序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呼聲:加強監管和處罰力度

“巨額處罰表明國家對汽車行業的環保治理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表示,環保治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特別是要做好車輛生產企業的環保監管。從生產企業這個源頭治理,成本低,效果好。此外,在進行在用車環保治理時,還應調動用戶的環保積極性。多管齊下,汽車行業的污染治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據記者瞭解,2018年,環保部將在全國開展機動車和油品監督檢查,這是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環保部同時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全面貫徹實施新《大氣污染防治法》,嚴懲生產超標機動車和污染控制裝置弄虛作假行為。

無獨有偶,歐洲內燃機協會秘書長尚彼得在1月15日舉行的傳統燃料車輛動力技術轉型升級國際研討會議上也指出,歐洲一些不良廠商希望通過使用劣質的添加劑來繞過監管,這會導致消費者避免使用、不持續使用或是根本不使用減排裝置和技術,因為劣質的燃料和添加劑會影響尾氣後處理裝置的效果,甚至使關鍵減排裝置受損、無效或不可靠。

尚彼得認為,在中國,最壞的情形是伴隨著更加嚴格的法規,儘管車輛因增加了排放控制裝置而更加昂貴,但是卻由於劣質燃油和添加劑的使用,使得真實的排放水準可能不降反增。因此他指出,消除市場上劣質燃料和添加劑的使用,對中國非常重要,而這可以通過提高監管執行來實現。

龍順洪認為,相關部門應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還要加強監管和處罰力度。同時還應加強在用車的監管,比如可以對於在用車營運企業建立一定的准入門檻。

據悉,環保部將從三個方面來建立長效機制體系。一是加快建立完善事前的資訊公開制度、事中的達標監管制度、事後的環保召回制度“三位一體”的機動車環境監管體系。二是加快推進監控平臺建設,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實現對新車環保達標管控。三是加強部門協調配合,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

文:趙玲玲 編輯:薛亞培

版權聲明

尤其要學習美國專查無良車企

VV1分鐘前

大企業查不到嗎?不見得,手段多吧

還有網友呼籲車企肩負起環保責任。

辛巴1分鐘前

這兩個品牌農村挺多的,企業必須肩負環保重任!

看今朝1分鐘前

國四尚未達標,國五何從談起

對此,王歡歡也直言大快人心:“一直盼著相關部門能好好治理這種違法亂紀行為,讓行業競爭良性化。對於守法企業來說,這種罰款真是大快人心。希望有關部門能堅持治理相關問題。”

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後處理產品總工程師龍順洪對《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罰款事件表明了政府治理尾氣排放的決心。尾氣不達標,後處理系統造假的現象由來已久,極大擾亂了正常的企業競爭秩序,對環境造成了很大污染。之前,監管力度一直跟不上,存在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這次處罰事件給違規企業敲響了警鐘,對推動行業有序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呼聲:加強監管和處罰力度

“巨額處罰表明國家對汽車行業的環保治理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表示,環保治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特別是要做好車輛生產企業的環保監管。從生產企業這個源頭治理,成本低,效果好。此外,在進行在用車環保治理時,還應調動用戶的環保積極性。多管齊下,汽車行業的污染治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據記者瞭解,2018年,環保部將在全國開展機動車和油品監督檢查,這是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環保部同時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全面貫徹實施新《大氣污染防治法》,嚴懲生產超標機動車和污染控制裝置弄虛作假行為。

無獨有偶,歐洲內燃機協會秘書長尚彼得在1月15日舉行的傳統燃料車輛動力技術轉型升級國際研討會議上也指出,歐洲一些不良廠商希望通過使用劣質的添加劑來繞過監管,這會導致消費者避免使用、不持續使用或是根本不使用減排裝置和技術,因為劣質的燃料和添加劑會影響尾氣後處理裝置的效果,甚至使關鍵減排裝置受損、無效或不可靠。

尚彼得認為,在中國,最壞的情形是伴隨著更加嚴格的法規,儘管車輛因增加了排放控制裝置而更加昂貴,但是卻由於劣質燃油和添加劑的使用,使得真實的排放水準可能不降反增。因此他指出,消除市場上劣質燃料和添加劑的使用,對中國非常重要,而這可以通過提高監管執行來實現。

龍順洪認為,相關部門應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還要加強監管和處罰力度。同時還應加強在用車的監管,比如可以對於在用車營運企業建立一定的准入門檻。

據悉,環保部將從三個方面來建立長效機制體系。一是加快建立完善事前的資訊公開制度、事中的達標監管制度、事後的環保召回制度“三位一體”的機動車環境監管體系。二是加快推進監控平臺建設,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實現對新車環保達標管控。三是加強部門協調配合,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

文:趙玲玲 編輯:薛亞培

版權聲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