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除了賓士G,蔡澈還聊了吉利參股和smart國產|中國汽車報

為了在未來競爭中爭取到多一分的主動, 即便北美車展是“客場”, 賓士絲毫沒有“怯懦”之意。

蔡澈

就像在北美車展現場,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賓士汽車集團全球總裁蔡澈在接受中國媒體專訪時所說:“在全球汽車行業處於轉型的過程中,

賓士的競爭對手範圍在擴大, 我們尊重競爭、歡迎競爭, 並堅持以自知也自信、自信不自負的心態做好每一件事。 ”

賓士版“三自經”:“自知、自信、不自負”

幾年前, 蔡澈曾為賓士立下這樣的目標:在2020年重回全球高檔車銷量第一。 事實上, 這一計畫已經提前四年被完成。 從2016年到2017年, 賓士的全球銷量已經重登並蟬聯冠軍。

在這其中, 中國市場無疑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 剛剛過去的2017年, 賓士在華銷量在反超寶馬的同時, 與奧迪的差距在急速縮小。 奧迪在今年初宣佈, 其單一品牌(含進口車型)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以59.5萬輛的成績超越賓士, 不過兩者之間的差距已經縮小至6000餘輛。

“感謝對手, 感謝競爭。 我們很高興通過努力不斷縮小與老對手之間的差距, 對賓士而言, 珍惜與高手過招的機會, 因為這讓我們成長。 ”蔡澈說, “另一方面, 實現追趕和趕超後的賓士,

並沒有自大自負的資本, 而是要自知, 放眼未來, 賓士要專注於扎實的業務拓展, 為未來設定好方向。 ”

除了面對老對手之外, 層出不窮的新對手正在躍躍欲試地顛覆傳統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 於賓士而言, 在扎實做好傳統業務的同時, 以開放的視野佈局未來。

“我們要看到新時代、新機遇的到來, 使人人都有機會, 新對手沒有歷史包袱, 可以更靈活地抓住未來的機會。 但賓士扎實的技術積澱和團隊, 都是在未來與新對手競爭的自信來源。 ”蔡澈說。

穩固核心業務 積極佈局未來

底特律當地時間1月14日晚, 全新梅賽德斯-賓士G在北美車展正式開展前, 瀟灑又囂張地完成了全球首發。 首發現場, 當“硬漢州長”施瓦辛格以賓士G車主的身份“質問”蔡澈, 賓士G能不能甩掉“油老虎”的綽號, 搭上新能源的“快車”時, 蔡澈向施瓦辛格鄭重承諾, 2022年前, 賓士所有產品迎來全面電動化的計畫依然不變, 言外之意, G級越野車也並不排除在外。

剛剛結束的CES上, 賓士展示了搭載新一代智慧人機交互系統(MBUX)的全新A級車, 展現了其在數位化和用戶交互方面的研發成果。

事實上, 在穩固核心業務、傳統優勢的同時, 已經啟動的“瞰思未來(CASE)”戰略, 針對智慧互聯、自動駕駛、共用出行和電動汽車領域的佈局, 使賓士具備更加靈活的應變能力。 為此, 賓士已經累計投入85億歐元, 未來還將持續投入140億歐元。

“對於傳統內燃機業務和電動智慧汽車業務,賓士堅持同時發展、兩個支柱的戰略。在參與未來競爭中,新能源、電動汽車必不可少,但不會一蹴而就,只發展電動汽車而不顧及現在的傳統業務;當然我們也不會固步自封只關注傳統業務,這需要平衡的藝術。”蔡澈說。

在蔡澈看來,佈局未來需要保持頭腦清醒,來應對各種問題和挑戰。比如電動汽車的發展並非產品本身,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電力來源、電池回收等等整個產業鏈和全體系是否真正能實現環保的初衷?另外,未來針對新能源技術路線的探索,除了純電動、包括燃料電池以及一些無碳燃料的應用,也會使新能源汽車技術更加多元化。所以,究竟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和技術路線究竟是什麼,目前下定論為時尚早。

回應參股、國產、合作不避敏感話題

針對吉利欲入股戴姆勒傳聞、smart在華國產計畫以及未來在華的合資合作等熱點敏感話題,蔡澈一一坦誠回答。

“吉利入股一事,目前只是非正式接洽,沒有官方決策;smart在華國產目前沒有明確計畫,未來smart品牌可能越來越傾向推出新能源產品,成為一個電動汽車品牌。一旦在華國產化事宜正式提上日程,如果北汽願意的話,當然首選是它。”蔡澈回應。

文:王璞 編輯:張鵬

版權聲明

未來還將持續投入140億歐元。

“對於傳統內燃機業務和電動智慧汽車業務,賓士堅持同時發展、兩個支柱的戰略。在參與未來競爭中,新能源、電動汽車必不可少,但不會一蹴而就,只發展電動汽車而不顧及現在的傳統業務;當然我們也不會固步自封只關注傳統業務,這需要平衡的藝術。”蔡澈說。

在蔡澈看來,佈局未來需要保持頭腦清醒,來應對各種問題和挑戰。比如電動汽車的發展並非產品本身,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電力來源、電池回收等等整個產業鏈和全體系是否真正能實現環保的初衷?另外,未來針對新能源技術路線的探索,除了純電動、包括燃料電池以及一些無碳燃料的應用,也會使新能源汽車技術更加多元化。所以,究竟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和技術路線究竟是什麼,目前下定論為時尚早。

回應參股、國產、合作不避敏感話題

針對吉利欲入股戴姆勒傳聞、smart在華國產計畫以及未來在華的合資合作等熱點敏感話題,蔡澈一一坦誠回答。

“吉利入股一事,目前只是非正式接洽,沒有官方決策;smart在華國產目前沒有明確計畫,未來smart品牌可能越來越傾向推出新能源產品,成為一個電動汽車品牌。一旦在華國產化事宜正式提上日程,如果北汽願意的話,當然首選是它。”蔡澈回應。

文:王璞 編輯:張鵬

版權聲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