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千百年來他在歷史中都是正面形象,其實也是平常人

廉頗, 廉大將軍, 在中國人心目中是無比高大的, 然而, 那是文學, 是舞臺, 也就是說, 高大的英雄廉頗, 只是個藝術形象, 而歷史上那個真實的廉頗與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是相差很遠的。 廉頗的原始事蹟幾乎全出自《史記》, 特別是專門為他設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要想瞭解真正的廉頗, 我們應該認真地研究這些原始的東西, 而不應該受到文藝作品的影響。

將相和

司馬遷專門為廉頗作傳, 在秦趙長平之戰的第一階段。 趙孝成王七年(西元前259年), "秦與趙兵相距長平, 時趙奢已死, 而藺相如病篤, 趙使廉頗將攻秦"(《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看得出來, 趙國是在"趙奢已死, 而藺相如病篤", 無人可以出征的情況下, 不得已才讓廉頗出戰的。 司馬遷說的話很實在。 結果如何?戰鬥一開始, "趙軍士卒犯秦斥兵, 秦斥兵斬趙裨將茄。 六月, 陷趙軍, 取二障四尉。 七月, 趙築壘壁而守之。

秦又攻其壘, 取二尉, 敗其陣, 奪西壘壁"。 廉頗因首戰失利"堅壁以待秦, 秦數挑戰, 趙兵不出"(《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長平之戰趙國防禦圖

廉頗的堅壁不出, 並非像有人說的那樣是英明之舉, 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長平之戰, 雙方前後參戰總人數當以百萬計,

曠日持久地磨蹭下去, 誰都承受不了。 如果廉頗能在遠道而來的秦軍立足未穩部署不定時給以重創, 長平之戰應該不會是這個結局。 可是, 由於廉頗初戰失利, 既而是消極防禦, 使得秦軍有了重新調整部署的時間:一、調白起擔任主帥;二、秦王親自到前線督戰;三、"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 至此, 趙國敗局已定, 就是誰也無力回天。 堅壁不出, 並不是趙國的戰略初衷, 因此"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 軍數敗, 又反堅壁不敢戰, 而又聞秦反間之言", 撤了廉頗的主帥職務。 趙王的怨怒是有根據的, 被撤主要是廉頗本人戰績不佳, 秦國的反間計只是起了催化劑的作用, 根本原因還是廉頗違背了趙國的作戰意圖, 作戰失利。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 傷了趙國的筋骨, 後人皆大罵趙括, 其實, 敗勢先已由廉頗鑄成了, 縱是孫子吳起他們來了, 也無可奈何。

由此看來, 廉頗只能欺負小國, 在對強秦的作戰中就不行了:第一次是害怕, 連出兵都不敢;第二次是失敗, 並無英雄的樣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