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閃開!紫光閣小火車來了

紫光閣地溝油?簡直胡扯, 說到紫光閣, 你是否還腦補出了曾經這樣一幕:暖暖的陽光灑在地面上, 一趟小火車從紫光閣前駛過, 小火車兩邊站滿了手持黃緞幡旗的人, 李鴻章攙扶慈禧太後坐上小火車, 鐵軌向北延伸而去…而這列小火車是否拉開了中國鐵路發展的序幕呢?

紫光閣鐵路

紫光閣是位於北京中海西側的一個建築, 在明清時期是皇家夏日避暑勝地, 至今還是港澳特首回京述職之地。

1886年, 剛剛親政的光緒皇帝要擴建西苑三海, 直隸總督李鴻章來主持興建適宜。 此時的李鴻章一直在爭取修建中國的第一條鐵路, 為了能獲得慈禧太后對修建鐵路的支持, 他決定在西苑中為慈禧太后私人訂制一條鐵路, 讓從未見過鐵路和火車的慈禧親身體驗。

鐵路跨越了紫禁城和紫光閣, 總計1500米

紫光閣鐵路的路線示意圖

1888年, 這條全長1.5公里、從北海通往中南海的小鐵路落成, 因中間經過紫光閣, 被稱為紫光閣鐵路, 又稱“西苑鐵路”。

紫光閣鐵路途經大西天(西天梵境), 清代1759年重修的明代西天禪林喇嘛廟。

上圖的鐵路和設計圖上在小西天前鐵軌有交叉, 當年是否打算建造另一支線現已不得而知

慈禧的小火車

鐵路落成的同年, 小火車以6000白銀的價格從法國新盛公司購入, 醇親王的奏摺中有描述:“坐車六輛, 內上等極好車一輛,

上等坐車兩輛, 陳設華美, 製作精工;中等坐車二輛, 行李車一輛, 亦俱材質光潔。 ”

小火車前三節較高, 應該就是醇親王描述中的“上等極好車一輛, 上等坐車兩輛”, 後面的應該是中等坐和行李車了

小火車的其中一節車廂,小火車車廂的窗帷也是按等級來分的,慈禧和光緒用黃綢窗帷,宗室、外戚用紅綢,王公大臣則是藍綢的

慈禧太后每天散朝後就和光緒帝以及大臣們,從中南海的勤政殿乘坐小火車前往北海鏡清齋吃午飯,每次行駛,都有許多太監手執黃緞幡旗在鐵軌兩旁,列隊導引。當時還有一首《清宮詞》來描述這一場景:“宮奴左右引黃幡,軌道平鋪瀛秀園;日午禦餐傳北海,飆輪直過福華門。”

當時流行的丹特型機車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對這條鐵路進行了破壞,拆毀了大部分路段。隨著之後的政局動盪,紫光閣鐵路走完了它傳奇又短暫的一生。

儘管鐵路被毀,慈禧的小火車頭卻一直還保存著,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建設十三陵水庫、懷柔水庫和密雲水庫過程中,北京市政府將北海的小火車頭調到水庫工地,用以拉帶拖車,運送土方材料。水庫修完以後,再也沒有看到關於小火車頭的相關報導。

陳列於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院內的慈禧小火車頭複製品

作為慈禧太后的私人鐵路,紫光閣鐵路光榮的完成了它的使命,使得清政府和朝中的頑固派不再反對李鴻章修建鐵路的提議。其實,早在紫光閣鐵路通車的10年前,未曾擁有私人鐵路的慈禧,並不看好中國出現的第一條鐵路。

小火車跑滿中國

1874年,當時的英商怡和洋行背著清政府從英國運來鐵軌,修建了第一條營業性鐵路。但是轟鳴的汽笛聲還是驚動了遠在北京城的保守派,他們以驚擾龍脈、破壞風水為由,不惜斥28.5萬兩白銀將鐵路拆除。

中國歷史上第一條營業性鐵路——淞滬鐵路通車時的情況

90年代生活在廢棄的淞滬鐵路上的人們,為了修建地鐵三號線,這些廢棄的鐵軌有很多已經被拆除了

但是鐵路鋪進中國大地已經大勢所趨,1881年,李鴻章以北洋水師船艦運煤的名義,從唐山到胥各莊鋪設了近10公里的鐵軌,稱其為“新馬路”。這列由騾馬作為動力的火車,沒有火車頭,也沒有蒸汽機車牽引。

李鴻章(前排左四)在唐胥鐵路上的合影

1883年,由於中法戰爭激烈,北洋水師需要大量的煤,此一特殊背景,使得騾馬被蒸汽機車所取代。這列唐胥鐵路上的“中國火箭號”三軸蒸汽機車,在汽笛的轟鳴聲中跑了起來。

用於唐胥鐵路的第一台由中國製造的蒸汽機車

這就說回了紫光閣鐵路通車後,慈禧太后甚是喜歡,中國的鐵路才終於取得了短暫的發展。1888年,唐胥鐵路延展至天津,全長達到了130公里。

1909年由“中國鐵路第一人”詹天佑主持修建的,第一條由中國人自主設計和施工的京張鐵路通車。到1911年清政府退出歷史舞臺,中國境內的鐵路總長已經超過了9000公里。

京張鐵路建成合影

新中國成立後,鐵路事業進入了大規模建設的時期,如今,火車已經跑滿了全中國。

今年的春運馬上就要開始了,當你乘坐上經歷了6次提速的列車,是否感慨萬千?留言和小SAM一起聊聊你與鐵路的故事吧~

【轉載請注明來源“上海汽車博物館”,侵權必究。瞭解更多汽車背後的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shqcbwg】

小火車的其中一節車廂,小火車車廂的窗帷也是按等級來分的,慈禧和光緒用黃綢窗帷,宗室、外戚用紅綢,王公大臣則是藍綢的

慈禧太后每天散朝後就和光緒帝以及大臣們,從中南海的勤政殿乘坐小火車前往北海鏡清齋吃午飯,每次行駛,都有許多太監手執黃緞幡旗在鐵軌兩旁,列隊導引。當時還有一首《清宮詞》來描述這一場景:“宮奴左右引黃幡,軌道平鋪瀛秀園;日午禦餐傳北海,飆輪直過福華門。”

當時流行的丹特型機車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對這條鐵路進行了破壞,拆毀了大部分路段。隨著之後的政局動盪,紫光閣鐵路走完了它傳奇又短暫的一生。

儘管鐵路被毀,慈禧的小火車頭卻一直還保存著,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建設十三陵水庫、懷柔水庫和密雲水庫過程中,北京市政府將北海的小火車頭調到水庫工地,用以拉帶拖車,運送土方材料。水庫修完以後,再也沒有看到關於小火車頭的相關報導。

陳列於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院內的慈禧小火車頭複製品

作為慈禧太后的私人鐵路,紫光閣鐵路光榮的完成了它的使命,使得清政府和朝中的頑固派不再反對李鴻章修建鐵路的提議。其實,早在紫光閣鐵路通車的10年前,未曾擁有私人鐵路的慈禧,並不看好中國出現的第一條鐵路。

小火車跑滿中國

1874年,當時的英商怡和洋行背著清政府從英國運來鐵軌,修建了第一條營業性鐵路。但是轟鳴的汽笛聲還是驚動了遠在北京城的保守派,他們以驚擾龍脈、破壞風水為由,不惜斥28.5萬兩白銀將鐵路拆除。

中國歷史上第一條營業性鐵路——淞滬鐵路通車時的情況

90年代生活在廢棄的淞滬鐵路上的人們,為了修建地鐵三號線,這些廢棄的鐵軌有很多已經被拆除了

但是鐵路鋪進中國大地已經大勢所趨,1881年,李鴻章以北洋水師船艦運煤的名義,從唐山到胥各莊鋪設了近10公里的鐵軌,稱其為“新馬路”。這列由騾馬作為動力的火車,沒有火車頭,也沒有蒸汽機車牽引。

李鴻章(前排左四)在唐胥鐵路上的合影

1883年,由於中法戰爭激烈,北洋水師需要大量的煤,此一特殊背景,使得騾馬被蒸汽機車所取代。這列唐胥鐵路上的“中國火箭號”三軸蒸汽機車,在汽笛的轟鳴聲中跑了起來。

用於唐胥鐵路的第一台由中國製造的蒸汽機車

這就說回了紫光閣鐵路通車後,慈禧太后甚是喜歡,中國的鐵路才終於取得了短暫的發展。1888年,唐胥鐵路延展至天津,全長達到了130公里。

1909年由“中國鐵路第一人”詹天佑主持修建的,第一條由中國人自主設計和施工的京張鐵路通車。到1911年清政府退出歷史舞臺,中國境內的鐵路總長已經超過了9000公里。

京張鐵路建成合影

新中國成立後,鐵路事業進入了大規模建設的時期,如今,火車已經跑滿了全中國。

今年的春運馬上就要開始了,當你乘坐上經歷了6次提速的列車,是否感慨萬千?留言和小SAM一起聊聊你與鐵路的故事吧~

【轉載請注明來源“上海汽車博物館”,侵權必究。瞭解更多汽車背後的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shqcbw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