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英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軍艦康華麗號,一艘記錄世界戰爭的軍艦

文 | 江隱龍

近代英國海軍有一艘特別的軍艦:康華麗號。 康華麗號又譯皋華麗號、康沃利斯號——相比其英文原名“HMS Cornwallis”, 這一譯名雖然文采不足, 但卻最接近于原發音。 1809年3月, 康華麗號在印度巴納德·德特福造船廠動工建造。 對於英國這樣殖民地遍及世界的龐大帝國來說, 材料運輸成本實在太大, 所以一些殖民帝國常常會在海外設廠建造軍艦, 西班牙帝國也曾在其殖民地古巴的哈瓦那建造戰列艦。 康華麗號動工時正是嘉慶十四年, 英國尚未能將印度次大陸正式併入版圖, 但其支持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已經成為這一地區最強大的力量,

印度由此得以成為英國在亞洲擴張的前沿陣地。

康華麗號為風帆動力, 雙層甲板72門火炮, 建成後編入英國海軍駐印度艦隊, 1813年於孟買下水。 1812年至1815年, 第二次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康華麗號隨之參戰並遭遇到了美國軍艦大黃蜂號。 不過這一次戰鬥波折重重, 直到1840年, 才在喬治·懿律的帶領下開始了一次“輝煌”的征途。

在駛向清帝國的英國海軍艦隊中, 康華麗號並不是最出彩的軍艦。 當時的旗艦是另一艘以英國陸軍總司令亞瑟·威爾斯利(Arthur Wellesley)的姓氏命名的三級戰列艦威爾斯利號(Wellesley), 此艦載火炮74門——當時歐洲多按照拿破崙戰爭時期皇家海軍的戰艦分級標準, 74門炮以上的戰艦方可成為主力艦, 因此74門炮便成為了軍艦分級的基準之一。 不過當英國海軍一路掃蕩至東方時, 威爾斯利號已經身中27炮傷痕累累, 於是戰後條約的簽訂地最終定于康華麗號上。

條約簽訂的場景通過兩幅紀實油畫記錄下來。 一幅是大家都看過, 另一幅是《康華麗號和英國艦隊城牆下向和平條約致敬》。 在後一幅油畫中, 幾艘英國軍艦上的海軍官兵都站在桅杆橫桁上歡呼, 氣氛十分熱烈——只是熱烈背後, 卻不知隱藏多少人的飲泣吞聲。

不過命運總是如此巧合, 戰爭讓康華麗號與威爾斯利號“相遇”, 也讓這兩艘軍艦的命運從此纏繞在一起。 康華麗號離開清朝戰場後又投入克裡米亞戰爭, 那在這場戰爭中, 康華麗號是誰呢?答案是喬治·威爾斯利(George Wellesley)——沒錯, 正是亞瑟·威爾斯利的弟弟……

軍艦的“艦生”與軍艦上那些身處時代洪流者的人生一樣不可捉摸。 1865年在希爾內斯(Sheerness)被改造成碼頭, 後又被改造成基地船, 最終於1957年被拆卸, 只剩下一座模型則被保存到了英國國立航海博物館中, 作為大英帝國那段輝煌時代的遙遠見證。

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康華麗號曾經的旗艦威爾斯利號在退役後租借給倫敦學校船隻協會,後者將其改造成一所學校,並重新命名。那這個新名稱是什麼呢?答案是康沃爾郡號。感覺沒什麼特別的?那就把康沃爾郡英文名好好端詳下:Cornwall——與康華麗的英文名“Cornwallis”只差了兩個字母……

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康華麗號曾經的旗艦威爾斯利號在退役後租借給倫敦學校船隻協會,後者將其改造成一所學校,並重新命名。那這個新名稱是什麼呢?答案是康沃爾郡號。感覺沒什麼特別的?那就把康沃爾郡英文名好好端詳下:Cornwall——與康華麗的英文名“Cornwallis”只差了兩個字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