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藏高原最全野生動物肖像 你認識幾個?

雪豹

西寧野生動物園

最近距離拍雪豹

西寧野生動物園的雪豹

為了得到高清晰的雪豹頭像, 在西寧野生動物園的協助下, 我們在最近距離拍攝到影展開幕式背景板等設計用的雪豹頭像。

10月16日, 西寧野生動物園。 這是一座處於城市內部的野生動物園, 園區內地勢起伏較大, 山梁、溝壑、丘陵、平地遍佈, 館舍設置因地制宜, 動物展出面積大, 活動空間大, 而且並未對園區野生動物開展馴化表演,

充分尊重了野生動物的野性。

西寧野生動物園展出有雪豹、黑頸鶴、普氏原羚、狼、荒漠貓、胡兀鷲、高山兀鷲、鵝喉羚、白唇鹿、野犛牛、野駱駝等很多高原特色動物。

雪豹公主一歲了

西寧野生動物園有全國唯一一隻人工繁育成功的雪豹公主,

已經一歲了。 目前動物園裡有9只雪豹, 據介紹, 這些雪豹都是救助後不具備放生條件而留在園子裡的。

藏狐

都蘭, 高山草甸

天天遇見大方臉

10月17日-21日, 都蘭。

最近兩年我幾次在藏區拍攝野生動物, 始終沒有拍到藏狐, 很是遺憾。 此次青海之行, 在都蘭山裡每天都能看到和拍到藏狐, 每次見到這位表情帝都忍俊不禁, 很是開心。

藏狐:大方臉表情狐

動物也有自己的個性, 有的極怕人, 老遠就跑掉了。 這只藏狐不怎麼怕人, 只顧自己找鼠兔, 拍攝距離最近時只有10米左右

藏狐(學名Vulpes ferrilata), 又名草地狐、藏沙狐, 戲稱大方臉表情狐。 其尾形粗短、耳小, 尾長不及體長之半。 冬毛厚而茸密略捲曲。 牙齒發達, 上犬齒甚長。 此次近距離拍到的圖片清晰顯示, 其上齒尖部是外露, 齜在嘴外的。 藏狐主要分佈於中國、印度、尼泊爾海拔2000~5200米高原地帶, 尤其在西藏分佈較為廣泛。 喜獨居。通常在旱獺的的洞穴居住。以鼠兔、鳥類等為食。

藏狐和鼠兔

鼠兔多的地方必有藏狐。此圖中可以看到雪地裡藏狐和它準備抓的那只鼠兔。

藏狐在雪地裡抓鼠兔是把好手,我不僅拍到大臉抓鼠兔,還拍到草原雕試圖搶藏狐的鼠兔,但未能得逞。而草原雕搶劫兔猻的鼠兔也被我們拍到了。看來草原雕是個搶劫慣犯!

藏狐和草原雕

草原雕試圖搶藏狐的鼠兔,老遠就被大臉發現,未能得逞。

我感覺,天天見到的大臉狐總是帶著一絲壞笑走來的。赤狐比較少,只遇到兩次。

藏狐和赤狐

藏狐和赤狐都曾端坐擺 pose讓我拍。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一下,搞笑。感覺藏狐憨呆一點,赤狐精明一點;其實狐狸都是狡猾的,不要被長相迷惑。

兔猻

兔猻遭搶劫

強盜竟是草原雕

10月20日中午,在青海都蘭一個海拔4200米的高山草甸的山路轉彎處,我們突然發現了一隻連日來天天念叨而見不到的兔猻。那是一片相對平坦的草甸,鼠兔極多,看來一定這只兔猻的狩獵場。

我們激動不已不斷按動快門,兔猻卻在從容不迫地尋找鼠兔。不一會兔猻沒費多大力氣就抓到一隻碩大的鼠兔,然後一路小跑往家趕,不時還停下腳步,像是向旁觀者嘚瑟戰果。突然, 一個黑影從天而降攔住去路,那是一隻草原雕。兔猻還沒反應過來,鼠兔已被強盜搶走。

強盜草原雕鼠兔得手趕緊逃跑,此刻兔猻才愣過神來,並奮力反擊,但為時已晚,只能眼睜睜看著剛到手的鼠兔不翼而飛(見下組圖)。

兔猻遭搶劫 強盜竟是草原雕

由於是中午13點,地面有一點熱擾流,好在還可以聚焦,只是影響了成像的品質。事發突然,根本來不及拍攝視頻,能遇到拍到已經很幸運了。

鬱悶之後,不久,兔猻又成功抓獲一隻鼠兔,並迅速離開,不敢久留。

視頻:兔猻與草原雕的故事

猞猁

先與雪豹擦肩而過

後與猞猁短兵相接

都蘭野保協會營地

自然影像中國攝影師與柔保夫婦合影

我們在都蘭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高山營地住了五天,那裡海拔4200米,四周山上經常有雪豹出沒(紅外相機拍到)。有一個山頂的掩體只能容納兩人,加上山頂積雪很多山路極其陡峭難攀,所以蹲守雪豹的任務交給了四人中最年輕的馮江和嚮導柔保。蹲守一日兩夜下來,他倆沒有看到雪山之王(卻看到對面山上兩隻還未冬眠的棕熊),但從掩體外不到一米處雪地上的新鮮雪豹腳印看,夜裡雪豹與他們擦肩而過。

回到營地,沒有拍到雪豹的馮江和星智在營地附近卻意外拍到了猞猁,真是喜出望外,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我們的營地附近沒有鼠兔,而高原兔卻很多。高原兔是猞猁的最愛,因此在高原兔極多的地方拍到猞猁也是很正常的。只是拍攝距離近到不“正常”了!

而那個時候我們正在拍兔猻回營地的路上。

猞猁

星智說:這只猞猁來到我們的營地附近抓高原兔,好像是目中無人似的,近到了不可思議只能個半身照的地步。

準備抓高原兔的猞猁

馮江說:猞猁雖然專心抓高原兔,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從現場情況分析,這只猞猁為抓兔子,竟敢從柔保家的藏獒面前走過,而藏獒卻不叫沒有什麼反應,也許猞猁是這的常客吧。

觀察到狼的次數不少

烏鴉猛禽一樣攻擊狼

山頂臥著兩匹狼

進一條山溝走一圈,總能遇到狼,我們稱那條溝為狼溝。

星智是藏族,原來在青海湖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工作,已經退休了。本次拍攝活動,他既是嚮導又是攝影師。

16日在西寧野生動物園拍攝之後,第二天我們就驅車去都蘭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海拔4200米的高山營地。在接近營地的路上,發現狼和高山兀鷲在山上爭搶食物。我們二話沒說,抄起相機下車就上山(見下圖)。因為這個舉動和沒有高反的來自平原的我們三個人,被星智誇讚佩服了整個行程。他準備的一個大氧氣瓶我們也沒有用上。

身披雪甲的狼

早上霧濛濛飄著雪花,這四批狼在一個小山坡頂距離不遠,但能見度很差。它們身披雪甲,一定是在那裡待了很久。

雪地裡抓鼠兔的狼

狼在雪地裡抓到一隻鼠兔沒有吃飽,還想繼續捕獵。殊不知,這裡是別家的領地,烏鴉和獵隼幾次輪番攻擊後,狼落荒而逃。

狗獾

狗獾抓鼠兔不理不睬

攝影師拍攝一近再近

狗獾抓鼠兔

謝建國說:這只狗獾在兩個相距2米左右的鼠兔洞前來回折騰刨土,根本不理會他和星智的一近再近,拍攝距離從40米縮短到10米左右。

由於是首次拍到,最初我們確定不了這個物種,所以在微信群裡請教。國家動物博物館的張勁碩博士告訴我們是狗獾。他說:在歐洲和北美洲,獾都是一類常見動物(歐洲獾和美洲獾),但我們很多國人自古抓獾吃獾用獾油,使它們愈來愈少,且十分怕人,我從來沒見過中國獾的行為照片。此圖特別令人喜歡!前不久,見一個虐待豬獾的視頻瘋傳,一群人戲弄一隻豬獾,並放狗咬它,慘不忍睹。這麼美麗的生物怎忍心傷害呢?

狗獾

狗獾(學名Meles leucurus)體重約10-12公斤,體長45—55釐米。多棲息在叢山密林、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中。穴居,極善於挖洞,離地面2-3米,有幾個進出口。夜行性動物。雜食,以鼠類、鳥類蛇、沙蜥、蛙、魚、蝦、蚯蚓、昆蟲以及植物果實、塊莖為食。

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高原鼠兔(學名:Ochotona curzoniae)是一種小型植食性哺乳動物,屬兔形目鼠兔科。高原鼠兔體長120-190毫米,身材渾圓,沒有尾巴,體色灰褐色。多棲息在土壤較為疏鬆的坡地和河谷的海拔3100-5100米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我們在青海高山草甸見到最多的動物,應該就是高原鼠兔了。高原鼠兔呆萌可愛,發呆不動時很容易拍攝,但是它跑起來飛快,抓拍有點難度。

高原鼠兔有挖洞築窩的習性,它所挖掘的洞穴本來是為己所用,但也為許多小型鳥類和蜥蜴提供了賴以生存的巢穴;同時高原鼠兔不冬眠,也是草原上大多數中小型肉食動物和幾乎所有猛禽一年四季的主要捕食對象;高原鼠兔的洞穴是“天然如廁之所”,滋養了植物,為植物品種多樣性提供了條件,從而與一大批動植物建立了相互依存的關係,共同建立起的獨特的生態系統。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種和關鍵種,對維護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岩羊

岩 羊

Pseudois nayaur

岩羊(學名:Pseudois nayaur),體型中等,兩性都長角,雄羊角更粗大。岩羊以青草和各種灌叢枝葉為食。無固定獸徑和棲息場所。它們在懸崖峭壁只要有一腳之棱,便能攀登上去。主要天敵是雪豹、豺、狼,以及禿鷲和金雕等大型猛禽。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岩羊攀登山巒的本領在動物中難有匹敵的。受驚時能在亂石間迅速跳躍,並攀上險峻陡峭的山崖。有遷移習性,冬季生活在大約海拔2400米處,春夏常棲於海拔3500—6000米之間,冬季和夏季都不下降到林線以下的地方活動。性喜群居,常十多隻或幾十隻在一起活動,有時也可結成數百隻的大群。

高原兔

高原兔

Lepus oiostolus

高原兔(學名:Lepus oiostolus)屬於兔形目兔科,35-56釐米。僅稍遜於寒帶雪兔,被毛柔軟,底絨豐厚。分佈於中國、印度以及尼泊爾等地,為青藏高原地區特有種之一。高原兔是食植物性動物,一般無洞穴,在有旱獺活動的地區則常利用旱獺的廢棄洞。

高原兔是猞猁的最愛,高原兔多的地方更容易看到猞猁。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高原兔不是很懼怕人,它蹲在那裡可以一動不動,像一尊雕塑,而一旦跑起來,尤其是起動的那一刹那勢如疾風,瞬間就不見蹤影。

藏羚

Pantholops hodgsonii

藏 原 羚

Procapra picticaudata

鵝 喉 羚

Gazella subgutturosa

普 氏 原 羚

Procapra przewalskii

藏 野 驢

Equuskiang

野 犛 牛

Bos mutus

馬 鹿

Cervus elaphus

海高原野生動物拍攝散記,上篇說的是我們在青海拍到的肉食性野生動物,中篇介紹植食性哺乳動物,下篇說說此次拍到的鳥類

胡兀鷲

在青海都蘭,我終於把胡兀鷲的鬍子拍清楚了。那天,我們在山路上尋找野生動物,轉彎處發現一隻胡兀鷲落在一家藏民的屋旁,由於有山石遮擋,胡兀鷲看不到我們緩慢行進的車,當它能看到我們時,距離已經非常近了。大型鳥類起飛需要加速距離和氣流取得升力,給我們拍攝的時間。

胡兀鷲是一種大型猛禽,全長100-130釐米。中文俗名大鬍子雕。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佈于新疆西部、青海、甘肅、寧夏、四川西南部及西藏,為留鳥。食腐。它的喙象鋼鉗一樣,取食腐屍上其他食腐動物不能消化的部分,據說甚至可以咬碎大塊的骨頭,還會把骨頭從高空拋向岩石摔碎。它是食腐動物中取食最後的“清道夫”。

擬遊隼

拍到擬遊隼是個意外,也是在都蘭。那天,發現它在飛行,然後落到對面山坡上,拍攝距離有點遠。在拍到它落地的同時,我說:獵隼一隻。回看流覽拍到的圖片時,感覺這只獵隼的顏色有點怪——不像獵隼,也不像遊隼。因為此次拍到的獵隼很多,就沒有多想和仔細看圖片。

回到北京開始在電腦上再看圖片,才感覺拍到的是擬遊隼!並得到資深觀鳥人的確認(有人認為是游隼的新疆亞種)。如果當時僅憑感覺是只獵隼,加之距離又遠而放棄拍攝,那就失去了拍到新種的機會。放棄一次拍攝也是常事,但問題的實質在於:自然生態攝影師,要盡可能拍攝所有看到的野生動物,不要隨意放棄。

擬遊隼體型中等,體長42釐米,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棲息在半沙漠及乾旱的小山上,會在山崖上築巢。在國內,擬遊隼僅分佈于新疆等地。亞種babylonicus繁殖于天山及青海;越冬于新疆西部喀什地區。

大鵟(kuang)

在青海,大鵟是見到最多的猛禽,以暗色型居多。有攝影師說,深色大鵟看起來髒乎乎的,不好看。我沒有那樣的感覺,反而覺得它們很威武。

大鵟是一種大型猛禽,體長70釐米。大鵟有幾種色型:淡色型、暗色型和中間型等,其中低海拔地區以淡色型較為常見,高原暗色型居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棲息于山地、山腳平原和草原等地區,也出現在高山林緣和開闊的山地草原與荒漠地帶,垂直分佈高度可以達到4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區。

(鷹架)

這裡說說鷹架。據星智老師介紹,鷹架是國家林業局的一個猛禽保護項目——高原可供猛禽築巢的樹木極少,鷹架是為猛禽設置的人工巢位元,很多保護區都參加了這個項目的實施。我們在青海一路上幾乎都可以看到鷹架。

鷹架被鷹科猛禽利用為多,其中又以大鵟為多。大鵟築巢還會就地取材,利用經幡布條作為築巢材料。也見到過獵隼佔據鷹架(上圖)。

白腰雪雀

10月末,已經過了繁殖季節,可是還見白腰雪雀在打架,搞不懂了。

白腰雪雀,身長約17釐米,是我國特有鳥類,分佈于西藏、青海、甘肅以及四川,為常見留鳥。棲于3000-4500米多裸岩的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及沼澤邊緣。棲息、營巢均使用鼠兔洞。冬季集群。

棕頸雪雀

10月末,棕頸雪雀已經集結大群,比白腰雪雀要早。

棕頸雪雀是黑喉雪雀屬的鳥類,身長15釐米。中國特有鳥類,分佈于青藏高原及中國西北部(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多見於海拔約2500-4000m 的高山、草原、荒漠和裸岩帶以及多營巢於牆洞、土岩或鼠兔廢棄的洞內。

縱紋腹小鴞(xiao)

由於沒有進行夜拍,所以鴞類鳥白天只見到和拍到縱紋腹小鴞。

縱紋腹小鴞是體型很小的貓頭鷹。體長20-27釐米。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常見留鳥,廣布於中國北方及西部的大多數地區,高可至海拔4600米。

獵隼

在青海見到獵隼的次數也不少,僅次於大鵟,而且都是成雙成對的。

獵隼是隼科隼屬的中型猛禽,體長50釐米。分佈廣泛,中國和中歐、北非、印度北部、蒙古常見。為不常見季候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獵隼主要以中小鳥類和小型獸類為食。

上圖:獵隼驅趕狼

紅隼

紅隼見到的次數少於獵隼,而且比獵隼怕人,很難接近。青海紅隼的顏色比平原紅隼更鮮豔一些。紅隼屬隼形目隼科隼屬,別名茶隼等。體長33釐米。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棲息於山地和曠野中,多單個或成對活動,飛行較高。能捕捉地面上活動的齧齒類、小型鳥類及昆蟲。

地山雀

Pseudopodoces humilis

地山雀過去稱作褐背擬地鴉,屬於鴉科擬地鴉屬的單屬種,但新近的研究對其進行全基因組的比對,研究結果從基因組水準確認了地山雀是“山雀”而非“鴉”,並初步揭示了該物種適應青藏高原極端環境的遺傳印跡。不是繁殖季節,不知道它為什麼在收集築巢材料。銀子Lee留言說:叼著巢材的地山雀傻傻的挺可愛。還有就是地山雀是自己挖洞築巢的,包括夏季繁殖洞和冬季越冬洞,所以您拍到的地山雀叼著巢材可能是它在為越冬洞忙活呢。

地山雀是山雀科山雀屬,體長19釐米,藏名“迪迪”。中國分佈于青藏高原及中國西部昆侖山脈。

渡鴉

Corvus corax

此次鴉科鳥見到的以渡鴉為多。渡鴉有一些著名的問題解決技巧,因此被認為有著高度智力。渡鴉是鴉科鴉屬的鳥類,體長56-69釐米。分佈於北半球,是所有鴉科中分佈最廣泛的一類。渡鴉是最大的烏鴉,與伴侶共同生活。雜食,在覓食方面相當靈敏且投機。

高山兀鷲是大型猛禽,體長120釐米。棲息于乾燥而嚴寒的高山。長時間在空中尋找動物屍體或動物病殘體,發現後落地撕食。它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黑頸鶴

Grus nigricollis

10月末,黑頸鶴基本上已經遷徙,我們就看到兩對。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種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也是全球發現最晚的一種鶴類,體高150釐米。棲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通常生活在沼澤地、湖泊及河灘等濕地環境。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岩鴿

Columba rupestris

岩鴿俗名野鴿子。中國分佈於東自黑龍江、西抵新疆、青海、四川、西藏、雲南等地。主要棲息於山區多岩石和峭壁的地方。

普通鸕鷀

大石雞

Alectoris magna

大石雞多而不甚怕人,拍到雪中的大石雞還是比較幸運的。

大石雞中等體型38釐米。外形極似石雞但體型略大而多黃色。不常見於青海東部至甘肅祁連山脈海拔1800~3500米的山地及丘陵地帶。大石雞是中國特有鳥種。

金 雕

Aquila chrysaetos

金雕距離較遠見到兩次。

草原雕

Aquila nipalensis

10月末,個別草原雕還沒有遷徙。我們兩次遇到草原雕扮演強盜角色:搶劫兔猻的鼠兔成功;搶劫藏狐的鼠兔失敗。看來草原雕是搶劫慣犯了。

草原雕屬於大型猛禽,體長65釐米。常見於北方的乾旱平原。習性懶散,遷徙時有時結大群。繁殖鳥或夏候鳥見於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區,東至青海、內蒙古及河北。遷徙時見於中國的多數地區;越冬於貴州、廣東及海南島。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草原雕搶走兔猻的鼠兔

草原雕試圖搶藏狐的鼠兔

喜獨居。通常在旱獺的的洞穴居住。以鼠兔、鳥類等為食。

藏狐和鼠兔

鼠兔多的地方必有藏狐。此圖中可以看到雪地裡藏狐和它準備抓的那只鼠兔。

藏狐在雪地裡抓鼠兔是把好手,我不僅拍到大臉抓鼠兔,還拍到草原雕試圖搶藏狐的鼠兔,但未能得逞。而草原雕搶劫兔猻的鼠兔也被我們拍到了。看來草原雕是個搶劫慣犯!

藏狐和草原雕

草原雕試圖搶藏狐的鼠兔,老遠就被大臉發現,未能得逞。

我感覺,天天見到的大臉狐總是帶著一絲壞笑走來的。赤狐比較少,只遇到兩次。

藏狐和赤狐

藏狐和赤狐都曾端坐擺 pose讓我拍。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一下,搞笑。感覺藏狐憨呆一點,赤狐精明一點;其實狐狸都是狡猾的,不要被長相迷惑。

兔猻

兔猻遭搶劫

強盜竟是草原雕

10月20日中午,在青海都蘭一個海拔4200米的高山草甸的山路轉彎處,我們突然發現了一隻連日來天天念叨而見不到的兔猻。那是一片相對平坦的草甸,鼠兔極多,看來一定這只兔猻的狩獵場。

我們激動不已不斷按動快門,兔猻卻在從容不迫地尋找鼠兔。不一會兔猻沒費多大力氣就抓到一隻碩大的鼠兔,然後一路小跑往家趕,不時還停下腳步,像是向旁觀者嘚瑟戰果。突然, 一個黑影從天而降攔住去路,那是一隻草原雕。兔猻還沒反應過來,鼠兔已被強盜搶走。

強盜草原雕鼠兔得手趕緊逃跑,此刻兔猻才愣過神來,並奮力反擊,但為時已晚,只能眼睜睜看著剛到手的鼠兔不翼而飛(見下組圖)。

兔猻遭搶劫 強盜竟是草原雕

由於是中午13點,地面有一點熱擾流,好在還可以聚焦,只是影響了成像的品質。事發突然,根本來不及拍攝視頻,能遇到拍到已經很幸運了。

鬱悶之後,不久,兔猻又成功抓獲一隻鼠兔,並迅速離開,不敢久留。

視頻:兔猻與草原雕的故事

猞猁

先與雪豹擦肩而過

後與猞猁短兵相接

都蘭野保協會營地

自然影像中國攝影師與柔保夫婦合影

我們在都蘭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高山營地住了五天,那裡海拔4200米,四周山上經常有雪豹出沒(紅外相機拍到)。有一個山頂的掩體只能容納兩人,加上山頂積雪很多山路極其陡峭難攀,所以蹲守雪豹的任務交給了四人中最年輕的馮江和嚮導柔保。蹲守一日兩夜下來,他倆沒有看到雪山之王(卻看到對面山上兩隻還未冬眠的棕熊),但從掩體外不到一米處雪地上的新鮮雪豹腳印看,夜裡雪豹與他們擦肩而過。

回到營地,沒有拍到雪豹的馮江和星智在營地附近卻意外拍到了猞猁,真是喜出望外,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我們的營地附近沒有鼠兔,而高原兔卻很多。高原兔是猞猁的最愛,因此在高原兔極多的地方拍到猞猁也是很正常的。只是拍攝距離近到不“正常”了!

而那個時候我們正在拍兔猻回營地的路上。

猞猁

星智說:這只猞猁來到我們的營地附近抓高原兔,好像是目中無人似的,近到了不可思議只能個半身照的地步。

準備抓高原兔的猞猁

馮江說:猞猁雖然專心抓高原兔,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從現場情況分析,這只猞猁為抓兔子,竟敢從柔保家的藏獒面前走過,而藏獒卻不叫沒有什麼反應,也許猞猁是這的常客吧。

觀察到狼的次數不少

烏鴉猛禽一樣攻擊狼

山頂臥著兩匹狼

進一條山溝走一圈,總能遇到狼,我們稱那條溝為狼溝。

星智是藏族,原來在青海湖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工作,已經退休了。本次拍攝活動,他既是嚮導又是攝影師。

16日在西寧野生動物園拍攝之後,第二天我們就驅車去都蘭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海拔4200米的高山營地。在接近營地的路上,發現狼和高山兀鷲在山上爭搶食物。我們二話沒說,抄起相機下車就上山(見下圖)。因為這個舉動和沒有高反的來自平原的我們三個人,被星智誇讚佩服了整個行程。他準備的一個大氧氣瓶我們也沒有用上。

身披雪甲的狼

早上霧濛濛飄著雪花,這四批狼在一個小山坡頂距離不遠,但能見度很差。它們身披雪甲,一定是在那裡待了很久。

雪地裡抓鼠兔的狼

狼在雪地裡抓到一隻鼠兔沒有吃飽,還想繼續捕獵。殊不知,這裡是別家的領地,烏鴉和獵隼幾次輪番攻擊後,狼落荒而逃。

狗獾

狗獾抓鼠兔不理不睬

攝影師拍攝一近再近

狗獾抓鼠兔

謝建國說:這只狗獾在兩個相距2米左右的鼠兔洞前來回折騰刨土,根本不理會他和星智的一近再近,拍攝距離從40米縮短到10米左右。

由於是首次拍到,最初我們確定不了這個物種,所以在微信群裡請教。國家動物博物館的張勁碩博士告訴我們是狗獾。他說:在歐洲和北美洲,獾都是一類常見動物(歐洲獾和美洲獾),但我們很多國人自古抓獾吃獾用獾油,使它們愈來愈少,且十分怕人,我從來沒見過中國獾的行為照片。此圖特別令人喜歡!前不久,見一個虐待豬獾的視頻瘋傳,一群人戲弄一隻豬獾,並放狗咬它,慘不忍睹。這麼美麗的生物怎忍心傷害呢?

狗獾

狗獾(學名Meles leucurus)體重約10-12公斤,體長45—55釐米。多棲息在叢山密林、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中。穴居,極善於挖洞,離地面2-3米,有幾個進出口。夜行性動物。雜食,以鼠類、鳥類蛇、沙蜥、蛙、魚、蝦、蚯蚓、昆蟲以及植物果實、塊莖為食。

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高原鼠兔(學名:Ochotona curzoniae)是一種小型植食性哺乳動物,屬兔形目鼠兔科。高原鼠兔體長120-190毫米,身材渾圓,沒有尾巴,體色灰褐色。多棲息在土壤較為疏鬆的坡地和河谷的海拔3100-5100米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我們在青海高山草甸見到最多的動物,應該就是高原鼠兔了。高原鼠兔呆萌可愛,發呆不動時很容易拍攝,但是它跑起來飛快,抓拍有點難度。

高原鼠兔有挖洞築窩的習性,它所挖掘的洞穴本來是為己所用,但也為許多小型鳥類和蜥蜴提供了賴以生存的巢穴;同時高原鼠兔不冬眠,也是草原上大多數中小型肉食動物和幾乎所有猛禽一年四季的主要捕食對象;高原鼠兔的洞穴是“天然如廁之所”,滋養了植物,為植物品種多樣性提供了條件,從而與一大批動植物建立了相互依存的關係,共同建立起的獨特的生態系統。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種和關鍵種,對維護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岩羊

岩 羊

Pseudois nayaur

岩羊(學名:Pseudois nayaur),體型中等,兩性都長角,雄羊角更粗大。岩羊以青草和各種灌叢枝葉為食。無固定獸徑和棲息場所。它們在懸崖峭壁只要有一腳之棱,便能攀登上去。主要天敵是雪豹、豺、狼,以及禿鷲和金雕等大型猛禽。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岩羊攀登山巒的本領在動物中難有匹敵的。受驚時能在亂石間迅速跳躍,並攀上險峻陡峭的山崖。有遷移習性,冬季生活在大約海拔2400米處,春夏常棲於海拔3500—6000米之間,冬季和夏季都不下降到林線以下的地方活動。性喜群居,常十多隻或幾十隻在一起活動,有時也可結成數百隻的大群。

高原兔

高原兔

Lepus oiostolus

高原兔(學名:Lepus oiostolus)屬於兔形目兔科,35-56釐米。僅稍遜於寒帶雪兔,被毛柔軟,底絨豐厚。分佈於中國、印度以及尼泊爾等地,為青藏高原地區特有種之一。高原兔是食植物性動物,一般無洞穴,在有旱獺活動的地區則常利用旱獺的廢棄洞。

高原兔是猞猁的最愛,高原兔多的地方更容易看到猞猁。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高原兔不是很懼怕人,它蹲在那裡可以一動不動,像一尊雕塑,而一旦跑起來,尤其是起動的那一刹那勢如疾風,瞬間就不見蹤影。

藏羚

Pantholops hodgsonii

藏 原 羚

Procapra picticaudata

鵝 喉 羚

Gazella subgutturosa

普 氏 原 羚

Procapra przewalskii

藏 野 驢

Equuskiang

野 犛 牛

Bos mutus

馬 鹿

Cervus elaphus

海高原野生動物拍攝散記,上篇說的是我們在青海拍到的肉食性野生動物,中篇介紹植食性哺乳動物,下篇說說此次拍到的鳥類

胡兀鷲

在青海都蘭,我終於把胡兀鷲的鬍子拍清楚了。那天,我們在山路上尋找野生動物,轉彎處發現一隻胡兀鷲落在一家藏民的屋旁,由於有山石遮擋,胡兀鷲看不到我們緩慢行進的車,當它能看到我們時,距離已經非常近了。大型鳥類起飛需要加速距離和氣流取得升力,給我們拍攝的時間。

胡兀鷲是一種大型猛禽,全長100-130釐米。中文俗名大鬍子雕。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佈于新疆西部、青海、甘肅、寧夏、四川西南部及西藏,為留鳥。食腐。它的喙象鋼鉗一樣,取食腐屍上其他食腐動物不能消化的部分,據說甚至可以咬碎大塊的骨頭,還會把骨頭從高空拋向岩石摔碎。它是食腐動物中取食最後的“清道夫”。

擬遊隼

拍到擬遊隼是個意外,也是在都蘭。那天,發現它在飛行,然後落到對面山坡上,拍攝距離有點遠。在拍到它落地的同時,我說:獵隼一隻。回看流覽拍到的圖片時,感覺這只獵隼的顏色有點怪——不像獵隼,也不像遊隼。因為此次拍到的獵隼很多,就沒有多想和仔細看圖片。

回到北京開始在電腦上再看圖片,才感覺拍到的是擬遊隼!並得到資深觀鳥人的確認(有人認為是游隼的新疆亞種)。如果當時僅憑感覺是只獵隼,加之距離又遠而放棄拍攝,那就失去了拍到新種的機會。放棄一次拍攝也是常事,但問題的實質在於:自然生態攝影師,要盡可能拍攝所有看到的野生動物,不要隨意放棄。

擬遊隼體型中等,體長42釐米,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棲息在半沙漠及乾旱的小山上,會在山崖上築巢。在國內,擬遊隼僅分佈于新疆等地。亞種babylonicus繁殖于天山及青海;越冬于新疆西部喀什地區。

大鵟(kuang)

在青海,大鵟是見到最多的猛禽,以暗色型居多。有攝影師說,深色大鵟看起來髒乎乎的,不好看。我沒有那樣的感覺,反而覺得它們很威武。

大鵟是一種大型猛禽,體長70釐米。大鵟有幾種色型:淡色型、暗色型和中間型等,其中低海拔地區以淡色型較為常見,高原暗色型居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棲息于山地、山腳平原和草原等地區,也出現在高山林緣和開闊的山地草原與荒漠地帶,垂直分佈高度可以達到4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區。

(鷹架)

這裡說說鷹架。據星智老師介紹,鷹架是國家林業局的一個猛禽保護項目——高原可供猛禽築巢的樹木極少,鷹架是為猛禽設置的人工巢位元,很多保護區都參加了這個項目的實施。我們在青海一路上幾乎都可以看到鷹架。

鷹架被鷹科猛禽利用為多,其中又以大鵟為多。大鵟築巢還會就地取材,利用經幡布條作為築巢材料。也見到過獵隼佔據鷹架(上圖)。

白腰雪雀

10月末,已經過了繁殖季節,可是還見白腰雪雀在打架,搞不懂了。

白腰雪雀,身長約17釐米,是我國特有鳥類,分佈于西藏、青海、甘肅以及四川,為常見留鳥。棲于3000-4500米多裸岩的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及沼澤邊緣。棲息、營巢均使用鼠兔洞。冬季集群。

棕頸雪雀

10月末,棕頸雪雀已經集結大群,比白腰雪雀要早。

棕頸雪雀是黑喉雪雀屬的鳥類,身長15釐米。中國特有鳥類,分佈于青藏高原及中國西北部(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多見於海拔約2500-4000m 的高山、草原、荒漠和裸岩帶以及多營巢於牆洞、土岩或鼠兔廢棄的洞內。

縱紋腹小鴞(xiao)

由於沒有進行夜拍,所以鴞類鳥白天只見到和拍到縱紋腹小鴞。

縱紋腹小鴞是體型很小的貓頭鷹。體長20-27釐米。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常見留鳥,廣布於中國北方及西部的大多數地區,高可至海拔4600米。

獵隼

在青海見到獵隼的次數也不少,僅次於大鵟,而且都是成雙成對的。

獵隼是隼科隼屬的中型猛禽,體長50釐米。分佈廣泛,中國和中歐、北非、印度北部、蒙古常見。為不常見季候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獵隼主要以中小鳥類和小型獸類為食。

上圖:獵隼驅趕狼

紅隼

紅隼見到的次數少於獵隼,而且比獵隼怕人,很難接近。青海紅隼的顏色比平原紅隼更鮮豔一些。紅隼屬隼形目隼科隼屬,別名茶隼等。體長33釐米。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棲息於山地和曠野中,多單個或成對活動,飛行較高。能捕捉地面上活動的齧齒類、小型鳥類及昆蟲。

地山雀

Pseudopodoces humilis

地山雀過去稱作褐背擬地鴉,屬於鴉科擬地鴉屬的單屬種,但新近的研究對其進行全基因組的比對,研究結果從基因組水準確認了地山雀是“山雀”而非“鴉”,並初步揭示了該物種適應青藏高原極端環境的遺傳印跡。不是繁殖季節,不知道它為什麼在收集築巢材料。銀子Lee留言說:叼著巢材的地山雀傻傻的挺可愛。還有就是地山雀是自己挖洞築巢的,包括夏季繁殖洞和冬季越冬洞,所以您拍到的地山雀叼著巢材可能是它在為越冬洞忙活呢。

地山雀是山雀科山雀屬,體長19釐米,藏名“迪迪”。中國分佈于青藏高原及中國西部昆侖山脈。

渡鴉

Corvus corax

此次鴉科鳥見到的以渡鴉為多。渡鴉有一些著名的問題解決技巧,因此被認為有著高度智力。渡鴉是鴉科鴉屬的鳥類,體長56-69釐米。分佈於北半球,是所有鴉科中分佈最廣泛的一類。渡鴉是最大的烏鴉,與伴侶共同生活。雜食,在覓食方面相當靈敏且投機。

高山兀鷲是大型猛禽,體長120釐米。棲息于乾燥而嚴寒的高山。長時間在空中尋找動物屍體或動物病殘體,發現後落地撕食。它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黑頸鶴

Grus nigricollis

10月末,黑頸鶴基本上已經遷徙,我們就看到兩對。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種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也是全球發現最晚的一種鶴類,體高150釐米。棲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通常生活在沼澤地、湖泊及河灘等濕地環境。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岩鴿

Columba rupestris

岩鴿俗名野鴿子。中國分佈於東自黑龍江、西抵新疆、青海、四川、西藏、雲南等地。主要棲息於山區多岩石和峭壁的地方。

普通鸕鷀

大石雞

Alectoris magna

大石雞多而不甚怕人,拍到雪中的大石雞還是比較幸運的。

大石雞中等體型38釐米。外形極似石雞但體型略大而多黃色。不常見於青海東部至甘肅祁連山脈海拔1800~3500米的山地及丘陵地帶。大石雞是中國特有鳥種。

金 雕

Aquila chrysaetos

金雕距離較遠見到兩次。

草原雕

Aquila nipalensis

10月末,個別草原雕還沒有遷徙。我們兩次遇到草原雕扮演強盜角色:搶劫兔猻的鼠兔成功;搶劫藏狐的鼠兔失敗。看來草原雕是搶劫慣犯了。

草原雕屬於大型猛禽,體長65釐米。常見於北方的乾旱平原。習性懶散,遷徙時有時結大群。繁殖鳥或夏候鳥見於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區,東至青海、內蒙古及河北。遷徙時見於中國的多數地區;越冬於貴州、廣東及海南島。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草原雕搶走兔猻的鼠兔

草原雕試圖搶藏狐的鼠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