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安康:“紅軍老祖”的故事

在旬陽縣城東北160裡的雙河碾子溝, 九龍山和大座山的環抱之中, 有一座遠近聞名的“紅軍老祖”墓, 墓中長眠著1935年10月為掩護部隊突圍而英勇犧牲的原紅七十四師二營(原第六路遊擊師)特務隊指導員高中寬和尚班長。

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他倆為“紅軍老祖”。 在這種帶有神秘色彩的尊稱背後, 寄託著旬陽北山人民對紅軍真誠、淳樸、久遠的熱愛和懷念……

紅軍指導員高中寬生前有“神醫”之稱,

其實他原本不是醫生, 來到陝南蘇區後, 看到窮苦百姓無錢治病, 便利用戰鬥空隙, 鑽研解救百姓的常見病藥方和中草藥, 經常給群眾看病治傷。 紅軍在潘家河的大半年時間, 他日夜奔忙, 宣傳革命, 先後為80多戶百余農民治瘡病和其它疾病。 最讓人們難忘的是, 他給一位姓劉的孤老太婆治傷寒病, 整整在茅草房守護了4天4夜, 使奄奄一息的劉老太婆死而復生。 由於他膽大心細, 善於鑽研, 醫術提高很快, 竟使當地流行的麻疹斷了根, 人們尊稱他為妙手回春的“神醫”。

他和尚班長犧牲後, 農民曹有伸不顧白色恐怖, 讓出自己的土地, 同其他三位農民安葬了烈士遺體。 許多貧苦農民深信死去的紅軍會“得道”“顯聖”, 仍能為窮人治病,

消災滅難。 所以四季八節紛紛到紅軍烈士墓培土、壘石、鏟草、栽樹, 虔誠地稱呼紅軍烈士為“紅軍老祖”。 這裡的男男女女坐在一起, 一開口就談起了高醫官, 都爭著說, 他夜夜夢見高醫官, 夢見高醫官給他治病;夢裡吃了高醫官的藥, “頭不疼了, 癆病也好了”。 夢話、神話, 一傳十, 十傳百, 愈傳愈遠, 愈傳愈神。 傳遍碾子溝、潘家河、聖駕河、旬河兩岸, 傳入深山老林, 傳到數百里之外。

紅軍墓靜靜地偎依在九龍山與大座山的懷抱。 這裡, 山清水秀, 泉水匯流, 嵐氣氤氳, 翠山如簇, 鳥語花奇, 松柏林立, 一塊自然山石頗似“無字碑”矗立一側。 “風水”之好, 謁墓者無不稱絕, 然而, 國民黨當局對紅軍墓恨之入骨, 一再氣急敗壞地下令驅趕朝拜紅軍墓的群眾, 一再驅使兵卒企圖掘墓揚屍, 但都遭到失敗。 1946年5月, 國民黨雙河區四行鄉鄉隊副張光忠威嚇群眾:這還了得, 我們消滅‘赤匪’, 你們敬奉‘赤匪’, 我們非毀了紅軍墓不可, 非把帶頭敬‘赤匪’的刁民押進監獄不可!”狂言吐出不久, 張光忠生瘡害病了。

機智多謀的群眾, 為了保護紅軍墓, 就抓住這一巧合, 說“這是紅軍顯應。 ”然而人們總覺得天意難卜人心, 議論著要為碾子溝口的紅軍墓立個永久的碑石。 石匠林振榮是當地一位農民, 世代居住林家坪。 他1946年腿上生了個大瘡, 無醫可求, 就去紅軍墓許“願”求治, 不久他腿上的瘡竟然好了。 林振榮夫婦便領上“紅孩兒”去碾子溝口給“紅爺爺”燒香還“願”。 8月, 他又聯絡九龍山、大座山下的鄉親, 合出資財, 選石築墓, 豎立一石碑於墓前, 又在墳周植樹補柏, 把這個紅軍墓建造成具有陝南民間特有風俗習慣的陵園。

國民黨雙河區的兵卒每次奉命前往毀墓,都被機智勇敢的群眾,用巧妙的方法、神奇的傳說,把他們嚇跑。1948年、1949年,國民黨正規軍兩次駐紮碾子溝口,都企圖將紅軍墓毀掉,而群眾又用“得道神醫”“紅軍顯應”的神話故事把國民黨正規軍嚇唬得不敢動手。“紅軍老祖墓”得到九龍山下農民奇妙的保護,在解放前的十四年裡一直完好無損,香火不斷。解放後,當地群眾把這條溝改名“紅軍溝”。所在的鄉,歷經多次行政區劃,始終叫“紅軍鄉”。1978年,陝西省文物局撥專款,在“紅軍老祖”墓附近的山麓修建紅軍紀念館。陳先瑞將軍親筆為紀念館題詞。至今,逢年過節,陝鄂邊群眾攜帶果品、水酒、香表、炮仗到墓前祭奠,以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懷念與崇敬。

國民黨雙河區的兵卒每次奉命前往毀墓,都被機智勇敢的群眾,用巧妙的方法、神奇的傳說,把他們嚇跑。1948年、1949年,國民黨正規軍兩次駐紮碾子溝口,都企圖將紅軍墓毀掉,而群眾又用“得道神醫”“紅軍顯應”的神話故事把國民黨正規軍嚇唬得不敢動手。“紅軍老祖墓”得到九龍山下農民奇妙的保護,在解放前的十四年裡一直完好無損,香火不斷。解放後,當地群眾把這條溝改名“紅軍溝”。所在的鄉,歷經多次行政區劃,始終叫“紅軍鄉”。1978年,陝西省文物局撥專款,在“紅軍老祖”墓附近的山麓修建紅軍紀念館。陳先瑞將軍親筆為紀念館題詞。至今,逢年過節,陝鄂邊群眾攜帶果品、水酒、香表、炮仗到墓前祭奠,以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懷念與崇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