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描繪英國貴族荒誕史的「名利場」,卻讓你對“心機女”恨不起來!

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jinrongdushenv

文 | 四娃

“這是一個名利場, 你願意嗎?”這個史詩般的問句炸出了毫無新意的潛規則戲碼, 投行首席分析師約來面試實習女生A在大堂喝酒, 又暗示職場新人B投懷送抱, 還以錄取作為誘餌讓剛畢業的小姑娘C做他的紅顏知己, 最後跟女生D說投行是個名利場需要付出。 此事被爆後很多吃瓜群眾紛紛調笑, 而金融圈倒是處變不驚見慣不怪的態度:首席潛實習生在金融圈很正常啦, 再說被他潛是你的榮幸;另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直接說了所謂的實話, “得了關照很快就能收入四五百萬,

妥妥的”。 四娃也不知道會有多少女生要麼欣然要麼隱忍地接受職場潛規則, 反正我的回答應該是“老娘不願意啊”。

在四娃看來, 開門見山的打著工作幌子的財色交易簡直乏味透了, 男人用金錢和資源騙得不帶半分愛意的女生視死如歸地爬上床。

女生要跟誰上床的唯一理由應該只有我想跟他睡, 而男生想跟女生上床就請用心撩而且別拿錢和職位砸。 只要能雙方看對眼就算什麼都不給也願意奉陪, 但凡看不上的縱使年薪500萬的名利場又與我何干, 更奇葩的是還用“需要有付出”的話術搞得身體成了貨物而上床變為男人的恩賜。 不過, 這部英國古裝劇「名利場」卻顛覆了我的思維論斷, 評分不高而劇情也是貧窮女主和權勢男主的老套路, 欣喜的是卻為上述現象洗了白:所謂臭名昭著的女人不過是浮華名利場的鏡子。

充斥著咖喱味道的英國上流社會

影片改編自英國十九世紀小說家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WilliamMakepeace Thackeray)的同名著作, 此人與狄更斯齊名為維多利亞時期代表小說家而作品還有《班迪尼斯》。 當薩克雷的名作被搬上銀幕時首先盤旋在腦海的大概就是他那畢業自名校的上好文筆, 以及瑞茜·威瑟斯彭猶如貓般嫵媚的金髮與紅唇烈焰。 這部《名利場》之所以經典並成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傑作,

無疑是少了唧唧歪歪歌頌真善美的聖母頌反倒生動刻畫出人性之惡, 故事背景取材於十九世紀的中上層社會, 當時的英國國力強盛且工商業發達。

正處於由榨壓殖民地或剝削勞工而發財的富商大賈主宰整個社會的階段, 而英法兩國爭權的戰爭更是讓中上層社會各式各等人物都忙著爭權奪位爭名求利。

出身于貧窮畫師家庭且從小父母雙亡的蓓姬·夏普加也不例外, 此人在平克頓女子學校受盡歧視以至於離校後憑藉美貌和機智不擇手段地獵取金錢, 並試圖通過投機和冒險擠進上流社會, 可惜幾經坎坷幾度榮辱後還是在英國社會的名利場中默默無聞地度日。 很多影迷朋友對這種片子感興趣的初衷都源自對那個時代英國上流社會生活的好奇以及對歐洲舊時代服飾的喜愛。

不過這部電影的導演米拉·奈爾(Mira Nair)出生於印度,將滿腔的愛國情懷綁架到以英國上流社會為背景的美國電影導致咖喱味太重。導演處女作「早安孟買」摘取了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而導演也成為印度電影在西方的標誌性人物,並相繼推出「密西西比風情畫」「欲望和智慧」「季風婚宴」「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卡推女王」等優秀作品。然而本片卻過多的根據她的民族背景融合個性化因素導致不倫不類,穿插多場故作華麗的印度舞撐場面的做法更是被詬病為亂改名著。

慶倖的是英國社會的效果還是靠幾位眼熟的英國演員營造了大致氛圍,飾演公爵的加布裡埃爾·伯恩(Gabriel Byrne)代表作以犯罪片居多並憑藉「捫心問診」獲得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爵士彼得考利的飾演者鮑勃·霍斯金斯(Bob Hoskins)憑藉「蒙娜麗莎」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飾演考利家原定繼承人羅頓的詹姆斯·鮑弗(James Purefoy)避免被定型而經常刻意挑選不重樣的角色。此外,因「魔鬼接班人」在好萊塢佔據一席之地的瑞斯·伊凡斯(Rhys Ifans),和不入好萊塢主流卻屢受好評肯定的吉姆·布勞德本特(JimBroadbent)也在本片中有著出色的表現。

作為女主角的貝姬角色具有強烈的藝術誇張和鮮明的時代特徵,充滿野心始終堅持躋身上流社會的浮華生活。飾演者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作為好萊塢新秀中才華最出眾的演員的確是個演技功底深厚的實力派高手,在蓋瑞羅斯的「歡樂穀」中展示了過人的喜劇天賦又憑藉「校園風雲」首次提名金球獎影后。在「律政俏佳人」中塑造了不甘只做芭比娃娃的魅力女性躍居一線成為好萊塢“美國甜心”,而「與歌同行」中的表演更是為她贏得了奧斯卡影后。在本片中演出了女主的狡猾和野心而表現也可圈可點,當然再多些妖嬈可能更符合角色設置而稍顯生硬的英式口音則是最大的敗筆。

溫柔和順的艾米利亞看似是舊時社會最讚賞的女性卻單純得過了頭始終活在肥皂泡裡,曾拿下金球獎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女主角提名的蘿瑪拉·嘉瑞(Romola Garai)無疑詮釋出了不願紆尊降貴卻又離不開寵愛的味道。飾演其丈夫喬治的喬納森·萊斯·梅耶斯(Jonathan Rhys Meyers)絕對是好萊塢的異類甚至將自己看得很“廉價”,最值得紀念的角色是「天鵝絨金礦」中充滿中性美的搖滾明星布萊恩,憑藉對「貓王」的完美的演繹捧回了金球獎盃。此人從不忌諱在鏡頭前和同性熱吻,而這種大膽也讓他飾演遊手好閒、極其勢利且婚後對伴侶不忠的軍官顯得如魚得水如虎添翼。

性格迥異的兩位女孩如何混跡于名利場

原著的副題為“沒有主角的小說”,也就是這裡的人物其實不是簡單化的或好或壞且都有著複雜而深刻的內心活動,女主貝姬·夏普無疑是十九世紀初英國社會的女冒險家典型。失去了窮困潦倒的畫家父親和法國舞蹈演員母親的她在童年就非常嚮往英國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奈何低微的出身讓這種想法在壁壘森嚴等級制度的英國成了幾乎不可能的奢望。然而天生麗質且多才多藝的貝姬不願放棄,甚至成功運用常規與非常規手段在規則範圍內征服了整個英國上流社會,在名利場中沉淪起伏最終完成無所謂成功與失敗的人生體驗。

影片開場時對女主窮苦出身的刻畫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亂世佳人」裡的斯嘉麗,同為靠美貌和智慧追求浮華的女人但本片中的夏普小姐似乎人情味更濃,也可以說成爬到上流社會的種種行為不太招人待見。比如初次見面就對艾米利亞的哥哥“施展媚法”,儘管她其實看不起這個在印度賺得大把鈔票的蠢笨男人;再比如在爵士彼得考利家族擔任家庭教師時,轉身就在有錢的姑媽面前模仿並嘲笑女主人的言行。甚至因得知羅頓很可能成為考利家的繼承人獲得姑媽的大筆遺產,而與其秘密踏入婚姻殿堂藉以走向上流社會。

豈料看上去開明的姑媽實際上對婚姻的態度卻很保守,得知女主跟繼承家產的二公子偷偷結婚並懷孕後立馬就對她的態度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變,甚至把所有財產給了大哥而讓女主的婚後生活變得窮困潦倒。平時只靠賭博作為生活來源的羅頓無疑讓女主不得已想盡各種辦法掙錢養家,雪中送炭的伯爵斯貝恩看中了貝姬的美貌也看穿了她的虛榮心,不光替她還清欠下的債務還以此為把柄要求她滿足更多的私欲。貝姬沾著斯貝恩的光以及交際手段混跡於上層社會與其他貴夫人破冰相處,卻也因經不起誘惑導致丈夫離開的悲劇。

和羅頓分開後的貝姬並沒有從此消極無感,也沒有將錯就錯和斯貝恩苟合,而是流連於風靡奢華排遣無聊的生活,直到好友艾米利亞兒子的出現。其實混跡於賭場的她反倒純潔乾淨,知道被送去私立學校讀書的兒子會成長為紳士擁有財富,卻也明白自己的地位經歷與此並不相稱而沒有前去找他。所幸最終的結局也不算太差,臭名昭著的貝姬再次遇見了依舊對她愛戀如初的艾米利亞哥哥,也終於欣賞到他們初次見面就討論的印度之美,並跟著這位又傻又老的男人過上了相對富足的幸福生活。

影片中與貝姬的人物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的則是她的好友艾米麗亞,出身良好性情單純善良並不可救藥的愛上了門當戶對的軍官喬治。她堅信是好朋友貝姬搶走了白馬王子卻想不到是喬治三番五次的另尋新歡,不知道娶她完全是因為喬治對家庭的背叛和上尉給他的壓力,甚至猜不到破產時被迫拍賣的那架鋼琴根本不是她心愛的喬治買回的。喬治在滑鐵盧戰場犧牲的結局,促使艾米麗亞無法給兒子創造良好的受教育條件而只得聽憑爺爺的命令,好在最終通過貝姬之口得知了喬治的本來面目而與真心愛她的上尉喜結連理。

再來看屬於上層階級的喬治有著萬貫家財也仍然需要地位頭銜和響噹噹的名號,他看不上黏在身邊的艾米利亞甚至因其家道敗落而心生鄙夷。喬治的父親為了所謂的財富和頭銜讓兒子在訂婚的情況下和富有女士施窪茲相親,但值得表揚的是老爺子還是在兒子戰死後把全部遺產留給孫子,讓艾希利亞重新回到了上流社會的生活。不可否認,艾米莉亞的不幸還是自己造成的,她過於貪戀喬治而忽略了始終陪在身邊任勞任怨的上尉都賓,不願面對不願接受喬治的不忠加上“死無對證”,導致整天活在自己編織的謊言裡。

唯利是圖的“綠茶”卻也讓人恨不起來

不得不再次重申影片中的印度元素是個不可救藥的硬傷,混合著拿破崙戰爭的大背景外加德國舊友重遇的結局也頗有些添油加醋的感覺,總之整個故事似乎已經超越了原著作者想要傳遞的東西:攀援名流社會的名媛雖然光彩奪人但背後也有鮮為人知的辛酸無奈。其實原著把英國貴族社會中金錢的兩面性,和權衡名利的女性難免香消玉殞的下場描述得極為現實。然而電影無疑把上流社會的荒誕做了很大程度的美化,也不知道導演是曲解了薩克雷的創作意圖,還是為了迎合觀眾們不惜揮動屠刀把線索繁多的小說砍得鮮血淋漓。

小說中的貝姬確實被薩克雷寫得有些不堪,這個沒心沒肺的虛榮女子雖然並非無惡不赦,卻異常貪婪甚至玩弄所有人於鼓掌間。不過導演顯然偏愛貝姬的性格並願意還給她足夠優美的形象,以至於整個觀影過程不會感受到她掙扎與名和利之間的唯利是圖反而堅強樂觀。由於導演對貝姬的“癡情”導致羅登的角色也被愛屋及烏地塑造成了毫無缺陷的情聖,就連花花公子喬治也因在他墓地前痛哭流涕的父親而增色不少。唯獨戲份減少許多的艾米利亞成了例外,格外軟弱並在愛情中反應很是遲鈍,好在具有難得的善良和癡情。

有些朋友厭惡貝姬的工於心計和不擇手段,為了能夠混進上流社會不惜賤賣自己的名聲甚至是身體,艾米利亞在她身旁像個涉世未深的孩童而羅登在她生命裡則仿佛是個被玩弄戲耍的傻瓜,所謂的伯爵富家公子也不過是她與紛繁複雜的名利場博弈中的閒置棋子而已。當然也有更多的朋友為其辯護,在那樣的社會環境和家庭背景下對物質生活的追求無可厚非,在整個過程中至少還能看到她對朋友付出的真心,比如為投機無所作為只會埋怨的丈夫謀求生活,看似無情地送走兒子卻是為其著想,最後兜兜轉轉的抓住了救命稻草。

四娃並不喜歡唯利是圖的心機婊卻也對她恨不起來,因父母早逝而在孤兒院裡活得像個奴隸,羅登和兒子伴隨著她聲嘶力竭的叫喊聲離開,伯爵更是基於純利益的交易使她享受不到愛護。以至於她因過於明確自己的目標而顯得急功近利,過於善於交際應酬而顯得浪蕩不堪,過於聰明機敏而顯得狡詐陰險,過於追求浮華生活而顯得對每段感情都虛偽做作。值得稱讚的是,作為沒落貴族的女家庭教師也沒有被不如意的生活環境所嚇倒更沒有怨天尤人,反倒是勤勤懇懇把學生教得很好,同時試圖抓住每個機會逃脫厭惡的環境。

其實名與利固然可求卻並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過分追逐可能會因此變得貪婪虛偽。就好比真實會在香檳的泡沫裡成了虛假,正義會在耀眼的燈火中變得邪惡,誠實會在動人的鋼琴聲裡化為虛偽,質樸也會在華麗的裙擺中顯得做作。當然,影片的結局其實同樣意味深長:貝姬重回印度男人的懷抱享受印度的奢華生活,是否意味著她再度墜入浮華的遊戲?艾米利亞趕在都賓真正離開之前的幡然大悟,真的預示著贏來了幸福溫暖的美好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關注“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一起小打小鬧吧!

https://www.gzb001.com

不過這部電影的導演米拉·奈爾(Mira Nair)出生於印度,將滿腔的愛國情懷綁架到以英國上流社會為背景的美國電影導致咖喱味太重。導演處女作「早安孟買」摘取了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而導演也成為印度電影在西方的標誌性人物,並相繼推出「密西西比風情畫」「欲望和智慧」「季風婚宴」「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卡推女王」等優秀作品。然而本片卻過多的根據她的民族背景融合個性化因素導致不倫不類,穿插多場故作華麗的印度舞撐場面的做法更是被詬病為亂改名著。

慶倖的是英國社會的效果還是靠幾位眼熟的英國演員營造了大致氛圍,飾演公爵的加布裡埃爾·伯恩(Gabriel Byrne)代表作以犯罪片居多並憑藉「捫心問診」獲得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爵士彼得考利的飾演者鮑勃·霍斯金斯(Bob Hoskins)憑藉「蒙娜麗莎」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飾演考利家原定繼承人羅頓的詹姆斯·鮑弗(James Purefoy)避免被定型而經常刻意挑選不重樣的角色。此外,因「魔鬼接班人」在好萊塢佔據一席之地的瑞斯·伊凡斯(Rhys Ifans),和不入好萊塢主流卻屢受好評肯定的吉姆·布勞德本特(JimBroadbent)也在本片中有著出色的表現。

作為女主角的貝姬角色具有強烈的藝術誇張和鮮明的時代特徵,充滿野心始終堅持躋身上流社會的浮華生活。飾演者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作為好萊塢新秀中才華最出眾的演員的確是個演技功底深厚的實力派高手,在蓋瑞羅斯的「歡樂穀」中展示了過人的喜劇天賦又憑藉「校園風雲」首次提名金球獎影后。在「律政俏佳人」中塑造了不甘只做芭比娃娃的魅力女性躍居一線成為好萊塢“美國甜心”,而「與歌同行」中的表演更是為她贏得了奧斯卡影后。在本片中演出了女主的狡猾和野心而表現也可圈可點,當然再多些妖嬈可能更符合角色設置而稍顯生硬的英式口音則是最大的敗筆。

溫柔和順的艾米利亞看似是舊時社會最讚賞的女性卻單純得過了頭始終活在肥皂泡裡,曾拿下金球獎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女主角提名的蘿瑪拉·嘉瑞(Romola Garai)無疑詮釋出了不願紆尊降貴卻又離不開寵愛的味道。飾演其丈夫喬治的喬納森·萊斯·梅耶斯(Jonathan Rhys Meyers)絕對是好萊塢的異類甚至將自己看得很“廉價”,最值得紀念的角色是「天鵝絨金礦」中充滿中性美的搖滾明星布萊恩,憑藉對「貓王」的完美的演繹捧回了金球獎盃。此人從不忌諱在鏡頭前和同性熱吻,而這種大膽也讓他飾演遊手好閒、極其勢利且婚後對伴侶不忠的軍官顯得如魚得水如虎添翼。

性格迥異的兩位女孩如何混跡于名利場

原著的副題為“沒有主角的小說”,也就是這裡的人物其實不是簡單化的或好或壞且都有著複雜而深刻的內心活動,女主貝姬·夏普無疑是十九世紀初英國社會的女冒險家典型。失去了窮困潦倒的畫家父親和法國舞蹈演員母親的她在童年就非常嚮往英國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奈何低微的出身讓這種想法在壁壘森嚴等級制度的英國成了幾乎不可能的奢望。然而天生麗質且多才多藝的貝姬不願放棄,甚至成功運用常規與非常規手段在規則範圍內征服了整個英國上流社會,在名利場中沉淪起伏最終完成無所謂成功與失敗的人生體驗。

影片開場時對女主窮苦出身的刻畫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亂世佳人」裡的斯嘉麗,同為靠美貌和智慧追求浮華的女人但本片中的夏普小姐似乎人情味更濃,也可以說成爬到上流社會的種種行為不太招人待見。比如初次見面就對艾米利亞的哥哥“施展媚法”,儘管她其實看不起這個在印度賺得大把鈔票的蠢笨男人;再比如在爵士彼得考利家族擔任家庭教師時,轉身就在有錢的姑媽面前模仿並嘲笑女主人的言行。甚至因得知羅頓很可能成為考利家的繼承人獲得姑媽的大筆遺產,而與其秘密踏入婚姻殿堂藉以走向上流社會。

豈料看上去開明的姑媽實際上對婚姻的態度卻很保守,得知女主跟繼承家產的二公子偷偷結婚並懷孕後立馬就對她的態度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變,甚至把所有財產給了大哥而讓女主的婚後生活變得窮困潦倒。平時只靠賭博作為生活來源的羅頓無疑讓女主不得已想盡各種辦法掙錢養家,雪中送炭的伯爵斯貝恩看中了貝姬的美貌也看穿了她的虛榮心,不光替她還清欠下的債務還以此為把柄要求她滿足更多的私欲。貝姬沾著斯貝恩的光以及交際手段混跡於上層社會與其他貴夫人破冰相處,卻也因經不起誘惑導致丈夫離開的悲劇。

和羅頓分開後的貝姬並沒有從此消極無感,也沒有將錯就錯和斯貝恩苟合,而是流連於風靡奢華排遣無聊的生活,直到好友艾米利亞兒子的出現。其實混跡於賭場的她反倒純潔乾淨,知道被送去私立學校讀書的兒子會成長為紳士擁有財富,卻也明白自己的地位經歷與此並不相稱而沒有前去找他。所幸最終的結局也不算太差,臭名昭著的貝姬再次遇見了依舊對她愛戀如初的艾米利亞哥哥,也終於欣賞到他們初次見面就討論的印度之美,並跟著這位又傻又老的男人過上了相對富足的幸福生活。

影片中與貝姬的人物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的則是她的好友艾米麗亞,出身良好性情單純善良並不可救藥的愛上了門當戶對的軍官喬治。她堅信是好朋友貝姬搶走了白馬王子卻想不到是喬治三番五次的另尋新歡,不知道娶她完全是因為喬治對家庭的背叛和上尉給他的壓力,甚至猜不到破產時被迫拍賣的那架鋼琴根本不是她心愛的喬治買回的。喬治在滑鐵盧戰場犧牲的結局,促使艾米麗亞無法給兒子創造良好的受教育條件而只得聽憑爺爺的命令,好在最終通過貝姬之口得知了喬治的本來面目而與真心愛她的上尉喜結連理。

再來看屬於上層階級的喬治有著萬貫家財也仍然需要地位頭銜和響噹噹的名號,他看不上黏在身邊的艾米利亞甚至因其家道敗落而心生鄙夷。喬治的父親為了所謂的財富和頭銜讓兒子在訂婚的情況下和富有女士施窪茲相親,但值得表揚的是老爺子還是在兒子戰死後把全部遺產留給孫子,讓艾希利亞重新回到了上流社會的生活。不可否認,艾米莉亞的不幸還是自己造成的,她過於貪戀喬治而忽略了始終陪在身邊任勞任怨的上尉都賓,不願面對不願接受喬治的不忠加上“死無對證”,導致整天活在自己編織的謊言裡。

唯利是圖的“綠茶”卻也讓人恨不起來

不得不再次重申影片中的印度元素是個不可救藥的硬傷,混合著拿破崙戰爭的大背景外加德國舊友重遇的結局也頗有些添油加醋的感覺,總之整個故事似乎已經超越了原著作者想要傳遞的東西:攀援名流社會的名媛雖然光彩奪人但背後也有鮮為人知的辛酸無奈。其實原著把英國貴族社會中金錢的兩面性,和權衡名利的女性難免香消玉殞的下場描述得極為現實。然而電影無疑把上流社會的荒誕做了很大程度的美化,也不知道導演是曲解了薩克雷的創作意圖,還是為了迎合觀眾們不惜揮動屠刀把線索繁多的小說砍得鮮血淋漓。

小說中的貝姬確實被薩克雷寫得有些不堪,這個沒心沒肺的虛榮女子雖然並非無惡不赦,卻異常貪婪甚至玩弄所有人於鼓掌間。不過導演顯然偏愛貝姬的性格並願意還給她足夠優美的形象,以至於整個觀影過程不會感受到她掙扎與名和利之間的唯利是圖反而堅強樂觀。由於導演對貝姬的“癡情”導致羅登的角色也被愛屋及烏地塑造成了毫無缺陷的情聖,就連花花公子喬治也因在他墓地前痛哭流涕的父親而增色不少。唯獨戲份減少許多的艾米利亞成了例外,格外軟弱並在愛情中反應很是遲鈍,好在具有難得的善良和癡情。

有些朋友厭惡貝姬的工於心計和不擇手段,為了能夠混進上流社會不惜賤賣自己的名聲甚至是身體,艾米利亞在她身旁像個涉世未深的孩童而羅登在她生命裡則仿佛是個被玩弄戲耍的傻瓜,所謂的伯爵富家公子也不過是她與紛繁複雜的名利場博弈中的閒置棋子而已。當然也有更多的朋友為其辯護,在那樣的社會環境和家庭背景下對物質生活的追求無可厚非,在整個過程中至少還能看到她對朋友付出的真心,比如為投機無所作為只會埋怨的丈夫謀求生活,看似無情地送走兒子卻是為其著想,最後兜兜轉轉的抓住了救命稻草。

四娃並不喜歡唯利是圖的心機婊卻也對她恨不起來,因父母早逝而在孤兒院裡活得像個奴隸,羅登和兒子伴隨著她聲嘶力竭的叫喊聲離開,伯爵更是基於純利益的交易使她享受不到愛護。以至於她因過於明確自己的目標而顯得急功近利,過於善於交際應酬而顯得浪蕩不堪,過於聰明機敏而顯得狡詐陰險,過於追求浮華生活而顯得對每段感情都虛偽做作。值得稱讚的是,作為沒落貴族的女家庭教師也沒有被不如意的生活環境所嚇倒更沒有怨天尤人,反倒是勤勤懇懇把學生教得很好,同時試圖抓住每個機會逃脫厭惡的環境。

其實名與利固然可求卻並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過分追逐可能會因此變得貪婪虛偽。就好比真實會在香檳的泡沫裡成了虛假,正義會在耀眼的燈火中變得邪惡,誠實會在動人的鋼琴聲裡化為虛偽,質樸也會在華麗的裙擺中顯得做作。當然,影片的結局其實同樣意味深長:貝姬重回印度男人的懷抱享受印度的奢華生活,是否意味著她再度墜入浮華的遊戲?艾米利亞趕在都賓真正離開之前的幡然大悟,真的預示著贏來了幸福溫暖的美好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關注“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一起小打小鬧吧!

https://www.gzb001.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