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商界領袖年會嘉賓丨洪泰基金盛希泰:天使的奧義

2018商界領袖新年論壇與會嘉賓系列報導㉖

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已經確定出席由商界傳媒集團主辦的“大變革與新起點——2018商界領袖新年論壇”。 2018年1月25日, 他將在“尋找時代變數”環節做主題演講。 想要現場聆聽盛希泰及更多企業家的演講, 點擊圖片即可報名。

慢跑1000米, 揮拳800次, 踢腿200下, 俯臥撐80個, 仰臥起坐120個, 平板支撐四分半……在最近一次搏擊訓練中, 47歲的盛希泰用2個小時完成了上述動作。 “每個指標每次都要更進一步, 人這骨頭和肌肉是土地和莊稼的關係, 土地沒有水, 莊稼就完蛋。 ”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最近2年, 這位洪泰基金的創始人, 將自己為數不多的閒置時間消耗在了訓練館。 與之對練的是世界自由搏擊冠軍楊建平, 後者因在一檔名為“昆侖決”的格鬥賽事中三連勝日本拳王而名聲大噪。

其實, 成就這位冠軍的是盛希泰。 2年前, 作為個人天使, 盛希泰投資昆侖決, 奠定了它當下3億美元估值的基礎, 甚至獲得國家主席習近平“點贊”。 這次成功的萌芽, 最終由於另一位合夥人——中國最著名的創業者俞敏洪的加入, 催生出了在過去一年中被稱作“朋友圈殺手”的洪泰基金。

“殺手”顯然是種讚譽, 尤其對於2015年創業狂歡中的中國。 人們津津樂道於“一夜暴富”或“屌絲逆襲”的傳奇, 就像一場搏擊比賽中, 觀眾們期待擂臺上的KO瞬間。 而贏得尖叫的搏擊手,

往往屬於那些更冷靜、更快速、更靈敏以及更懂得把握節奏的人。

而從零開始, 在1年時間裡就投出60個項目、佈局從種子到新三板全產業鏈基金、在全球10個城市佈局分支機搆、配套建設軟硬體孵化器的盛希泰, 顯然符合人們心中對“殺手”的期待。

“我原來眼鏡不帶顏色, 後來為了回避自己鋒芒畢露的眼神, 才換了個30%墨色的眼鏡。 ”盛希泰頭髮直立, 舉起兩隻拳頭, 一隻貼近帶著“30%墨色眼鏡”的臉頰做防護, 另一隻前伸探向空氣中假想的對手, 預備揮拳一擊。

泰哥很忙

盛希泰的確很忙。

有人統計, 在過去一年中, 他84次往返于洪泰總部所在的首都體育館與首都機場, 平均每4天坐一次飛機, 飛行里程相當於沿赤道繞地球飛行6圈多一點,

發出了13 300張名片——而這恰好也是他在365天內聊過的創業者、媒體、天使投資人等的總人數。

緊迫感、積極主動、All in, 讓慢節奏的合夥人俞敏洪頗多感慨:“從洪泰出生的第一天起, 泰哥好像就不回家了, 為了給洪泰佈局、尋找專案, 泰哥除了每天沒日沒夜工作外, 還在全國各地奔波, 路演佈道。 ”

“泰哥”就是盛希泰, 相應的, 俞敏洪從人人熟知的“俞老師”變成了“洪哥”。 他們試圖將洪泰的故事講述成中國的“PayPal黑幫”, 後者誕生了矽谷最偉大的幾家公司——特斯拉、領英、YouTube等。 因此, 洪泰生態圈也被稱作“洪泰幫”。

這反映了盛希泰的“野心”, 他直言不諱:“我們將培養中國第一代企業家, 乾乾淨淨的真正的企業家, 沒有原罪, 中國將因此進入一個新時代。

盛希泰是最有資格談論這個話題的人之一。

1992年, 還沒從南開大學碩士畢業的盛希泰趕赴深圳, 加入剛剛成立的首批證券公司——君安證券。 入職第3天, 他穿著公司花3 000元置辦的皮爾卡丹, 以實習生的身份, 比照一本藍色封皮的標誌汽車在香港上市招股書, 接手並最終完成了四川IPO第一案:金路集團。

那時, 中國證監會都尚未成立。

一戰成名, 少年得志。 盛希泰26歲當上山東證券副總裁, 32歲擔任聯合證券副總裁, 36歲升為聯合證券總裁, 42歲成為華泰聯合董事長。 縱橫券商投行江湖22年, 為中聯重科、大族鐳射、藍色游標等數十家知名企業進行過IPO, 業內人稱“少帥”。

然而, 他卻逐漸感到失落。 “新世紀之後10年, 中國證券行業不再佔領潮頭,

不再帶給我一種跟社會主流層面接觸的機會, 再幹20年還是這個熊樣。 我有N多機會換到更大的證券公司做總裁, 一樣的, 有什麼區別呢?”

2008年, 盛希泰偶然拜訪80歲的李嘉誠, 看見後者的辦公室佈置得極具個人情趣, 而自己做了十幾年總裁、董事長, 貴為“廳局級領導”, 辦公室裡卻從不做個人裝點。 這讓他更加失落:自己只是個“流水的兵”, 有職業沒事業。 4年後, 盛希泰離開了從業22年的證券投行, 慢慢摸上了天使投資之路。

後來, 以前的同行拜訪他, 問何必做這個買賣, 都是“慢錢”。

盛希泰回答:“你們哪懂我的快感。 ”

“天使+”

事後回憶,2013年9月的那天早晨,和以往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同。

辭職下海的前廳局級領導盛希泰,在這一天決定不待在家裡逗孩子,而是去中國大飯店拜訪一位朋友。路過飯店大廳,他看見幾個西裝革履的人湊在一起聊天,其中有幾個人恰好認識,於是走過去打招呼,禮節性地寒暄,得知其中那個叫姜華的年輕人正在尋找天使投資。

那兩年,盛希泰並沒有找到新的人生方向。以前做投行,服務企業成長期的後端,按照20多年的從業慣性,他試著在同樣服務企業後端的PE領域尋找靈感。服務企業前端的天使投資,被這位昔日大佬視為“等同於窮投資人,形象低端”。

盛希泰站起身打算離開,不料姜華忽然上前一步,像個武林人般雙手抱拳:“盛總,可否借一步說話?”

三天后,盛的錢就打到了姜華公司的帳戶。他並沒有以天使的名義介入,而是聯合創始人。

不到11個月,這一名為“昆侖決”的自由搏擊品牌,就成為和老牌搏擊節目“武林風”並駕齊驅的賽事。14個月後,昆侖決引入新一輪融資,估值1.5億美元。2014年年底,在全國收視率排名中,昆侖決沖到第二名,僅次於《非誠勿擾》,粉絲數量達千萬級。

1年時間,從0到N,這顛覆了盛希泰的認知。尤其是,催化這一奇跡的正是他自己。

他做了兩件事:引入自己的人脈和資源,引入自己的經驗和格局

作為聯合創始人,盛希泰投資姜華後,快速為昆侖決解決從辦公場地到後續融資的問題,IDG和真格基金相繼進入。

一開始,“只做過一些成功小生意”的姜華估算昆侖決可以做到100億元人民幣市值,盛希泰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格局算了一筆賬:美國3億人口,世界頂級綜合格鬥賽事UFC可以做到38億美元,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以此對標,昆侖決可以達100億美元。

2014年元月,昆侖決首場比賽在泰國舉行。青海衛視周日晚22:30播出後,波瀾不驚。第二場比賽,昆侖決通過與武林風合作,掃清落地國內的審批障礙,作為合作條件之一,比賽費用都由昆侖決支付。這場比賽火爆異常,搏擊愛好者一下子知道了昆侖決,很多人成為它的粉絲。

更幸運的是,這一年國家體育產業政策的出臺和大型賽事的審批放開。昆侖決提前一年卡住位,站在了風口上。如今,昆侖決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搏擊類比賽,而成為一個坐擁電商、服飾、比賽、遊戲等業務板塊的超級IP,被視為“互聯網+體育”的典範。

“被需要才是最大的享受。”昆侖決顛覆了盛希泰對天使投資的認知:“原來天使的有趣在於,以我的年齡、閱歷、人脈、資源、經驗等等,真的可以讓一個創業者和創業項目發生豹變!有我沒我,是生死之別。”

——洪泰的投資哲學也因此得以構建:天使+(ANGEL PLUS)。後來,這兩個單詞成了洪泰的英文名。

這個行業裡沒有神仙

洪泰成立的2014年年底,中國創業元年即將到來,6 200家早期投資機構蓄勢待發,“雙創”口號呼之欲出,中國式創業狂歡讓人目眩神迷。但人性從未改變過。搏擊手盛希泰開始像個老手那樣,冷靜,理性,尋找自己的節奏。

整個2015年,洪泰基金總共接到了20 148份商業計畫書,平均每小時就有2.3家創業公司找上門,而洪泰從中投出了60個項目,投資率約為3‰,相較于國內天使一般1%~2%的選取率,可謂苛刻至極。

一份商業計畫書從被接收到確定被投資前,需要經過6層篩選:投資經理篩選,小組篩選,合夥人篩選,管理合夥人篩選,盛希泰判斷,俞敏洪對部分專案面談。這個流程中,每個環節一票否決,“寧可錯殺也不能讓一個差項目進來”。

還記得,2014年年初,盛希泰偶然接觸了惠民網團隊。他對項目沒感覺,但覺得團隊非常強。強在哪兒?創始人挺會講故事,團隊已經湊錢幹了一段時間,所問的問題沒有一個回答不上來。盛希泰覺得有意思,請朋友圈裡十幾個電商大佬把關。大佬們考察一番,回答:這個項目不能投。

這些大佬中,不乏投資了與惠民網類似專案的人,無一善終。

但盛希泰越和惠民網團隊接觸,越捨不得放棄。“賭就賭了,不管別人說什麼,老子就幹!”這是他唯一一個投前和妻子商量的項目,“也不是想讓她幫我做決定,只是想有人跟我說一說,釋放一下壓力,因為沒有一個人支持我,所有人都在反對我,我又很想投……”

現在,這個被300個投資機構放棄過、業內大佬均不看好的項目,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社區電商及超市進貨平臺,估值20億美元。這讓盛希泰對天使投資有了進一步感悟:這個行業裡沒有神仙,我們要尋找那種有成功特質的人,這種特質包括但不限於學習能力、堅持能力、自省能力。

進一步延伸,天使投資的奧義在於洞悉人性。

現在,創業者在洪泰基金總部和盛希泰聊專案,盛希泰往往在低頭玩手機。如果對方能讓他興奮地丟掉手機,那恭喜創業者——你成功了。

現在,創投圈已無人不知洪泰、無人不識盛希泰了,而他卻只想把這份成功賦予年輕一代的“小崽子”們。

(本文原刊載於《商界》雜誌2016年3月號,本次刊發有刪節)

“天使+”

事後回憶,2013年9月的那天早晨,和以往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同。

辭職下海的前廳局級領導盛希泰,在這一天決定不待在家裡逗孩子,而是去中國大飯店拜訪一位朋友。路過飯店大廳,他看見幾個西裝革履的人湊在一起聊天,其中有幾個人恰好認識,於是走過去打招呼,禮節性地寒暄,得知其中那個叫姜華的年輕人正在尋找天使投資。

那兩年,盛希泰並沒有找到新的人生方向。以前做投行,服務企業成長期的後端,按照20多年的從業慣性,他試著在同樣服務企業後端的PE領域尋找靈感。服務企業前端的天使投資,被這位昔日大佬視為“等同於窮投資人,形象低端”。

盛希泰站起身打算離開,不料姜華忽然上前一步,像個武林人般雙手抱拳:“盛總,可否借一步說話?”

三天后,盛的錢就打到了姜華公司的帳戶。他並沒有以天使的名義介入,而是聯合創始人。

不到11個月,這一名為“昆侖決”的自由搏擊品牌,就成為和老牌搏擊節目“武林風”並駕齊驅的賽事。14個月後,昆侖決引入新一輪融資,估值1.5億美元。2014年年底,在全國收視率排名中,昆侖決沖到第二名,僅次於《非誠勿擾》,粉絲數量達千萬級。

1年時間,從0到N,這顛覆了盛希泰的認知。尤其是,催化這一奇跡的正是他自己。

他做了兩件事:引入自己的人脈和資源,引入自己的經驗和格局

作為聯合創始人,盛希泰投資姜華後,快速為昆侖決解決從辦公場地到後續融資的問題,IDG和真格基金相繼進入。

一開始,“只做過一些成功小生意”的姜華估算昆侖決可以做到100億元人民幣市值,盛希泰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格局算了一筆賬:美國3億人口,世界頂級綜合格鬥賽事UFC可以做到38億美元,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以此對標,昆侖決可以達100億美元。

2014年元月,昆侖決首場比賽在泰國舉行。青海衛視周日晚22:30播出後,波瀾不驚。第二場比賽,昆侖決通過與武林風合作,掃清落地國內的審批障礙,作為合作條件之一,比賽費用都由昆侖決支付。這場比賽火爆異常,搏擊愛好者一下子知道了昆侖決,很多人成為它的粉絲。

更幸運的是,這一年國家體育產業政策的出臺和大型賽事的審批放開。昆侖決提前一年卡住位,站在了風口上。如今,昆侖決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搏擊類比賽,而成為一個坐擁電商、服飾、比賽、遊戲等業務板塊的超級IP,被視為“互聯網+體育”的典範。

“被需要才是最大的享受。”昆侖決顛覆了盛希泰對天使投資的認知:“原來天使的有趣在於,以我的年齡、閱歷、人脈、資源、經驗等等,真的可以讓一個創業者和創業項目發生豹變!有我沒我,是生死之別。”

——洪泰的投資哲學也因此得以構建:天使+(ANGEL PLUS)。後來,這兩個單詞成了洪泰的英文名。

這個行業裡沒有神仙

洪泰成立的2014年年底,中國創業元年即將到來,6 200家早期投資機構蓄勢待發,“雙創”口號呼之欲出,中國式創業狂歡讓人目眩神迷。但人性從未改變過。搏擊手盛希泰開始像個老手那樣,冷靜,理性,尋找自己的節奏。

整個2015年,洪泰基金總共接到了20 148份商業計畫書,平均每小時就有2.3家創業公司找上門,而洪泰從中投出了60個項目,投資率約為3‰,相較于國內天使一般1%~2%的選取率,可謂苛刻至極。

一份商業計畫書從被接收到確定被投資前,需要經過6層篩選:投資經理篩選,小組篩選,合夥人篩選,管理合夥人篩選,盛希泰判斷,俞敏洪對部分專案面談。這個流程中,每個環節一票否決,“寧可錯殺也不能讓一個差項目進來”。

還記得,2014年年初,盛希泰偶然接觸了惠民網團隊。他對項目沒感覺,但覺得團隊非常強。強在哪兒?創始人挺會講故事,團隊已經湊錢幹了一段時間,所問的問題沒有一個回答不上來。盛希泰覺得有意思,請朋友圈裡十幾個電商大佬把關。大佬們考察一番,回答:這個項目不能投。

這些大佬中,不乏投資了與惠民網類似專案的人,無一善終。

但盛希泰越和惠民網團隊接觸,越捨不得放棄。“賭就賭了,不管別人說什麼,老子就幹!”這是他唯一一個投前和妻子商量的項目,“也不是想讓她幫我做決定,只是想有人跟我說一說,釋放一下壓力,因為沒有一個人支持我,所有人都在反對我,我又很想投……”

現在,這個被300個投資機構放棄過、業內大佬均不看好的項目,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社區電商及超市進貨平臺,估值20億美元。這讓盛希泰對天使投資有了進一步感悟:這個行業裡沒有神仙,我們要尋找那種有成功特質的人,這種特質包括但不限於學習能力、堅持能力、自省能力。

進一步延伸,天使投資的奧義在於洞悉人性。

現在,創業者在洪泰基金總部和盛希泰聊專案,盛希泰往往在低頭玩手機。如果對方能讓他興奮地丟掉手機,那恭喜創業者——你成功了。

現在,創投圈已無人不知洪泰、無人不識盛希泰了,而他卻只想把這份成功賦予年輕一代的“小崽子”們。

(本文原刊載於《商界》雜誌2016年3月號,本次刊發有刪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