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華州旅遊」走遍華州:遍佈在華州的渭華起義有關遺址

華州革命遺址除1921年即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咸林中學以外, 還有高塘小學、谷堆小學、藥王洞小學、三教堂小學等地, 都是渭華起義前後重要的革命據點, 譜寫過一曲曲振奮人心的壯歌。
藥 王 洞

藥王洞位於原東陽鄉江村村北。 據傳, 古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曾在此行醫。 人們為紀念這位杏林高人, 特修藥王洞。 舊時, 正月過後, 為祈風調雨順, 身康體健, 村民推舉德高望重者赴耀縣藥王山取回“聖水”。 農曆二月二龍抬頭, 舉行盛大廟會, 唱大戲、耍社火, 盛況空前。

清末民初, 建有藥王洞小學。 1928年3月22日, 中共陝西省委決定, 以渭南、華州、五一(固市)、華陰、臨潼等為陝東暴動區, 並成立中共陝東區特派委員會, 以加強對陝東區暴動鬥爭的領導。 4月1日晚, 江村藥王洞小學八角樓內清油燈的火苗, 閃閃跳躍著。 幾個人圍坐在老式木桌旁, 召開秘密會議, 每個人臉上既興奮又嚴肅。

會議宣佈成立中共陝東區特派委員會, 省委常委劉繼曾任書記, 渭南縣委書記肖明任組織委員, 團省委宣傳部長李昌英(李大章)任宣傳委員, 特委即日開始工作。 4月2日, 特委發出了第一號和第二號通告。 第一號通告明確指出, 特委直轄於省委, 專門指導陝東區各地的鬥爭, 並準備暴動, 各縣、區委在鬥爭方面, 無論組織工作, 宣傳工作, 均應受特委之指導。 第二號通告要求各地黨組織, 宣傳農民, 發動師生及家長示威遊行, 與反動政府“停辦”渭華地區各學校的“訓令”, 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

4月6日晚, 特委又在藥王洞小學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 與會者認真聽取了渭華兩縣黨團書記對各地政治、經濟狀況及黨團組織的鬥爭情形的詳細報告,

熱烈討論了陝東區目前工作計畫和許權中旅的行動等問題, 會議通過了《陝東區特派委員會目前工作計畫大綱》。 《大綱》是準備暴動的工作計畫, 是具體指導渭華起義的綱領性檔。 特委要求各地黨團組織積極工作, 造成主客觀條件, 使許權中旅及時出山, 開赴渭華, 幫助農民暴動, 四月底務必完全實現這一計畫。

藥王洞見證了渭華起義決策的全過程, 劉繼曾等革命先輩執行省委決議在這裡繪製了渭華起義的壯闊藍圖。

三 教 堂

三教堂位於原東陽鄉堡子底村, 因供奉儒、釋、道三教鼻祖而得名, 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間。 清末民初, 當地民眾在此辦起小學。 渭華起義時, 中共陝東特委、華州黨團縣委機關曾駐於此。 於是, 三教堂成為渭華起義又一活動中心, 黨團組織多次重要會議都在這裡召開, 許多鬥爭都在這裡展開。

1928年6月10日, 圍剿之敵逼近工農革命軍高塘司令部, 駐魏家原工農革命軍一個中隊和部分農民武裝, 向敵軍開火, 進行阻擊。 魏家原立刻成為敵人攻擊的重點目標,

從早晨8時起, 敵人兩個團的兵力在重炮、機槍掩護下, 連續不斷地向魏家原衝擊, 戰鬥異常激烈, 形勢相當嚴峻。

當此危急關頭, 陝東赤衛隊副大隊長薛自爽飛也似的跑回三教堂, 奮力敲響了大鐘。 原來, 各村赤衛隊和群眾早有約定, 若遇急事, 鳴鐘為號。 三教堂洪亮的鐘聲傳向四面八方, 傳遍三村五莊。 離魏家原四五裡的堡子底一帶的赤衛隊員、武裝農民, 很快集合起來, 像潮水一般湧向魏家原。

霎時間, 魏家原長達數裡的陣地上, “沖啊!”、“殺啊!”的呼喊聲, 震天動地。 恰在這時, 工農革命軍參謀主任高文敏(高克林)等帶兵也從東邊趕來, 向敵人展開猛烈反擊, 對敵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敵恐遭伏擊, 倉皇敗退, 魏家原陣地遂轉危為安。從此,三教堂的鐘聲,成為渭華起義革命號角的代名詞。

機 子 山

機子山位於原東陽鄉南部山區的黃鹿峪,東連牛峪,西接箭峪,在崇山峻嶺中,呈圓形堆狀,孤立獨秀、土厚林密,松柏森森,生氣勃勃,為傳說中的堯帝陵墓。又傳,有黃色的神鹿常年出沒於機子山一帶。

清末民初,山上建有氣勢恢弘的風坡寺。1928年渭華起義時,機子山一帶曾是工農革命軍和赤衛隊頻繁活動的地方。6月下旬,敵人3次瘋狂圍剿後,工農革命軍主力退進南山。1933年,劉志丹率紅二十六軍南下,也在機子山一帶配合當地黨組織堅持隱蔽鬥爭,他曾寫下豪邁詩句:“群峰環繞機子山,渭華起義老地盤。英雄創業曆辛苦,錦繡江山一日還。”

機子山現為秦嶺北麓保護完整的國有林場,又是秦嶺東部唯一的白皮松觀光生長點,革命先烈陳述善長眠於山東面的花叢翠柏中。登山極頂,頭上白雲藍天,腳下野花碧草,身旁松濤,聽啾啾鳥鳴,火車長笛,望渭華迷彩台原,西南鐵路長龍,頓感天廣地闊,心曠神怡。

高 塘 鎮

高塘為華州西南台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28年5月,為渭華起義中心之一,革命遺址甚多,留下了許多威武雄壯的記憶。

位於高塘街南的高塘小學,是當年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和司令部所在地,此地清代為玄君廟,後辦學校,20世紀20年代,共產黨人陳述善、陳嘉惠、馬文憲、李俊維等在此任教。

1928年5月18日,高塘逢集,到處紅旗飄揚,鑼鼓喧天,萬人湧動,歡呼雀躍,在高塘會館老戲樓前的廣場舉行盛大的軍民聯歡會,正式宣佈成立工農革命軍。陝東特委書記劉繼曾把一面繡有鐮刀、斧頭和“工農革命軍”字樣的紅旗,授予總司令唐澍。軍委主席劉景桂(劉志丹)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工農革命軍戰士個個脖子上系著紅布條,步調一致,威武雄壯,整齊走過主席臺前,接受大會檢閱。他們高唱著:“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的歌曲,響徹雲霄,振奮人心。

高塘軍民聯歡大會,標誌著渭華起義進入高潮,蘇維埃運動和武裝鬥爭蓬勃開展,渭華原上映紅天。

受陝西省人民政府委託,根據國務院劃分革命老根據地標準,1997年8月4日,陝西省民政廳行文批准,將高塘鎮等五鄉鎮及瓜坡鎮、赤水鎮的6個村的範圍劃為革命老根據地。

【由渭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編輯】

魏家原陣地遂轉危為安。從此,三教堂的鐘聲,成為渭華起義革命號角的代名詞。

機 子 山

機子山位於原東陽鄉南部山區的黃鹿峪,東連牛峪,西接箭峪,在崇山峻嶺中,呈圓形堆狀,孤立獨秀、土厚林密,松柏森森,生氣勃勃,為傳說中的堯帝陵墓。又傳,有黃色的神鹿常年出沒於機子山一帶。

清末民初,山上建有氣勢恢弘的風坡寺。1928年渭華起義時,機子山一帶曾是工農革命軍和赤衛隊頻繁活動的地方。6月下旬,敵人3次瘋狂圍剿後,工農革命軍主力退進南山。1933年,劉志丹率紅二十六軍南下,也在機子山一帶配合當地黨組織堅持隱蔽鬥爭,他曾寫下豪邁詩句:“群峰環繞機子山,渭華起義老地盤。英雄創業曆辛苦,錦繡江山一日還。”

機子山現為秦嶺北麓保護完整的國有林場,又是秦嶺東部唯一的白皮松觀光生長點,革命先烈陳述善長眠於山東面的花叢翠柏中。登山極頂,頭上白雲藍天,腳下野花碧草,身旁松濤,聽啾啾鳥鳴,火車長笛,望渭華迷彩台原,西南鐵路長龍,頓感天廣地闊,心曠神怡。

高 塘 鎮

高塘為華州西南台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28年5月,為渭華起義中心之一,革命遺址甚多,留下了許多威武雄壯的記憶。

位於高塘街南的高塘小學,是當年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和司令部所在地,此地清代為玄君廟,後辦學校,20世紀20年代,共產黨人陳述善、陳嘉惠、馬文憲、李俊維等在此任教。

1928年5月18日,高塘逢集,到處紅旗飄揚,鑼鼓喧天,萬人湧動,歡呼雀躍,在高塘會館老戲樓前的廣場舉行盛大的軍民聯歡會,正式宣佈成立工農革命軍。陝東特委書記劉繼曾把一面繡有鐮刀、斧頭和“工農革命軍”字樣的紅旗,授予總司令唐澍。軍委主席劉景桂(劉志丹)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工農革命軍戰士個個脖子上系著紅布條,步調一致,威武雄壯,整齊走過主席臺前,接受大會檢閱。他們高唱著:“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的歌曲,響徹雲霄,振奮人心。

高塘軍民聯歡大會,標誌著渭華起義進入高潮,蘇維埃運動和武裝鬥爭蓬勃開展,渭華原上映紅天。

受陝西省人民政府委託,根據國務院劃分革命老根據地標準,1997年8月4日,陝西省民政廳行文批准,將高塘鎮等五鄉鎮及瓜坡鎮、赤水鎮的6個村的範圍劃為革命老根據地。

【由渭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編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