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堪比棍棒,孩子就這樣,被逼著走向極端

“我養你幹什麼!你還能幹點什麼!整天就知道玩, 能不能有點出息!”

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

很多父母都對孩子說過這種話, 目的呢, 讓孩子努力學習, 讓孩子走正道,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殊不知, 父母的這種行為, 就是“語言暴力”。 暴力語言可能成為最平常的殺人武器。

聽著這些話, 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變成了那個既委屈又無助的孩子。 那個因為打破一個盛滿油的碗被母親吼“你還能幹點什麼”的孩子;那個因為數學不及格被父親說“沒出息”的孩子;那個因為想多要些零用錢, 而被家人說“是個敗家子”的孩子……

語言暴力, 就是使用一些帶侮辱歧視性的語言, 使人心理上遭到侵害, 雖然比起打架, 它顯得文明得多, 但是它的影響力可不比一般暴力小。 在中國, 青少年犯罪與童年時期遭受語言暴力之間有強烈的聯繫。 語言暴力用一句話說, 就是一種精神傷害。

語言暴力使孩子回避現實, 變得自卑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 是為了督促孩子上進, 於是總是嫌棄指責孩子, 殊不知, 這種“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語言傷害, 會給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種陰影, 致使他們不再相信外部世界, 覺得這個社會是冷漠的、惡毒的,

對社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排斥感。

孩子在高壓下往往回避問題, 回避現實, 不敢與人正常交流, 容易形成內向、封閉、自卑、多疑等人格特徵。

語言暴力導致孩子叛逆, 走向極端

在教育孩子時, 家長對孩子採用諸如“你怎麼這麼笨”、“真後悔生了你”、“你就這樣, 長大了沒出息”、“怎麼養了你這麼一個東西”等語言對學生進行語言攻擊, 這些來自父母的指責嫌棄, 會讓孩子的內心受到傷害, 產生嚴重的自卑感, 性格變得暴躁、易怒, 內心充滿仇恨、逆反, 為了發洩不滿, 而對他人和社會採取過激行為, 直接影響和危害他人, 害人又害己。

孩子需要來自父母的真切鼓勵

成長過程中的孩子最需要鼓勵和説明, 父母不要總是指責嫌棄孩子,

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進取心, 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問題或者犯錯誤的時候, 可以就事論事的指出孩子的問題, 但不要毫無理由的指責孩子, 而是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給孩子鼓勵。 作為父母, 應該學會給孩子以公正的、催人奮進的評價, 千萬不要使用“語言暴力”, 這樣才有利於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改正缺點, 才能為孩子敲開成功的大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