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虹野:不要當一個好老師,要當一個合格的老師

虹野:不要當一個好老師, 要當一個合格的老師

文/虹野

又到年終期末季, 各種評選優秀又開始了, 同事之間又開始了各種“秀”,

有秀科研成果的, 有秀教學水準的, 有秀工作量的, 各種“秀”, 最終還得同事表決領導決定。 去年此時我寫過一篇文章《投票表決並不適合評優評先》, 今年我覺得教師本身就不應該評優評先。

一個優秀的老師的標準是什麼?我們或許會認為熱愛教育事業, 精湛的專業水準就是一個優秀的教師。 但是在學生心目中, 對他們好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在領導心目中, 任勞任怨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在同事眼中只有自己才是好老師。

好老師, 並不是一個標準, 更多的是一種主觀感受。 限於評優評先的名額限制, 好老師註定是少數, 這和我們對好老師的需求是不成比例的。 按照每年年終評選, 我們一千多萬老師中只能評選出來大約15%的優秀老師,

如果除去行政人員佔用一部分, 優秀老師更少。

這個數量和社會對好老師的需求相比來說遠遠不夠。 更何況, 好老師的評選出來的更多是迎合了領導、學生和同事主觀感受的那些老師, 說的難聽一點, 很多很多的所謂的好老師甚至連一個合格的老師都算不上。

我們見過很多所謂的“名師”連基本的心理學理論都不甚瞭解, 甚至鼓吹“不打不罵不成才”, 這樣的“好”老師在社會上很有市場, 但是這種傳承了兩千年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顯然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 但是他們卻因為迎合了某些人群的喜好而成為“優秀”。

這裡並不是說優秀的老師都不是好老師, 也不是說優秀的老師和好老師都不是合格的老師, 而是說, 優秀老師的多寡可以通過名額的設置來解決, 好老師可以用迎合他人的方式而得到。 而合格的老師則是由客觀的標準來確定, 我們必須保證每個老師都是合格的老師, 只有合格的老師才能夠保證教育品質。 否則我們把優秀教師的比例從15%擴大到百分之百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讓老師跪下來討好領導、家長、學生獲得“好老師”的稱號又有什麼價值呢?

教育需要老師主導, 而非是通過主觀的評優和不懂教育人的喜好來主導, 教師要主導教育的前提是, 教師必須合格。

虹野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