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位清朝大臣是中國近代史的見證,他一生為國,死後卻留千古駡名

中國近代的百年, 是中國歷史最精彩的時代之一, 各種人物極其代表的階層和勢力, 紛紛登上歷史舞臺, 為自己的主張奔走呼號。

而在這種複雜而又精彩的歷史畫卷中, 有一一群日本人, 卻用邪惡的眼神始終盯著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 他們做夢都想將古老中國據為己有。

自從1895年的甲午戰爭開始, 在列強與清政府的外交中, 日本取代英法成為了次數和頻率最多的那個。

日本每次提的條件, 都非常的苛刻, 都很像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然而每次都能在談判中被中國人砍掉好多條件, 總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預期。

北洋政府建立之初, 封建社會被剛剛推翻, 一群知識淵博、能力出眾的人物都簇擁在他的左右, 為這個新生的國家盡心盡力。

就在這個時候, 日本趁著歐美幾位哥們自己在歐洲打的不可開交無暇搭理中國的時候, 想把中國給獨佔了。

彼時日本感覺歐洲的德國要完蛋, 於是去山東搶了德國的殖民地, 並且賴著不走, 還拿出了一個檔讓中國當時的政府簽了。

暴怒之下的袁世凱通知了他的幾位幕僚——國務卿徐世昌、陸軍總長段祺瑞、秘書長梁士詒、政事堂左丞楊士琦、外長孫寶琦、次長曹汝霖等召開會議。

在這場連開三天的會議中, 原始來一來是就告訴了這位高官這個條約的目的——“意在控制我國, 不可輕視。 至於覺書(二十一條的另一種說法)第五項竟以朝鮮看待我國, 萬萬不可與他商議。 ”

這幾乎表明了袁世凱的態度, 有些可以談,

有些堅決不能談。

面對日本要求三日答覆的要求, 袁世凱拿“拖”字來應對。 善於談判的陸徵祥被袁世凱任命為外交總長負責這次談判。

不僅如此, 袁世凱指使駐歐洲的大使顧維鈞等人將“二十一條”的內容、後果和性質透露給了英、美、俄使館的工作人員和媒體,

果不出他所料, 國外媒體爭相報導日本的陰險毒辣, 國內媒體也同樣爭相報導, 這使得國內的愛國熱情被空前點燃, 各種抵制日貨的運動如海浪一般澎湃。

這樣的情況, 雖然讓日本始料未及, 但他們還是選擇了一個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增兵。

而列強們只有美國展現了對袁世凱道義上的支持, 其他的列強也只是遠遠的觀望罷了。

最終,袁世凱被迫接受了“二十一條”,雖然此時的二十一條,已經只剩下12條,但是對於我們這個民族來說,不平等條約不在於多少,簽了便是民族的恥辱!

日本最開始提出的21條最後剩下了12條,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但從這個人,到這個政府,再到這個條約,被國人罵了一百年。

最終,袁世凱被迫接受了“二十一條”,雖然此時的二十一條,已經只剩下12條,但是對於我們這個民族來說,不平等條約不在於多少,簽了便是民族的恥辱!

日本最開始提出的21條最後剩下了12條,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但從這個人,到這個政府,再到這個條約,被國人罵了一百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